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英,朱 冀
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河南省拥有上亿的人口资源,是全国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等交通通讯枢纽,也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畜牧生产基地和能源矿产、重化工业、食品纺织、商贸物流等产业基地。特别是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和航空运输网的完善,中原地区作为国家交通运输枢纽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国际国内知名的民族体育赛事(例如郑开国际马拉松赛、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等)、旅游景点、文化节庆(新郑轩辕黄帝祭祖大典、开封菊花花会、洛阳牡丹花会、信阳茶文化节)等已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新的形势下开发整合河南省体育与旅游资源,形成体育旅游产业链,实现体育与旅游品牌共享、资源整合、配套完善、整体开发,促进河南省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和谐发展,对推动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体育旅游的引进与发展,国人对其概念的认识却不尽相同。韩鲁安等认为:体育旅游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诸种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1]。体育旅游从狭义上讲,是以参加各类体育竞赛、会议、交流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广义上讲,是以各种球类运动和水上水下运动、各类探险活动、康体休闲运动、汽车自行车越野、狩猎骑马、棋牌武术等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旅游,是旅游科学与体育科学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个新领域[2]。前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认为:“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结合的产物,是体育性的旅游事业和旅游性的体育事业[3]。本文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为: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参与各种休闲娱乐、身体锻炼、运动竞赛、体育观赏及以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和手段的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的总和。
体育和旅游原本分属于不同领域,但体育和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有相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起着一定的共同作用,它们都是现代休闲社会生活的主要活动内容,在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的高层次需求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交叉渗透产生了一个以体育运动为特色的旅游项目——体育旅游,并且这种交叉渗透日益深入。
体育旅游将体育健身与旅游观光这两项各具特色的活动完美地组合在一起,使人们在享受大自然带来身心愉悦的过程中得到了身体上的锻炼,同时又在锻炼的过程中体验到旅游的快乐。这种新兴项目首先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欧美国家迅速发展,很快发展成为令世界各国瞩目的旅游项目。体育旅游正是因为融合体育与旅游的两大优点于一体,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发展态势。我国体育旅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正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休闲生活方式。
河南省的山水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如豫北太行山系的山水生态旅游区、豫西南伏牛山系的休闲度假旅游区、豫南大别山系的红色旅游区等,为河南省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山体资源,为登山、滑雪、探险、攀岩等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如焦作云台山登山、嵩山登山、南阳西峡五道幢攀岩、洛阳栾川伏牛山滑雪、洛阳重渡沟滑草等项目);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四大水系孕育了丹江口水库、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利枢纽、白龟山水库、薄山水库、南湾湖水库等众多人工水利工程,为河南省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水体资源,为发展漂流、赛艇、溯溪、溪降、游泳、帆船、冲浪、划船、垂钓等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虽然河南省山水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区域间的协作机制尚未形成。各地市或者各景区发展体育旅游业只注重某个别要素的发展,或只孤立发展体育旅游业,相关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互动性不强,如果将山体体育旅游中的登山、探险、攀岩、滑雪、滑草等项目与水体旅游的漂流、划船、溯溪、垂钓等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对河南省山水体育旅游开发的合作共赢起到积极的作用。
河南省拥有厚重的历史,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是华夏文明发源、演进、融合、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形成之地,堪称宏大中华文化的“主题公园”。厚重而丰富的文化古迹为河南省开发体育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上,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三千年之久,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历史文化积淀极为厚重。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级高,拥有两个世界遗产、四大古都,初步形成了以龙门石窟、殷墟、少林寺、清明上河园、黄帝故里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和独具特色的中原古都群。其中每一座古都都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壮美画卷。例如七朝古都开封,北宋时是世界上最大的都会,其文化价值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文化无所不包,仅从一幅《清明上河图》、一部《东京梦华录》中便可见一斑。再加上许昌、商丘等众多的古都形成的中原古都群,使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具特色的潜在资源。清明上河园投资1.35亿元打造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其浓重的色彩,婉约的景致,浪漫的音律,宏大的场面,极度华丽的视觉场景,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北宋京都汴梁的盛世繁荣。带给广大游客强烈的视听震撼,使人宛如置身于九百多年前的那个鼎盛王朝。洛阳、开封、安阳以及郑州这四大古都应该联合起来,以大古都为号召力,以大遗址为载体,来展现河南古都文化的魅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名人故里及其文化遗迹等也是开发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在二十四史中列传的5 700余位历史名人中,仅汉、唐、宋、明时期的河南籍名人就达912位,占总数的15.8%,名列全国第一。新郑的黄帝故里、巩义的杜甫故里、汤阴的岳飞故里、偃师的玄奘故里、商丘虞城的木兰故里等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为河南省体育旅游提供了令人向往的人文景观和生动感人的文化故事。每年举行的全球华人的祭祖大典——新郑轩辕黄帝祭祖大典,不仅增强了民族的感情,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爱国热情,而且还能够吸引全球炎黄子孙关注郑州,了解河南,来祖地郑州投资创业,为实现中原崛起,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但是,河南省还有其他众多名人故里和文化遗迹的开发程度却不尽如人意。正如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立新博士说:由于旅游观念认识的滞后,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多处在无序开发的状态。比如:四川杜甫草堂旅游做得非常好,实际上杜甫的老家是河南省巩义,四川杜甫草堂游人如织的时候,巩义的杜甫故里还显得有些荒凉;当电视剧《西游记》观者如潮的时候,河南省偃师的玄奘故里仍是门前冷落;当美国大片《花木兰》在世界各地赚得盆满钵盈的时候,河南省虞城的木兰故里藏在深闺人未知[4]。这些说明河南对文化旅游的认识还不到位、观念比较落后,缺少大思路、大制作、大政策。
相对于普通的节庆活动,大型体育活动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特别是奥运会或世界杯足球赛等世界瞩目的大型赛事,对社会与文化、设施与环境、政治、旅游和经济发展也有突出的促进作用。眼下,世界各国政府积极申办大型体育运动赛事,通过举办大型体育盛会树立本国良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以吸引游客、繁荣经济、全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2000年悉尼奥运会,不仅吸引了两万余名运动员、官员、记者,而且还吸引了25万名国外游客,给澳大利亚带来至少37亿美元的收入[5]。按照国际体育旅游委员会的统计,全球体育旅游的收入占到了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32%。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意大利,发展体育旅游的年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达180亿美元,跻身意大利国民经济十大部门的行列。英国通过发展体育旅游业所得到的年产值近90亿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和烟草工业的产值[6]。目前,河南省承办的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不多,有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焦作U- 17中国国际乒乓球冠军赛等。这些赛事虽然初具规模,但要想达到促进、带动体育旅游快速发展,不仅需要下大力气对现有的体育赛事进行宣传推广和包装,还需要抓住机会申办一些高规格的具有较大影响的体育赛事。通过定期举办大型体育比赛,不仅能为河南省带来长期的旅游效应,还能极大地改善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带动河南省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合理开发,优化利用的方针。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对旅游资源应注意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但有些开发者却存在“有开发可以产生效益,保护却是只投资无效益”的思想,使许多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正如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所说,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对游客数量不加限制,尤其在黄金周期间超负荷运转,造成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有的地方政府缺少经营方法和思路,把风景名胜区以及文化古迹租给私人,而私人资本追求利润的属性造成了在景区私搭乱建、乱伐树木、乱卖景石,这种杀鸡取卵式的开发方式,使其人文景观的原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文化环境的改变,使名胜古迹成为孤立的陈列,其完整性被肢解和蚕食。这种人文景观的“孤岛现象”在河南省非常普遍。郑州商代古城墙下是铺着马尼拉草坪和抛光大理石的城市广场,四周是一排排仿欧式建筑的住宅小区;洛阳“天子六驾”车马坑的上面是现代园林式的河洛文化广场,广场周边高楼林立,车流如潮……文物古迹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渐行渐远。自然的绿色是人类生存的条件,而“文化的绿色”即文化生态是民族精神延续的基因,自然环境生态破坏了可以弥补,而历史文化环境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就永远不能再生[7]。保护和利用,两者兼顾,并努力争取做到两者的相互促进与良性循环。对少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敏感的地区实行封闭式的保护管理,对多数旅游资源富集且具备发展条件的地区,应通过积极发展旅游来促进资源的保护。
河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早就提出了以“两拳”为品牌,拉动整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方针。要抓好河南省现有的体育旅游亮点工程,例如围绕少林、太极两个品牌打造的“世界传统武术节”和“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以及中部六省唯一的国际马拉松赛事——郑汴国际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与龙门石窟、殷墟、清明上河园、黄帝故里等具有厚重历史的旅游景点以及新郑轩辕黄帝祭祖大典、开封菊花花会、洛阳牡丹花会、信阳茶文化节、南阳玉雕节、三门峡的国际黄河旅游节等文化节庆活动相互融合。将这些分散的亮点项目串成线、连成面,以精品项目为龙头,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将体育、旅游、节庆相互融合,促进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
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不同类型的体育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不同的项目要在策划上更加完善,定位上更加准确,尽量突出自己的特色。定位决定深度和广度,要突出自己的特色,项目要做精细,品位要高,深挖发展的潜力,努力延伸与项目相关的产业链,不能跟风开发。
在体育旅游开发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开发与保护、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寻求它们之间的平衡点,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相辅相成的状态。如果一个体育旅游项目其自然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要通过保护来开发,避免盲目开发,力求做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河南省处于特殊的区域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北距京津唐,南至珠江三角洲,西距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等经济发达地区,其直线距离基本上都在1 000公里左右。北靠环渤海经济区、南有珠三角经济区、东临长三角经济区、西连广阔的西部地区,造就了河南特殊的区域中心地位。由于河南省地处中原,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部崛起战略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也为河南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山西、陕西、河北、安徽、山东、湖北等交界,可以有效地连接周围省市的旅游资源,形成旅游线路一体化,更好地吸引游客。加强相互合作,整合和利用现有的体育旅游资源,可以使河南省成为构建中部体育旅游和谐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协调者。逐步在区域旅游协作的基础上推进河南省作为中部体育旅游中心地的地位。
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实力逐渐增强。体育旅游市场整体规模较小、拳头产业链条较短,体育旅游发展空间较大。河南省体育旅游应该深度挖掘传统武术文化的精髓,提高河南“两拳”相关项目的综合竞争能力,大力开发与厚重历史文化相关的体育旅游项目,积极开发各地相对固定的节庆体育旅游项目以及地方特色项目,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发展与和谐同步。
[1] 韩鲁安,杨春青.体育旅游学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13(4):61~64.
[2] 朱竞梅.体育旅游项目问题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0,21(2):25~27.
[3] 张发强.世界体育旅游的发展[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127~128.
[4] 朱夏炎,等.文化旅游产业:走好文化创意之路[N].河南日报,2007- 09- 12(8~9).
[5] 迟景才.旅游经济探索[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8.
[6] 韩纪光.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25(1):35~38.
[7] 魏国剑.河南高层论坛助推文化旅游发展[N].大河报,2010- 06-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