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的起点 新技术的摇篮——《图书馆学刊》“数字网络”栏目述评

2011-03-18 08:41
图书馆学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学刊图书馆学刊物

张 欣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张 欣 女,1978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

《图书馆学刊》(以下简称《学刊》)是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和辽宁省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学专业刊物。自1979年创刊以来,恪守办刊宗旨,在普及与提高并举的出版原则指导下,注重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融学术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立足辽宁,面向基层,服务全国,很好地适应了各级各类图书情报工作者实践、学习的需要。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学刊》近年来结合时代发展和自身特点进行整体策划,将“数字网络”打造为重点栏目,刊发了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理论联系实际、深具指导意义的论文,充分体现了学术刊物前瞻性、预见性和实用性特点,在研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为繁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国内同类期刊中的影响和地位也日显突出和重要。

1 栏目策划的时代背景和内涵主旨

重点栏目是突出办刊优势、提高学术水平和整体品位的重要载体,因为重点栏目是刊物内容的主体支撑,是体现刊物特点、风格及编辑总体策划思想的窗口。《学刊》是图书馆学理论成果与图书馆实践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发现和打造出更多的优秀学术成果,为图书馆实践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其肩负的使命。图书馆学作为交叉学科,既与情报学、档案学、文献学等有同族关系,在理论、方法、技术手段、内容、性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相同点或近似点,没有严格的界线;另一方面,与其他学科如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信息学、传播学、史学等正在不断渗透,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刊》在努力使传统栏目焕发出较强时代气息和旺盛生命力的同时,在保持传统栏目特色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时代脉动,进行了一系列的选题策划:如1998年推出“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栏目,2004年推出“图书馆与老工业基地振兴”、“调研报告”、“博士文苑”栏目等等,均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1.1 时代背景

当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利用,为大规模的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和数字式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都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开发。在这个前提下,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并被视为21世纪信息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新生事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互联网上信息分散、无序、使用不便的现状,创造了先进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改变了人们获得、拥有、利用、处理、交流知识的方式,成为21世纪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亦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必由之路。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2 内涵主旨

基于以上时代背景,《学刊》确立了以数字图书馆和现代技术为研究重点的栏目建设原则,打造了“数字网络”这一以图书馆业界技术交流为主旨的重点栏目。刊发的文章内容主要涉及以下诸方面:①网络管理与应用:实用性强的网络基础建设、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交换技术、网络接入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网络互连产品与应用、网络安全、网络管理方法;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多媒体压缩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和分布式处理技术、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多媒体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育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系统;③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系统设计、数据库管理措施、数据库模型的建立等;④系统集成:网络设备集成、网络应用集成、网络管理集成、网络安全集成、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⑤通讯传输与系统安全:展现最新网络通讯传输设备、技术方面的管理与应用、报道计算机系统安全领域管理与应用的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发展。

2 嬗变过程及发展现状

2.1 嬗变过程

“数字网络”栏目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栏目的萌芽时期,即从1995年第1期至2001年第2期,在此之前国内大部分图书馆尚处于传统的手工借还服务时期,但已有一些现代科技渐渐渗透并应用于图书馆工作与服务进程中,故此《学刊》推出“现代技术”这一令图书馆人耳目一新的栏目;第二阶段为栏目的初步发展阶段,从2001年第3期至2006年第4期,此时数字图书馆的理念已如春风吹遍大地,《学刊》不失时机地策划了“数字图书馆”栏目,刊登数字图书馆的理论推介及国内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初步实践;第三阶段为栏目的稳步发展并渐趋成熟阶段,即2006年第4期至今,针对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内普及的趋势,《学刊》将“数字图书馆”与“现代技术”二栏目合并,开辟常设栏目“数字网络”,并将其列为重点栏目。尽管这3个阶段前后跨越10余年,但这正是《学刊》变化最迅速、进步最明显的一段时期,从版式到内容均呈现了崭新的面貌。第一,刊物在内容上凸现时代性,理论严谨且视野广阔,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信息性和指导性。第二,在编辑思想上,办刊宗旨明确,用稿公正,无门户之见,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形成了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第三,在出版形式上,别具特色,进一步向标准化、国际化靠拢。基于此,作为中国图书馆学会表彰期刊的《学刊》近年来连续被评为“辽宁省一级期刊”。

2.2 发展现状

针对《学刊》版面压力过大,发稿时滞过长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刊物本身的影响力,也为了更好地满足作者的需求,《学刊》于2009年再一次完成了改版扩容,并且对栏目设置及栏目名称重新规范,栏目设置更加科学、系统,既反映了学科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同时,栏目的名称也有了很强的包容性。改版后的《学刊》载文量大幅度提升,时效性和新颖性更强了,在广大读者、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更高了。很多作者以及业内专家对编辑部的工作给予积极的评价与鼓励。

仅以2009~2010年为例。从2009年第1期开始,《学刊》已由双月刊改版为月刊,年内正常出版12期。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学刊》共收到各类自然来稿8千余篇,24期刊物累计发表文章1006篇,期均发文量约为42篇。而发表在“数字网络”栏目的论文仅120篇,其中2009年发表62篇,期均发表5.17篇;2010年发表58篇,期均发表4.83篇,由此可知,2009~2010年“数字网络”栏目期均发稿率约为11.93%。排除“数字网络”栏目因技术含量较高而研究人员较少这一自然因素导致的投稿数量不多,较低的发表比例也体现了《学刊》审慎的治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风格。对于人云亦云和过时无用的技术类文章坚决把好审核关,并且要求准备刊登稿件的选题、行文、用字、标点、注释、参考文献、计量单位等项内容必须完善无虞。编辑在每一审稿程序中,下大力气,严格执行期刊编辑规范和编校工作规程,否则宁缺毋滥,故此,每期“数字网络”栏目的发稿数量并不固定。而对于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推介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实践,《学刊》在精挑细选的基础上加开了“绿色通道”,采取特稿特审原则,缩短刊发时滞,从优从速发表,力求使先进的研究成果尽早与广大读者见面,能够尽快应用在图书馆工作实践。

3 特性解析与前景展望

3.1 独特性

独特性亦即个性特色,是指与众不同的东西,期刊栏目也是这样,只有独树一帜,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进而创立自己的品牌。因此,个性和特色是栏目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精品栏目的突出标志。“数字网络”即是这样的栏目。策划此栏目时主要从3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符合办刊宗旨,具有与大的时代背景相符合的特质;二是与本刊研究范畴相协调,具有走在研究前列的表征;三是与本刊所属学科相适宜,具有鲜明的类别特色。在实践中,这一栏目也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如2009年第2期发表的《在Second life中建立虚拟图书馆》;2009年第8期的《Web3.0下图书馆个人网络中心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2009年第12期的《基于3G技术的图书馆移动版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这些文章饱含作者全新的思维,推广了图书馆界的新技术,实现了将先进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学刊》向全国图书馆界传播。

3.2 前瞻性

对栏目的策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计划和打算,这就决定了前瞻性是策划栏目的首要前提,失去前瞻性就失去了栏目策划的主旨。栏目策划实际上是对栏目发展前景的一种预测,包括需求预测、可行性预测和效果预测,预测得愈远、愈准确,栏目发展就愈好,同时要尽量避免栏目半途而废。在打造“数字网络”栏目的过程中,《学刊》及时与本行业的专家学者联络沟通,同时鼓励青年技术工作者向《学刊》投稿,故此这一栏目不仅拥有大量忠实的读者群和作者群,还发现和培养了一批理论功底扎实、研究态度端正、学术造诣较高的年轻作者,由此也树立了刊物的良好口碑。

3.3 创新性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栏目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栏题的创新。栏目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栏题是否独具匠心。一个内蕴丰厚、朗朗上口的栏题,必然会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潜在作者投稿。二是栏目内容的创新。新颖的栏题只是精品栏目的表现形式,创新的内容才是栏目存在的基础。栏目是由具有一个共同点的一篇篇文章组合而成的,不管栏题多么引人注目,如果没有好的文章充实其中,给人的感觉将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栏目也同样无法为读者与作者所喜爱。“数字网络”栏目以数字图书馆和网络技术为推介重点,本身即是图书馆从形式到内容的两大发展方向,必然具有永恒不竭的创新动力。

3.4 热点性

精品栏目应当是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领域的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若不然则激不起人们的研究热情和鉴赏欲望。没有广大受众的支持,栏目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现代信息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快速捕捉热点的便捷和可能。尤其是身处数字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正是为图书馆工作者所关心的焦点。如2010年第4期“数字网络”栏目刊发了《公共图书馆博客的生存力——在服务中永生》一文,为Web2.0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博客建设指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道路;2010年第12期的《大学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前景分析》则为即将和正计划引入RFID技术的各类图书馆提供了具体的操作细节分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5 发展性

只有发展方能生存,策划栏目必须强调其发展性。人们的阅读欲望与当前的社会条件之间是一个互动的发展过程,故此策划是一个随机选择的过程,一个栏目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其存在的价值,当刊物进入新的发展历程或更迭交替时,老的栏目便完成其使命而退出。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吸引长期固定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固然有着重要意义,但这不代表栏目要一成不变。再完美的栏目策划也要根据读者的反响及时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刊物不断完善,永远保持活力和影响力。当编辑部经过研究讨论,意识到“数字图书馆”与“现代技术”栏目二者有相当程度的交叉融合后,便适时更名并打造全新栏目“数字网络”,以更好地体现此类文章的主旨,这是《学刊》与时俱进的表现。在今后的办刊实践中,我们仍将随时关注读者反馈,及时调整现有不足,使刊物不断走向成熟,走向完美。

总之,近年来《学刊》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仅以改为月刊后的2009年和2010年为例,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和表象的变化与发展,主要还是体现在本刊影响力方面,通过综合引证年度报告即可管中窥豹,刊物的影响力每年均有大幅提升,各项指标都有了新的突破,重点栏目“数字网络”的成功策划功不可没,《学刊》的进步不言而喻。

通过不断的努力,创刊已逾30年的《学刊》将继续秉承自己的特色,进一步追踪学科前沿研究,挖掘传统文化底蕴,扩大作者队伍,促进学术创新,使刊物的学术性、实践性、时效性越来越强,成为了解当代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进展和发展历程的窗口,同时争取将刊物办成国内一流,在国际图书馆界也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刊物。

[1]王荣国等.办馆理念的创新与实践——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开馆十年记.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刘孝文.试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及走向.情报资料工作,2007(1).

[3]赵奇钊,陈子君.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区域分布及走向研究.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6).

[4]张欣,刘芳.《图书馆学刊》2004-2005年来稿、载文、作者和引文统计分析.图书馆学刊,2006(6).

猜你喜欢
学刊图书馆学刊物
《高师理科学刊》征稿简则
《高师理科学刊》征稿简则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欢迎订阅《红楼梦学刊》
《文化学刊》十年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行业刊物介绍(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