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爽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王 爽 女,1977年生。硕士,馆员。
图片文献是能够形象、准确地反映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建筑、人物等各方面社会生活的图形资料。它不仅包括舆图、传世老照片,还包括其他类型的图形文献,诸如绘画、书刊、插图等,同时包括经图像化处理以图像形式存在的形象资料,如书法、碑刻、古籍、文书、契约、钱票、立体文物、建筑遗址等等。
图片文献与其他类型的文献相比有十分鲜明的特色。首先,图片文献给人以直观、具体、生动的视觉形象。例如,沈阳的万泉公园,它被认为是沈阳最早的公园,但是几经历史变迁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样子,在后来的城市改造中准备将其复原,而将其复原的最有利依据就是当时游人的留影和摄影爱好者的照片,一张游人在正门的留影记录下了当时公园的大门构造、门楣等等,这些信息形象直观地将其展现在使用者面前。
其次,图片文献具有客观的特点。文字资料的撰述者描述事物的时候,因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不同,因而对同一事物的结论也很有可能大相径庭。这种带有主观因素的结论对于资料的使用者当然有其不利的一面。而图片文献尤其是照片却能将历史的某一瞬间凝固保存下来,从而保留一份客观真实的原始记录。例如在沈城居住只有短暂18个月便告别人世的努尔哈赤,自辽阳迁都沈城后于何处居住?此事历来真相不明,既不见清朝官方文献有确切记载,又少闻于野史传说,颇有几分扑朔迷离的神秘感。史籍《奉天通志》将皇太极所建的沈阳故宫早期建筑推测成是努尔哈赤所建并居住,而被后人发现的“盛京城阙图”作为沈阳故宫最早的形象资料,一清二楚地标明“太祖居住之宫”并非位于故宫之中,使这一谜团真相大白。
再次,图片文献具有对形象信息的囊括力。文字著者对其所描述的事物可能会集中一点而不及其余,或者对其观察到的事物理解与他人不同,但是图片文献却能将全部信息留在纸上。例如,笔者曾经为沈阳市档案馆提供建国前的老照片文献资料,一张居民小巷的照片就能从中看到很多信息,照片中的电线杆反映了当时的供电覆盖范围,一个方型的垃圾桶放映了当时市容卫生建设的某些情况。可见图片文献的信息囊括力极强,可以从多角度给读者提供研究信息。
图片文献以其独特的价值被应用于很多领域。例如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形依据,为书刊出版提供图片史料支持,为影视创作提供参考依据等等。学者郑樵认为:“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国家启动的“清史编纂工程”共分5部分,其中之一为图录,足见图片文献的重要性。图书馆作为文献收集、开发、利用的集散地,图片文献工作大有可为。
图片文献往往具有分散性,例如老照片都是分散存在,还有某些图片分散于图书中。建设相关的专题图片数据库是开发利用图片文献的最佳途径。很多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图片数据库。辽宁省图书馆图片文献数据库建设工作开展较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着手进行图片数据库的建设。现辽宁省图书馆共建独具特色的图片文献数据库6个:①东北图录数据库,共收图1万余幅。其中包括东北建筑图录库、东北名胜古迹图录库、东北民俗图录库、东北名人图录库等各专题图录数据库。②清史图片数据库,收图近5000幅。③张学良图片数据库与张学良手迹数据库。④中国共产党党史图片集,共收图1274幅。⑤东北抗战图片数据库,收录图片1721幅。⑥“九一八”事变专题图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都实现了网络链接,读者通过互联网访问辽宁省图书馆的主页,进入统一检索平台就可以看到辽图的自建数据库。进入自建数据库通过题名、主题、责任者等检索项,可以快速检索出所需图片。
将图片文献收集整理并数字化的目的不仅是收藏,更重要的是利用,只有利用才能发挥其价值。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地方文献咨询工作发现,图片文献作为特种文献被利用的领域越来越广、频率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的图片文献往往具有很强的地方文献特性,辽图的馆藏图片文献因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广泛地服务于辽宁的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具体的服务模式有以下几种:
随着城市的变迁,很多原有的建筑改变了原来的风貌,有的已经不可见。对其进行复原重建就需要参照当年的老照片。例如,和平区金融办要兴建和平区金融街,需要建国前位于和平区的金融机构资料、图片,经过发掘馆藏我们为其找到当年的老建筑照片20余幅,其中包括汇丰银行奉天支行、花旗银行奉天支行、中法实业银行奉天支行、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朝鲜银行奉天支店、正隆银行奉天支店等,这些金融机构的老照片极其珍贵,为其复建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另外,在沈阳金融博物馆建设、东三省讲武堂纪念馆筹建的过程中我们都提供了大量的图片文献。
辽图的这项服务由来已久。例如早在1991年辽宁省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九一八”事变图片展时,本馆就为其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图片。正是基于此,本馆开发建设了“九一八”专题数据库。还有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沈阳市委在2001年6月20日~7月20日期间举办“党的光辉照神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党史图片展览,本馆就根据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展览提供了2600余幅精美的图片资料,其中被选定的有1500余幅,得到沈阳市委宣传部的肯定和赞扬。此外,本馆还曾为很多展览提供过图片,在此不一一赘述。
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加形象生动,往往都要配上相关的图片。例如,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沈阳的报纸和电视台做了很多关于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报道。在编辑报道之前,他们委托本馆为其查找相关图片资料,查到的图片资料非常珍贵。例如有刘长春参赛时的照片、获得奖杯的照片等等,这就使刘长春的相关报道能够图文并茂。近年来很多影视剧拍摄时剧组委托我们查找图片资料,例如为黑龙江《东北王》摄制组查找张作霖时期的店铺、服装、民俗等方面的图片等等,不一而足。
近年来,很多与图片文献相关的图书相继出版,例如《老照片》等等,受到读者的喜爱。辽宁省图书馆除根据自身馆藏出版了相应的图片集《辽宁百年变迁》、《盛京风物——辽宁省图书馆藏清代历史图片集》、《辽宁省图书馆藏辽宁历史图鉴》等,还为外单位出版图集和图文集提供图片文献,如《沈阳城图志》、《沈阳旧影》、《老沈阳》、《名城印象——沈阳建筑图史》等等。
历史图片文献作为重要的档案文献日益受到重视。2007年沈阳市档案馆要搜集1945年以前的“沈阳市文献资料”,并把搜集反映沈阳各个领域的历史图片文献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馆工作人员共找到关于沈阳的历史图片、老照片2000余幅,档案馆认为这些历史图片文献弥足珍贵。
历史图片的真实性、形象性得到了史志编修者的青睐。在编修史志的时候,配上相应的历史图片,会让读者有更形象的认识,编修的史志也更具有可信度,因为图片文献是无法修改的。例如1989年出版的《沈河区志》就配了大量的老照片,其中有很多照片选自《奉天写真贴》、《满洲文化史点描》、《史迹奉天》等,这些图册和书籍都是本馆的珍贵馆藏。
本馆咨询人员为很多学者的图书出版、社科研究、文章写作提供过图片。在日常的课题咨询接待中,寻求图片的读者占有比例日益增多。例如为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提供张学良在北陵建机场的图片,为鲁迅美术学院提供相关书画图片。还有很多外地读者,例如为内蒙古大学的老师提供蒙古族服饰的相关照片,为青岛档案馆提供中日战争中有关青岛的图片等。
图片文献分布广泛且分散,将图片文献收集加工整理后,形成系统化的有特色的便于利用的信息源,将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和咨询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掌握图片文献的分布情况。首先掌握本馆图片文献的分布,了解本馆图片数据库的内容来源等。同时要扩大自己的视域,了解社会上图片文献资源的分布。例如有很多民间“老照片”收藏爱好者,他们手里有很多珍贵的资料,与他们交流可以了解很多相关信息,也可以适当采取购买、交换的方式获取他们的资源。另外,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图片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作为图片文献工作者应该关注与本地有关的特色网站。例如笔者长期关注中国记忆论坛辽宁版的情况,这里有许多关于辽宁地方特色的帖子,其中不乏一些爱好者提供的老照片。还有一些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的博客也是了解图片文献资源的有效渠道。另外,图书馆工作人员长期有计划地主动选题和现场拍摄,也是积累图片信息源的有效方法。首都图书馆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1984年首都图书馆曾经组织力量将北京地区最重要的几个商业区进行密点拍摄,制成散点透视摄影长卷,仅仅数年之后,这些商业区的面貌大为改观,他们拍摄的照片就成为重要的史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利用各种渠道扩展图片文献信息源。
开展数据库建设首先要制订标准,图片数据库也是如此。国内图书馆没有图片文献的相关标准。本馆开展图片数据库建设较早,在这方面有些探索,如在建设东北图录数据库时,在遵循CNMARC格式的基础上,建立了《辽宁省图书馆图录数据库著录规则》。根据规则针对数据库中图片独有的特征采用了22个字段、65个子字段,力争较全面地揭示图片文献本身及图片所反映的内涵,用该规则来规范图录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图片著录格式。但是有的图片数据库在建库的时候由于人力和时间的问题,数据库规模小,检索点相对较少。例如“九一八”事变专题图片库的检索点就比较少。因此,应该加强对这种重要特殊信息源的标准制订工作,建立统一的规则有利于数据库的建设与整合。
另外,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应该是建立精品图片库,而不是简单的图片堆砌与罗列。好的图片数据库应该具有精美的、体现特色的界面,有的图片数据库页面设计简略,缺乏美感,图片文献本身就有形象的艺术美感,因此在数据库的设计上应根据主题设计有独特风格的页面,在方便检索的同时给读者以视觉上的享受。
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工作要有连续性,这样才能使收集、保存的图片文献全面、系统,一旦出现断档会影响收藏的全面性,也不便于咨询工作的开展。但是作为特种文献的图片文献在文献中并没有单独分类。本馆也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小组从事图片文献工作,图片数据库建设只是临时抽调相关人员进行建库,数据库建成之后还是回到各自的岗位。有的数据库建设是根据课题咨询和相关社科项目的需要,往往没有统一的建库标准,而且数据库建完之后很少进行补缺和优化组合。对于建成的数据库利用情况缺少跟踪反馈,因此不了解读者在数据库运用过程中的感受,对数据库的改造工作也缺少依据和规划。
图片文献的咨询工作主要由信息咨询部的工作人员去做,但是工作的过程相对独立,重复劳动难免,很多查找到的图片只是单幅或者几幅图片,不能形成数据库,也不能及时更新到原有数据库中,影响了资源共享。图片文献工作缺乏持续性,影响其发展。据此建议图书馆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图片文献工作,使图片文献工作有计划,从而更系统、更科学。
图片文献的独特价值决定了其是浩瀚文献中的一朵奇葩。不让珍贵的馆藏图片文献尘封于故纸堆中,让它们展现在大众的视线里,让它们服务于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是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吴利薇.东北文献图录数据库与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图书馆学刊,1999(4).
[2]王向峰.公共图书馆“老照片”文献价值及整理开发.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
[3]卞修跃.《清史·图录》编纂概述.清史研究,2009(2).
[4]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