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最大毒药

2011-03-17 21:29:12祝展鹏
统一论坛 2011年1期
关键词:跨世纪台独两岸关系

■ 祝展鹏

“台独”: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最大毒药

■ 祝展鹏

1986年,打着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追求民主自由、主张“台湾住民自决”旗号的各股“党外”势力,在台湾组成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打破了国民党长期“一党专制”的局面,并在2000年一举取得岛内政权,开始了长达8年的执政党生涯,在岛内风光一时。但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民进党内时不时的“台独”言论和在对大陆政策处理上的不确定性,却让其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风光不再。

早期的民进党采用的是街头抗争的方式,除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激进台独”路线外,谈不上对于两岸关系有什么严肃的思考,即使有也只不过是其用来进行岛内政治斗争的工具。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六次“修宪”和一系列重大选举变革,岛内以选举制度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全面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民进党也必须进行“政党转型”,从体制外的群众运动路线向体制内的选举路线转变。而民进党在1991年通过的“台独”党纲却阻碍了民进党的发展,虽然后来不得不对“台独”党纲进行了一些淡化处理,并于1999年5月8日通过了所谓的“台湾前途决议文”,逐步由过去叫嚣“建立新而独立的国家”与“台湾共和国”转变为声称“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此后,“台湾前途决议文”成为民进党诠释台湾现状的基本指导原则,民进党的这一调整,可以看作是在选票极大化策略作用下大幅度向中间修正的具体举措。

1996年,台湾实现第一次直选以前,民进党对于利益面向上的大陆政策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为了取得执政权,民进党需要在这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系统主张。1999年11月,为了参加次年的大选,民进党在1998年5月通过“中国政策研讨会共识”的基础上,又推出“跨世纪中国政策白皮书”,第一次系统地形成了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一个世纪为起点,推动台湾与中国关系的全面正常化,正是跨世纪中国政策的主轴”。又说,“这份以台、中关系正常化为主轴的民进党跨世纪中国政策,就是在国家安全的前提之下,由凝聚国家定位共识、建立稳定增长的互动机制、发展经贸合作关系等具体主张构筑而成”。《跨世纪中国政策白皮书》做为民进党大陆政策的第一次系统论述,在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其大陆政策基本上以此为基础展开。

2008年民进党败选、蔡英文当选民进党主席后,为避免被“边缘化”,一度也曾试图改变其大陆政策,但转型并不成功。目前民进党面临一个困境:如果致力于和大陆改善关系,那么就和国民党的大陆政策缺乏区隔,不仅未必讨好中间选民,基本盘也要流失;若延续以往的保守政策,中间选民将更加离它而去。“五都”选举前,蔡英文提出所谓“民进党是走向世界,再和世界一起走向中国(大陆);但国民党是走向中国(大陆),再透过中国(大陆)走向世界”。其实根本就是一种为了宣传而刻意玩弄的文字游戏。因为,无论从哪个面向讲,两岸关系对于台湾安全稳定、繁荣发展都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影响,这决定了无论何时两岸关系都是台湾方面必须优先考虑面对的重大课题,而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才是台湾实现长久繁荣发展唯一正确的道路。

由于在刚刚结束的“五都”选举中,民进党虽然席次没有得到突破,但总得票数和得票率皆赢过国民党,支持者信心重新得到凝聚,民进党士气得到极大回升。这一形势增强了民进党及其支持者对2012年的期待,但说到底“五都”选举仍然只是台湾岛内地方执政权的竞争,撇开选民的政党取向不说,选民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候选人的地方治理能力,因而与两岸关系的关联度较低,其结果固然也会对两岸关系产生影响,但影响与2012年的大选相比还相对较低。2012年的大选,必然要涉及到两岸关系等重大议题,民进党无法再像在此次“五都”选举中那样予以回避。然而,就民进党现行的两岸政策来看,显然无法让多数台湾民众放心。

2012年选举是岛内执政权的争夺,其结果将对两岸关系产生直接的、全局性的影响,由于两岸关系对台湾社会生存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这使得选民不能不关注政党及其候选人对两岸关系的政策主张及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但是,民进党至今还没有展现出它有可以让台湾多数选民放心的、符合台湾主流民意期待的处理两岸关系的政策和能力。因此,尽管民进党谷底回升,但这种回升2012年能否转化为选票,还有待观察。

尽管过去两年来,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中央在两岸政策方面多有表态,也有一些积极的言词,但至今仍然停留在口舌之中,其“台独”、“反中”的基调没有根本改变。尽管“五都”选举前蔡英文曾表示,如果民进党执政会延续前执政当局的两岸政策,“五都”选举后民进党内部包括蔡英文、陈菊、赖清德等人也都强调要理性处理两岸关系,但目前人们仍然没有看到民进党大陆政策“理性”调整的方向。

其实,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制定,从来都不是取决于两岸关系的实际发展状况,而是取决于岛内政治发展的需要。因为在选举制度下,民进党的权力来源在于选民的认同,要民进党放弃其“台独”主张而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对于以“台独”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支柱并以此动员群众支持的民进党来说,无异让其放弃政治生命,这是民进党难以承受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民进党大陆政策的重点已经不在于发展两岸关系本身,而是向岛内支持其主张的选民有所交待,以换取选民的进一步支持。

所以,如何面对祖国大陆,如何开展对话,民进党基本上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一以贯之的说法。一方面民进党认识到与大陆接触、对话的必要性,另一面,在政策执行上又前后矛盾、左右摇摆,其根源就在于,“台独”情结和“选票政治”决定着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最终走向。

说到底,民进党的“台独”意识形态与祖国大陆的“一个中国”原则有着根本的冲突,这正是民进党大陆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

猜你喜欢
跨世纪台独两岸关系
斥“台独”狂人
大江南北(2022年1期)2022-10-20 23:24:35
跨世纪的恋爱
领导文萃(2017年8期)2017-04-24 11:32:57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肯尼威克人的跨世纪之争 美洲第一人
大众考古(2014年9期)2014-06-21 07:11:18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环球时报(2014-06-17)2014-06-17 16:21:22
“台独”分为五大类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海峡姐妹(2014年2期)2014-02-27 15:08:51
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