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忠诚 曹燕
一片丹心天日下
—— 记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邱维廉
■ 李忠诚 曹燕
2009年9月6日上午,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前广场,锣鼓喧天,彩旗招展,60头全新醒狮在擂鼓手的助兴下同时点睛、同时起舞,一面100多平方米的特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格外夺目,一万多名华侨华人和当地居民齐聚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盛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首次华人侨团大联合共庆中国国庆,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会上,大会筹委会主席和召集人、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邱维廉满怀豪情地讲道:“回首望去,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堪称最灿烂的绚丽画卷、最伟大的盛世华章。作为海外赤子、炎黄子孙,我们高兴地看到,新中国一日千里飞速发展,新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今天,正向着经济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进。” 邱维廉这番充满激情的讲话,道出了全场华侨华人的心声,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邱维廉祖籍福建省永春县,出生在马来西亚,父母都是当地华人。父亲邱祥炽是马来西亚的商界名人,热心公益与社团活动。抗战时期,邱老先生曾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近千名受伤的抗日战士,这一壮举一时传为佳话。
从小学起,邱维廉开始在父亲创办的黎明小学和孔子中学里接受中华文化教育。初中毕业后,他只身来到澳大利亚墨尔本读中学,毕业后又前往新西兰读大学。才华横溢的他很快被推举为学联主席,曾和克林顿(当时的美国学联主席)等一些后来的外国政要到英国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在学校里,他思想活跃、追求进步。毕业后,邱维廉曾供职于英国、法国和美国公司,同时在香港创建了自己的公司。虽然生活在国外,但在父亲的影响下,中国人固有的爱国情怀在他的心底已深深扎根,他一直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进步,经常参加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活动。在熟悉和了解他的人们的印象中,邱维廉天生就是一个为祖国而生、为统一而战的人。他非常在乎祖国的荣誉,在外面如果听到别人说祖国不好,就像和他有杀父之仇一样。他常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这些身处海外的华侨华人能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尽一些绵薄之力,义不容辞!”
2000年3月,岛内政权轮替,陈水扁上台,“台独”分裂分子的“台独”论调一时甚嚣尘上。耳闻目睹陈水扁之流的倒行逆施,邱维廉义愤填膺,他暂时放下自己的生意,全力投入到反对“台独”的斗争中。他积极奔走呼吁,在澳各界华侨华人迅速组织起来,成立了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会上,大家一致推选邱维廉为会长。
2000年7月,在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的盛大仪式上,邱维廉庄严宣布: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宗旨是促进中国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其任务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一切把台湾分裂出去的企图和言行;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国势力阻挠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积极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经济交流和人员交往;联合全球华侨华人及国际友好人士共同关注和促进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距陈水扁上台仅几个月时间,以反“独”促统为宗旨的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就宣告成立,给刚刚上台的陈水扁当头一棒。从此,邱维廉的日程里又多了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了促进中国和平统一而奔走忙碌。
2002年,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悉尼筹办“中国和平统一与世界和平——全球华侨华人反‘独’促统大会”。邱维廉认为,反“独”促统不仅是全球华侨华人的大事,还要争取让侨居国的政府以及国际社会了解和支持。为此,他提出邀请澳大利亚的政府官员和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参加,并表示自己承担大会的一部分费用。但筹备这样一个大规模的会议绝非易事,为了联络五大洲的华侨华人,最频繁时邱维廉半个月要来回飞行12次。就在大会开幕前几天,邱维廉在香港病倒了无法起床。亲戚朋友们心疼地劝他不要赴澳大利亚参加大会了,但邱维廉坚持道:“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作为会长怎么也得顶住这一次,一定把这个大会开好,就是再重的病也要去。”连邱夫人也拗不过他,只好想办法请了两个人一起扶着他上飞机。在飞机上,邱维廉盖了七条毛毯仍然手脚冰凉。机组人员见了,连连责备邱夫人:“都病成这样了怎么还上飞机呀?”飞机降落后,邱维廉被机组人员用担架抬了下来。他回到家整整昏睡了3天,不思饮食。大会筹备人员见状急得团团转,此时,距大会开幕只有一天时间了。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邱维廉突然从病床上坐起来,并要求进食以恢复体力参加大会,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最终,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但邱维廉却为此瘦了8公斤。
2004年,在胡锦涛总书记出席的全国政协致公党和侨界小组讨论会上,邱维廉提议就“台独”问题国家要立法,以打击“台独”分裂分子,此建议后被采纳。随后,他又被邀请参加了《反分裂国家法》立法的起草工作。
如今,邱维廉身边的人都知道,他现在的电话内容,几乎没有一个是关于生意上的,大部分都与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工作有关。但即使付出许多,邱维廉却从来没有在会里报销过一分钱。相反,因反“独”促统工作需要,他却经常尽其所能,解囊相援。
2010年,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因经费紧张,租用的办公楼又已到期,邱维廉便在这一年买房装修好后,“租”给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租期暂定3年,每年租金1元。1元,其实仅仅是个象征,这与无偿提供使用又有什么区别?!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邱维廉就是一个胸怀比海洋、比天空更宽阔的人。多年来,除了主要精力从事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外,在慈善公益、经济建设、扶贫济困等方面,邱维廉也积极参与,辛勤付出。他说,走的地方越多,经历的事情越多,对祖国的感情就越强烈,为祖国和人民奋斗奉献的激情就越高涨。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力量的象征,也是炎黄子孙的自豪和骄傲。1979年,当邱维廉第一次来到向往已久的八达岭长城,他被这项工程的宏伟和浩大所震撼,同时他也发现由于只有一个入口,人多拥挤,长城已被踩踏破损严重,于是他萌发了兴建索道的想法。
在长城上修建索道绝非易事,除了要改变人们的观念,还要通过专家一系列的论证和许多部门的审批,为此,邱维廉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为了选择一条各方都能接受的长城索道路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邱维廉和当时的勘探人员顶着烈日,迎着风雨,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几乎走遍了长城的每一个山头。在这段时间里,邱维廉的脸晒黑了,身体也留下了关节炎、痛风等疾病,但他咬紧牙关坚持,终于选择了两条比较理想的路线,得到了专家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使方案比较顺利地通过了。
就在兴建索道谈判最艰难的时期,一个日本商人主动找到邱维廉,表示愿意出四倍的价格转接这个工程,然而邱维廉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说,“在我的心目中,中国有很多地方可以让日本人来投资,但是唯独八达岭长城和卢沟桥不能让日本人来涉足投资,因为在长城的历史上记载有日本人侵略的血泪史啊!即使花再多的钱,也绝对不能让!这是我们民族的尊严!” 1991年,八达岭长城索道开始运营,邱维廉终于舒心地笑了。
为了带动中国贫困地区的人们脱贫致富,改良中国黄牛基因,邱维廉又开始了澳大利亚“南德温种牛”(世界三大牛种之一)的引进工作。他从全世界选择牛的品种,然后到祖国各地寻找合适的养殖点,并于1996年冬天,包了一架波音747飞机,把125头澳大利亚名种“南德温”种牛(每头重一千多斤)运抵上海,被时任农业部部长称为是养牛界的一个创举。当然,这其中的艰辛只有邱维廉自己知道。“我在全国跑了大概三四百个县,从东北最基层的屯到青藏高原,很多农户家我都去了。要养就养最适合的,花时间在全世界找最好的牛是一方面,还要在全中国跑,看需要的是什么品种,两边结合起来,才能把牛给引进来。”1998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把邱维廉在上海开办的种牛场定为全国种牛基地,在基地的直接帮助下,全国有30多个贫困县培育出了新品种牛。如今,养牛致富的家庭已遍及甘肃、河南、新疆等地,这让邱维廉深感欣慰。为了实现改良中国黄牛基因的理想,发展养牛事业,他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也因此放弃了投资房地产的机会,但一想到这项事业对祖国有利,邱维廉始终无怨无悔!
2001年7月,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邱维廉闻讯兴奋不已。接着,他便开始考虑如何为祖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北京奥组委秘书长王伟访问澳大利亚时,他提出了希望能让海外华侨华人来捐建一个奥运场馆的建议。在参加北京市政府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52周年宴会时,作为发言的两位海外代表之一,邱维廉再一次正式而恳切地提出:“给我们华侨华人一个机会,让我们参与到国家第一次举办的奥运会中去。我相信,这样的参与,能够把所有的华侨华人凝聚在一起,这种凝聚力非常重要!”话音刚落,全场便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后来,邱维廉又向新成立的北京市港澳台侨共建奥运场馆委员会建议,扩大捐资范围,让华侨华人中的普通百姓也参与这一盛举,更好地体现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举办奥运的民族团结精神,这个建议很快被采纳并付诸实施。他还亲自提出把游泳场馆建成“水立方”并全部由全球华侨华人捐款来修建的构想,还安排了澳大利亚设计师与时任奥组委秘书长王伟等在北京商谈“水立方”的建设方案。为了让更多的华侨华人知道“水立方”的筹建和捐资过程,为了让更多的同胞参与进来,那几年邱维廉四处奔波,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他的影响下,亚洲、大洋洲、非洲近30个国家的华侨华人参与到了建设“水立方”的捐款活动中。
2003年,邱维廉以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名义发起了“侨心光明万里情”白内障义诊活动。他发起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筹款会,将募集来的钱购置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组织由澳大利亚眼科专家、澳籍华人和中国台湾的眼科专家组成的医疗队,来到西藏高原,为白内障患者免费做摘除手术。由于条件艰苦,麻醉师甚至身背氧气袋,跪在凹凸不平的岩石上给患者麻醉。当藏民们重见光明后,他们握着医生的手连连道谢,更有的跪在了邱维廉的面前,感谢他的慈悲情怀。如今,邱维廉领导的“侨心光明万里情”白内障义诊活动已走过了八个春秋,先后深入到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贫困地区为白内障患者进行义诊,至今已为3000多名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患者中,有汉、藏、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多个民族,其中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83岁。这一活动连续八年未中断,在澳大利亚当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眼科专家加入到义诊活动中,这项工作也成为邱维廉每年定期必做的一件事。澳大利亚政府为表彰邱维廉奉献社会的广博爱心,于2010年3月向他颁发了“服务社会终生成就”第一大奖。
说到邱维廉,不能不说到邱夫人——夏秋阳女士。她不仅在生活上照顾他,生意上帮助他,更对他所从事的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慈善事业给予了充分理解和全力支持。
夏女士出生名门,母亲曾经是珠宝商人。1977年,她在美国陪同大姨参加瑞士联邦驻美大使的晚宴上,与身穿格子衫、牛仔裤的邱维廉邂逅,并最终喜结连理。从此,商界又多了一对珠联璧合的伉俪。正当他们的事业红火之时,邱维廉在2000年被推选为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反“独”促统事业中,把生意上的事全部交给了夏女士打理。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夏女士从此成了丈夫的“财政部”,所不同的是,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和慈善事业,邱维廉没有预算报告,更没有支出明细账单。每次接到丈夫说在某地有事的电话,夏女士就知道又要捐钱了,只要可以承担,她都会爽快地用简短的“捐吧”两个字给予答复。据不完全统计,他们至今已为西部捐建了20多所侨心小学,近10年来,他们仅直接向中国的慈善事业捐款就达数千万元。在夏女士的记忆里,捐钱已成为习惯,并成为近些年来忙碌的丈夫和她沟通最多的话题。
每当人们问及为什么能这么无怨无悔地做出这些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时,夏女士总是用一种非常淡定的语气说:“千顷良田两碗饭,高楼大厦半张床。金钱在个人身上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要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帮助别人。我和邱先生最喜欢的格言就是,奉献使生命快乐。一个人活着就要快乐,快乐包括帮助别人,奉献社会,这样才活得精彩。财富和别人分享,迎向你的将是笑容和感谢,这样才能让财富为人生发出真正的光芒,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在夏女士的眼中,邱维廉是一个很纯朴、很善良、富有理想的人。在邱维廉的心目中,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使祖国人民都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是他不懈的追求。因此,夏女士说,这既然使他感到快乐,那么我就成全他的快乐。让他快乐,我也就乐在其中了。所以,她如今的任务是一定要多赚钱,维持好“财政部”的正常运转。现在,因为时间关系,她连在美国的90多岁的母亲也很少探望。
为了支持邱维廉的事业,夏女士除了提供经济援助外,还要照顾好他的身体。由于夏女士常住在北京和香港,因此这两个地方就成了邱维廉固定的营养“补给点”、“加油站”。每当他在外奔波数日、身体不支时,就会趁工作闲暇时飞到北京或香港。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迈进家门,喝上夏女士提前为他熬好的治疗痛风、补充能量的中药,身体便渐渐恢复了元气。几天后,当邱维廉气色好转、精力充沛后,他就又继续从事反“独”促统事业去了。夏女士因长期辛劳也身患多种疾病,因此分手时,邱维廉留给夏女士的通常只有一句话:“拜拜,你要记住吃药啊!”对此,夏女士解释道,他不太会表达,这是他对我关心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看到邱维廉现在每天风尘仆仆、十分忙碌的身影,人们很难想到他当年却是一个风度翩翩、多才多艺、兴趣广泛、懂得生活的青年。
中学时,他领着学生学中国话,带队看中国电影,学唱毛泽东语录歌,而且他舞姿优美,能跳多种民族的舞蹈,并且弹得一手好钢琴,口琴也吹得很好。在墨尔本的中华大会堂里,现在还有很多当年他的照片。
在大学里,邱维廉是交响乐总指挥。无论在哪儿,只要听到交响乐响起,他就马上陶醉,头随着身体一起晃动。十几年前,他会为了听一场交响乐,和夏女士一起飞到维也纳,喜欢交响乐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采访中,夏女士对我们讲道,如今,邱维廉在家里闲暇时,坐在沙发上,一听到交响乐,仍然会闭着双眼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如醉如痴地陶醉在他的艺术世界里。连我走到他跟前,他都不知道,叫他一声,还能把他吓一跳。
当年,邱维廉不仅非常热爱生活,而且也很懂得品味生活。在新西兰读书时,到了星期天,如果风和日丽,他会来到海边,躺在小舢板上,边晒太阳边看书,脚大拇趾头上绑着鱼竿线钓鱼,脚趾一动,就知道鱼上钩了!十分惬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让人羡慕的悠闲场景。可是如今,为了从事反“独”促统事业,邱维廉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爱好,变成了一个难得享受生活而在世界各地来回奔波的忙人。
看来,只有等到祖国和平统一的那一天,邱维廉才能真正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拾起自己年轻时的爱好,尽情享受多彩的生活了。
让我们和邱维廉会长共同期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