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上甘岭(连载一)

2011-03-16 08:15吴鹰
江河文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鸭绿江弱点原子弹

吴鹰

毛泽东决策了入朝作战

抗美援朝初期,毛泽东在中南海

1950年10月,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

“不能置之不理”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8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明确表示台湾一定要收回,朝鲜必须帮助。他还说:“如果美帝得胜,他就会得意,他就会威胁我。我们对朝鲜的帮助要以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仗打起来以后,有短打,也有长打,还有大打,打原子弹。打原子弹我们没有,只好让他打,我们还是打手榴弹。但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5天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9次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他的意见。他说:“对于朝鲜人民我们需要给以帮助鼓励,朝鲜人民对于中国革命是有很大帮助的,中国革命的几个阶段都有他们的帮助。现在美军已经增援了他的部队,战争的持久性也就随之增加了……我们要准备战争打起来的时候,不是小打,而是大打;不是短打,而是长打;不是普通的打,而是打原子弹。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弱点,跟着你,最后打败你。”

10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老朋友王季范和周世钊。针对后者的疑虑,毛泽东说:“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使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胜利是有把握的”

面对美国的核讹诈,不少人对战争的前景忧心忡忡。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9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美帝是有许多困难的,内部争吵,外部也不一致。美帝在军事上只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另外却有三个弱点,合起来就是一长三短。三个弱点是:第一战线太长,从柏林到朝鲜;第二运输线太远,要隔两个大洋;第三战斗力太弱,不如德、日军队。美帝是不可怕的,但是美帝也可能乱来,对于这一点,我们要充分估计到。”毛泽东在另外一个场合同样阐明了这一观点,他强调:“你们都知道,我是不打无把握之仗的。这次派志愿军出国,虽然有人不同意,他们认为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我和中央一些同志经过周详的考虑研究,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胜利是有把握的……我们要进行持久战,一步一步消灭它的有生力量,使它每天都有伤亡,他一天不撤退,我们就打他一天,一年不撤退,就打他一年,十年不撤退,就打他十年。这样一来,他就伤亡多,受不了。到那时,他只好心甘情愿地进行和平解决。只要他愿意和平解决,我们就可以结束战争,我们原来是要和平的。”毛泽东的几次讲话,终于使全党上下达成了共识,坚定了信念,从而解决了出兵朝鲜的决策问题。

“如果按兵不动,以后就没理由了”

经历了长期战争生涯的毛泽东深深懂得“出兵”二字的分量,也深知“战争”意味着什么。出兵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毛泽东一生最为艰难的一次决策。20年以后的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会见金日成时,共同回忆了这段曲折的决策过程。

毛泽东说:“那个时候,我们虽然摆了5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还是决定了。你不帮助,怎么办啊?不仅你们没有发言权,我们也没有发言权了啊!过去我曾经同跟着你们军队到过南朝鲜的中国新闻记者谈过话。我问他:美国的炮火和空军杀伤力究竟哪个大?他说,主要杀伤力还不是空军,是陆军。我说这样就好办了。因为我们没有空军,有的只是陆军啊。再有呢,那无非是进去了又被美国人赶了出来。那我总进去跟你打过一回了吧。被你们赶出来回到鸭绿江以西,那以后你美国人占领了鸭绿江以东,他总是不放心的,我们总还可以进去嘛,以后我们两家合起来组织游击队,可以再钻进去占领鸭绿江以东嘛。你如果按兵不动,以后就没有理由了嘛!”

对于抗美援朝的决策,彭德怀曾作过这样的评价:“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要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猜你喜欢
鸭绿江弱点原子弹
《鸭绿江》杂志经典插画巡礼之二十三
当年跨过鸭绿江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化身侦探 捕捉恋爱情绪弱点
美丽的鸭绿江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没有弱点和两个弱点
“红动中国”征文大奖赛获奖名单
没有弱点的前锋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