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紫砂陶刻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2011-03-17 12:05周小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4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技法

周小军

浅论紫砂陶刻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周小军

紫砂是我国独特的民间传统艺术,有“紫玉金砂”的美称,紫砂装饰艺术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在风格、形式、技艺、表现手法等方面种类丰富,形式各异。

紫砂;陶刻;装饰;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紫砂作为我国独特的民间传统艺术,有着“紫玉金砂”的美称。产于陶都宜兴特有的紫砂泥制作而成的紫砂壶其古朴雅致的风格,浓厚的文化气息,加上出神入化的制作技法,自古就成为文人雅士竞相收藏的珍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文化的兴起,人们鉴赏能力的提高,紫砂壶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蜚声海内外,成为人们竞相购置的抢手商品。

紫砂,作为一种日常用具,自问世以来就师法自然,工艺技法不断提高。随着传统文化的渗入,艺术理念的更新,逐步发展形成一门世人赞誉的紫砂艺术。紫砂艺术,融诗词、绘画、雕塑、镌刻、造型、装饰等艺术于一身。可以说,紫砂艺术是融合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精华。而紫砂壶素面素心,古朴大方,通过特有的紫砂装饰艺术可以极大的丰富紫砂艺术的表现元素,增添更多的文化内涵。

时至今日,紫砂装饰艺术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在风格、形式、技艺、表现手法等方面种类丰富,形式各异。作为众多紫砂装饰艺术中最主要的装饰手法——陶刻装饰,以其特有技法表现形式、丰富的文化底蕴,历来深受众多紫砂爱好者的青睐。本人从事紫砂陶刻已有十多年,通过摸索和学习,对这门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仅如何继承和创新紫砂陶刻艺术,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一、追根溯源,深入研究和学习传统的紫砂陶刻技法和历史,不断提高自己的传文化修养,重点是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紫砂陶刻艺术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刀笔艺术,是以“刀刻”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紫砂装饰。中国的刻字有着悠久的传统,最早的文字就是用刀笔刻出来的,继而,刻石、刻碑、刻砖、刻陶、刻玉、刻瓷、刻匾、刻竹、刻木、刻铜,至今刀都未放弃刻字这一功能,最早的刻字就是殷商时代刻的甲骨文。而紫砂陶刻由于紫砂特定的材料、工具、技法、表现内容和欣赏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特征,与一般的刻字艺术有着自己特殊的表现手法。紫砂泥制成坯,易于刻划。艺人用竹刀尝试过,然而坯的干湿程度要恰到好处,砂之粗细也大有讲究,难以把握,因此紫砂陶刻一般用薄刃快口之尖刀刻划。刻石章用平口钝刀,且印章体积小,印面平整,一般以石就刀,石转刀不转;而紫砂坯体,有平面,而更多的石弧面且体大易损,一般只能以刀就坯,捻管转刀为紫砂陶刻最具特点,是最基本的刀法。紫砂陶刻表现的内容很丰富,主要以传统中国书画为题材,倾向于简约、清逸,具有 人 文意味的内容,这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乐于并习惯欣赏的。

捻管转刀法最适宜在紫砂上表现书画,能保持紫砂古朴、典雅、清逸的风格;能体现紫砂醇厚、朴素、隽永的意味。因此,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转刀是最具紫砂陶刻特点的而区别于其他材质雕刻工具与技法。

文化艺术的介入,对紫砂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整个紫砂的发展史中,“曼生壶”以其鲜明的文化艺术特性对紫砂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陈鸿寿,清嘉庆年浙江钱塘人,学识渊博,慕紫砂之名,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出了“曼生十八式”的茗壶新样。其出于对壶的喜爱,时有所感而铭文寄情,并刻于壶面,“提壶相呼,松风竹炉”、“方山子、玉川子,君子之交淡如水”。文清意远且切壶切情,使得传统紫砂充满了清新高雅的文化品位。作为一个金石、书画家的陈曼生,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将书画、诗文、篆刻艺术结合到传统紫砂中,给紫砂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开创了一代先河。把文化艺术和传统工艺完美结合,为紫砂陶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人云:“壶随字贵,字随壶传”,只有做到壶、铭文、字画、镌刻结合俱佳,融为一体,方能“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紫砂陶刻艺术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更是丰富而多样,举凡山水、人物、花鸟、博古诸图案均可作为入画素材。陶刻作品特别讲究用各体书法来表现各式形体,图文并茂地表现出作品的艺术精髓。当然,陶刻艺术不应只是把书法、绘画、金石、图腾等在紫砂器上的搬移再现,虽成功的转移摹写也只能算是上乘的工艺装饰;不管是哪一位书画名家在饰壶时,倘若不精心构思,只以自己习惯的内容与形式去装饰,忽略了舞台不同应各有各的深度与空间要求,虽笔墨技法高超,也只能算是壶上留下了某某名家的墨迹,并非一件成功的陶刻艺术品。

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能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质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一把茗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为好的艺术作品,闲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赏壶,涤泸烦忧,当余甘留舌之时,体会铭文刻画的意境,当能理解文人雅士对茶道的钟情、砂壶的珍爱及陶刻艺术的颂赞。只有通过对传统技法的不断揣摩和研究,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真正继承和掌握这门技能发扬光大。

二、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不断容纳其他艺术中有用的元素,更新艺术理念,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艺术的魅力在于创新,紫砂装饰艺术也是如此。回顾紫砂装饰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精于此道的紫砂艺人:自明紫砂鼻祖供春始,古有陈曼生与“曼生壶”,今有谭泉海、顾景舟等名人大师,无不师法自然、个性鲜明。紫砂陶刻虽然不同石刻、竹刻等艺术,但它们之间是相通的,可以吸收其中最富有魅力的技法和表现形式用于紫砂陶刻中,勃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紫砂陶刻取材于中国传统的国画和书法,可以通过用刀的轻重缓急来表现墨色的枯涩浓淡,在章法和构图可借鉴西方艺术中的焦点透视法,通过刻刀的深浅和疏密来表现画面的前后左右,使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和感染力。

“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道尽了紫砂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任何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地创新,紫砂陶刻艺术只有在继承传统独特技法的基础上,更新艺术理念,吸收其他艺术中的精华,不断创新,才能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1]《江苏陶瓷 2007陶艺专版》

[2]熊寥 《陶瓷美学与中国陶瓷审美的民族特征》 浙江美术出版社

[3]《陈复澄书法艺术》 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 1996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技法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