纪念图书馆2.0运动五周年

2011-03-18 12:23:55
图书情报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用户

范 并 思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 上海 200062)

纪念图书馆2.0运动五周年

范 并 思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 上海 200062)

我国图书馆2.0研究起步于2006年,随后形成一场图书馆2.0运动。图书馆2.0运动留下丰硕的理论遗产:它推动草根学人的研究进入或影响主流学术圈,成为图书馆学发展的新动力;它破除了人们对技术的神秘感,弥合了图书馆理念、信息技术、用户服务之间的鸿沟,改变了图书馆人对于资源、服务、技术的理解。

图书馆2.0 图书馆资源 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技术

1 图书馆2.0运动的理论遗产

我国图书馆2.0的研究几乎与世界同时起步。2005年秋天国外图书馆博客中出现Library 2.0术语,不久国内图书馆学博客中开始讨论图书馆2.0问题,到2006年1月,《大学图书馆学报》正式发表《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这是国内外印本期刊中首次发表以图书馆2.0为主题的学术论文。随后的五年中,图书馆2.0运动在中国蓬勃开展。博客文章和学术论文的大批发表,学术会议接二连三的举行,以及人们对于图书馆2.0的理念、技术、服务的不断探索和有序推进,均成为这一运动的极具标识性的成果。

从学术文献的统计数据也可粗略地看到近5年图书馆2.0运动的兴旺。通过CNKI检索近5年以“图书馆2.0”为主题的论文数为:2006,8篇;2007,40篇;2008,63篇;2009,91篇,2010,54篇。从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一个总论性的主题新出现时,直接采用该主题的文献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学科的发展,一些更加细分的主题所占比例就会大大上升。而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图书馆2.0这一总论性主题的文献连续多年攀升,直到2010年方有所下降。如果算上更多以博客、维基、RSS、SNS等细分主题的文献,图书馆2.0运动的兴旺就非常明显了。事实上,《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在期刊论文中保持非常高的被引率,据中信所“中国高被引期刊指数”的年度统计,该文在2007-2009均居图情学科被引率榜首,并进入包括所有学科在内的年度综合高被引前100名。3年来该文的综合排名分别为45、23和29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图书馆2.0运动的兴旺。

图书馆2.0运动中,最能代表这场运动精神实质的,是“一个会”和“一本书”。“一个会”是2007年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召开的“Web2.0和信息服务研讨会”[1]。这个会议前,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06年度封面人物是You,即“因特网中的你”,会议组织者用“服务,因你而变”作为会议主题,创建了“Lib2.07”这个富有想像力的标签。厦门会议整个的策划、宣传以及主要内容和文化氛围,无不轻松而充满活力,已成为图书馆2.0会议的旗帜。“一本书”是图书馆2.0工作室编制的《图书馆2.0:升级你的服务》。图书馆2.0工作室是一个虚拟的团队,以青年图书馆员为主体,许多人素不相识,直到成书还只知对方的“马甲”。参与写作的作者,有些很快出版了学术专著。

2009年以后,随着云计算、移动计算等新一代因特网技术的崛起,人们的视野逐渐从图书馆2.0移开。但图书馆2.0并没有死亡,与任何一次重要的理论进军一样,它也留下了丰硕的理论遗产。那么,当图书馆2.0运动渐渐淡出人们的理论视野后,我们如何看待它的理论遗产?在笔者看来,图书馆2.0运动至少给我们留下两个方面的理论遗产:第一,图书馆2.0运动推动了网络图书馆学和草根们的研究进入或影响主流学术圈,从而改变了图书馆学的学术生态,为图书馆学的新发展带来动力;第二,图书馆2.0运动破除了人们对技术的神秘感,弥合了图书馆理念、信息技术、用户服务之间的鸿沟,改变了图书馆人对于资源、服务、技术的理解。

对于上述第一点,以往文献的直接或间接的介绍较多,例如《图书馆2.0:升级你的服务》一书就是“由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图书馆2.0忠实拥趸者,以2.0的方式共笔而成的学术著作。该书从酝酿构思到大纲制定,从人员招募到修改定稿,全程贯彻了平等、开放、参与和互动的团队合作精神”,作者们“借助于博客、Wiki平台、IM群、邮件组等各类工具,进行合作创作,并保证创作中充分的头脑风暴和激情碰撞”[2]。第二点目前理论界的研究不多,但由技术进步导致的资源、服务和技术关系的变化,应该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2 重新理解资源为王

对于现代图书馆,资源、服务和技术的关系是什么?程焕文教授认可资源的首要位置,并对此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比喻:资源为王、服务为妃、技术为婢。程教授在博客中写道:“资源为王:资源是图书馆传宗接代的命根子。没有资源,图书馆就没有香火,一切玩完。所以,资源是图书馆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王。服务为妃:服务是图书馆人丁兴旺的传家宝。服务为妃,一则要国色天香,大大的漂亮,二则要三宫六院,多多益善。服务不漂亮,服务不新颖,服务不多样,为王的资源可能会难以传宗接代,甚至被废了。技术为婢:技术是图书馆吆三喝四的奴婢。技术为婢,老少皆宜,新旧杂陈,各有所用,有用就用,无用就扫地出门。特别漂亮的奴婢也可以拔为贵人之类的妃,上升为服务。”[3]

程焕文的比喻有其道理,但我们放眼图书馆史,却能发现资源、服务和技术的关系一直在变化中。如果我们将文献生产与组织中的技术统统称为技术,就可看到在20世纪之前的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图书馆相关技术的重要性远胜于资源。在近代图书馆出现之前,社会需要的是纸张制作技术和印刷技术,只有当现代印刷出现后,书刊资源才有可能作为一种可供读者利用的资源进入图书馆。进入近代图书馆时代后,技术的作用仍然大于资源。这时图书馆中“称王”的技术是分类编目。对于一所藏书量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图书馆,只有优良的文献组织技术才能保证图书馆对外服务的正常开展,因而图书馆分类编目的技术成为图书馆活动的核心。以杜威、克特为代表的美国图书馆学家发明了十进分类法和著者号,解决了大量文献资源的科学组织问题。在这些技术出现之前,图书馆大规模的读者服务几乎没有可能。

进入20世纪后,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和技术的关系发生改变。图书馆资源的组织问题基本解决后,技术的发展进入修修补补的阶段。图书分类的主体思想没有变化过,编目领域尽管出现MARC,但目录还是目录,只是卡片形式变为机读。由于图书馆服务理念问题和信息技术问题已经初步解决,资源在图书馆服务的价值变得特别重要,资源压倒了服务和技术,图书馆活动进入资源为王的时代。

进入数字图书馆时代后,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的价值变得极为重要,但这些技术却不一定需要图书馆。数据库商一方面从图书馆的上游截住资源,制作成具有良好检索功能的数字化产品,这些产品完全可以脱离图书馆直接对图书馆用户提供服务,选择图书馆作为主要买家仅仅是他们的一种营销策略。另一方面,他们也大规模介入图书馆已有资源的数字化,如谷歌与一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合作,进行实体文献的大规模数字化工作。此时,一些图书馆人因数据库商们的崛起,将图书馆与数据库商竞争中的落伍归咎为图书馆缺乏技术,因而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喊出了“技术救图”的口号。而程焕文教授却冷静地看到资源的价值,相信只要图书馆能够掌握文献信息资源,就能够在信息服务市场的竞争中重新掌握主动。这就是“资源为王、服务为妃、技术为婢”的由来。

2006年出现的图书馆2.0运动,却使我们对于资源、服务与技术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资源固然重要,但在网络时代,图书馆并不天然拥有资源。除了基本已经被数据库商控制的正式出版物资源外,Web 2.0技术正在创造新的信息源,如博客、维基、或用户自我上传的图片与视频。这些信息源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加工处理变为图书馆的新的资源。此外,在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用户也能通过评价或上传方式为图书馆提供新的资源。也就是说,在图书馆2.0环境下,资源不再是服务的必备前提,而图书馆的服务和技术却正在成为资源的来源。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和技术关系就这样被改变了。

3 图书馆2.0时代的技术与服务

图书馆2.0的研究改变了图书馆人对于技术与服务的认识。图书馆服务是一种公益性服务,图书馆服务的传统精神是人文精神。以往的图书馆服务品质,主要依靠图书馆人的服务理念,即他们对于维护社会信息公平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执着信念,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也即程焕文教授所说的可以“吆三喝四的奴婢”。

自1990年代我国图书馆大规模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信息技术一直不甘于受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吆三喝四的地位,相反,它们十分希望恢复称王的地位。为此,搞技术的人更加愿意将技术产品搞得复杂,难懂难用。通过技术产品的复杂性设计,可以体现技术人员的价值。至于用户使用中的困难,只要找一个“信息素养”即可解释。反正也有很多图书馆人愿意在复杂技术与普通用户之间充当中介,或代查资料,或信息素养教育,甘愿成为技术之婢。

图书馆2.0源自Web 2.0技术,Web 2.0技术以用户为中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对以往技术的颠覆。而当图书馆人开始接触这种技术后,已认定它就是服务。我国关于图书馆2.0的第一篇论文以《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为标题,直接将图书馆2.0定义为“图书馆2.0是web 2.0的技术或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4]稍后国外第一篇图书馆2.0的论文标题为《图书馆2.0:服务下一代图书馆》,文章认为,“技术可以帮助图书馆构建一个用户驱动的2.0环境。Web2.0技术在帮助我们跟上读者需求变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过去几年间的技术进步已经使得图书馆可以开展一些前所未有的服务,如虚拟参考咨询、个性化OPAC检索界面以及可在舒适的家里使用的音频下载服务等。现有技术的进步使得图书馆具备了使用改进的用户驱动的服务体系的能力。”[5]在专著《图书馆2.0:升级你的服务》的写作过程中,作者们对图书馆2.0的理念进行了长久而激烈的讨论后,最后选择以服务为线索组成大纲。“这部书的大纲就是构筑在图书馆服务基础上,各种技术的切入点是图书馆服务,并有围绕服务展开的图书馆2.0综合应用章节。旨在贯彻图书馆2.0是图书馆服务的新范式的基本理念和实现方式,是与图书馆职业精神、图书馆核心价值(如图书馆无处不在、图书馆没有障碍、用户参与等)一脉相承的。”[2]从这些中外重要的图书馆2.0文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图书馆2.0技术与服务的联系。

4 图书馆2.0时代的资源、服务与技术

4.1 图书馆2.0支持用户创造或贡献资源

Web 2.0技术在图书馆中最值得期待、也最有说服力的应用,就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用户创造资源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在Web 2.0环境下,用户不再仅仅是网站的被动使用者,而是成为了某些网络信息内容的提供者。利用博客、RSS、SNS、图片或视频托存等Web 2.0技术,图书馆可以将用户生产的内容纳入图书馆的服务体系。现在,维基百科已经成为图书馆参考人员十分重要的工具,图书馆博客成为馆员和读者撰写书评文章的平台,在图书馆网站上提供RSS聚合成为很多图书馆有特色的服务,即使澳大利亚国家馆这样的大馆,也在利用Flicker应用提供澳洲图片的管理与服务。总之,图书馆2.0将资源、服务与技术融为了一体。

当然,图书馆要充分利用Web 2.0技术的优势,实现用户更多地为图书馆创造资源的目的,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从目前的现实看,从Flickr、Wikipedia到YouTube,商业化机构一直走在图书馆的前面,图书馆面临的选择是:与这些商业化机构合作,还是开展竞争?合作也许能够弥补图书馆技术与设备方面的弱点,使图书馆有更大的腾挪空间;而竞争则可能更好地实现资源自有化,承担起图书馆永久保存某些有价值的网络资源的功能。此外,Web 2.0的实践已经表明,图书馆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使用户能够更多地对网络贡献信息。已有调查发现,YouTube的全部访问者中只有0.16%是上传视频者,Flickr的全部访问者中只有0.2%是上传新图片者,维基百科的全部访问者中只有4.6%是为了编辑条目。图书馆是否可以利用信息服务的经验,提供能够让用户更加愿意创造信息的环境,也许将成为图书馆2.0能否继续走下去的关键。

4.2 图书馆2.0支持用户编辑与标引资源

Web 2.0不但支持用户创造资源,也支持用户编辑与标引资源。就是说,图书馆可以利用用户智慧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解决自身信息资源处理能力的某些弱点,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的能力。这方面图书馆做得最好的,是在OPAC界面上加入图书馆2.0元素,使用户能够为图书馆书目数据添加标签或评论。而这些用户随手添加的标签或评论,又将成为他人获取信息资源的检索入口。如宾州大学图书馆开辟PennTags网络书签服务,用户可以给书目记录加上标签,图书馆则借此强化目录的内容,改善目录的检索。同时图书馆2.0以后升级的图书馆系统多数也添加了这些功能,如OCLC的维基版联合目录OWC,用户注册后可以为书目数据库中的书目增加目次、注释与评论。

此类应用在图书馆效果明显,但图书馆人对此评价却并不一致。支持者认为,用户添加的标签用于用户的资源检索、改善系统的检索性能或资源的可获得性,可使网络文本替代纸本文献,优化服务水平,值得图书馆大力发展。批评者却认为,用户添加的标签进入检索系统,导致信息处理质量下降,标签的随意性使得检索结果不可靠不稳定,利用这些信息背离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的“专家传统”。

4.3 图书馆2.0支持图书馆为用户推送与定制资源

为有特殊需求的用户提供资源推送或定制服务,是图书馆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以往此类服务对图书馆员要求颇高,服务的成本也高,普遍开展有很多限制。而图书馆2.0的很多技术都支持图书馆对特定用户提供推送与定制,如RSS、书签等。应用图书馆2.0的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定制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手段,并且由于此类服务占用资源不多,可以利用开源软件,服务成本也能大大降低。

与其它图书馆2.0的应用相比,图书馆为用户推送或定制资源面临的挑战更大。可能需要图书馆重新设计系统,确定用户为中心的技术路线;需要重新设计服务,改变用户在系统中的位置;还可能要求资源建设与服务部门更多地参与系统设计,从而引发图书馆内部体制的变革。

5 结语

图书馆2.0运动对于资源、服务与技术关系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还在继续。2009年人们对图书馆云计算应用的讨论试图探讨改变图书馆基础设施的结构,2010年渐入高潮的图书馆移动服务使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延伸至用户的口袋,还有物联网或泛在信息社会试图将图书馆“物”的资源变成数字化的服务资源。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对图书馆人来说,不论资源、服务和技术的关系如何变化,需要做的是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并根据资源、服务和技术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五年前图书馆人是这样迎接图书馆2.0的到来,今后,图书馆人还应该以同样的姿态,迎接更多的新的技术浪潮。

[1] 服务,因你而变. [2011-10-28].http://you.xmulib.org/.

[2] 金武刚,范并思. 图书馆2.0精神的重要体验——《图书馆2.0:升级你的服务》写作感言[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2):4-7.

[3] 程焕文. 资源为王服务为妃技术为婢. [2011-07-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0hjob.html.

[4] 范并思,胡小菁. 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2-7.

[5] (美)迈克尔·凯西,劳拉·舍瓦斯汀克. 图书馆2.0:新一代的图书馆服务[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11):29-31,39.

TheFifthAnniversaryoftheLibrary2.0Movement

Fan Bings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The library 2.0 was first employed in 2006 and a library 2.0 movement then followed. This movement has left us a great legacy. It has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scholars from the grass roots to enter or influence the mainstream academic circle and become a new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studies. It has changed people’s opinion of library by unmystifying technology and bridging the gap among the library idea,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user service.

Library 2.0; library resources; library service; library technology

G250.7

范并思,男,1953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理论、公共图书馆,发表论著100多篇(部)。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用户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飞跃图书馆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 07: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