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陂区棉铃虫成因及防治措施

2011-03-15 08:52梅建勇
湖北植保 2011年6期
关键词:黄陂区棉铃虫棉田

任 芳 梅建勇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植保站 432200; 黄陂区三里镇农业服务站 432200)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全变态昆虫,是我国各棉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寄主范围很广,为害127种植物,其中栽培作物60种,野生植物67种,在黄陂区常见作物中,主要寄主作物有棉花、玉米、番茄、辣椒、小麦等,通常以蛀食棉花青铃为害重,严重影响棉花的经济产量。

黄陂区位于长江流域湖北省东部偏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常年种植棉花3000~6000hm2,集中产区植棉面积约占全区的65%以上,棉铃虫是重要的害虫之一,本文结合近几年来的资料、天气、苗情,分析了棉铃虫的发生原因,以期为准确测报和大田指导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1 发生特点

棉铃虫在黄陂区发生五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下化蛹越冬,第一代在蔬菜寄主上为害,5月下旬迁到棉田为害,以三、四代为主害代,主要发生在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不同的年份发生期代次可提前或延迟1~7d。据近5a来的调查,2007年第三代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产卵高峰期在7月12~14日;2008年第三代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产卵高峰期在7月14~16日;2009年第三代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产卵高峰期在7月14~16日;2010年黄陂区气候异常,棉花苗期(4~5月)气温低,阴雨连绵,长势缓慢,生育期推迟7d左右,第三代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发生,产卵高峰期在7月18~20日;比常年推迟4d,高峰日平均百株卵量30~50粒,平均累计百株卵量70~100粒,7月30日扫残调查,残虫基数少。8月20日调查,平均百株卵量66.6粒。2011年棉花播种期(4~5月中旬)气温偏高,久遇干旱,导致棉花生育期推迟15d左右,棉苗长势参差不齐,形成一、二、三类棉苗并存,第三代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产卵高峰期在7月12~15日,比常年提前2~3d,比2010年提前5~6d,7月2日调查,百株虫量12头,二代虫量与三代基本重叠。据系统调查,迟发田块高峰日(7月11日)百株卵量35粒,早发田块高峰日百株卵量125粒,高峰日平均百株卵量80粒,累计平均百株卵量150~200粒,7月27日扫残调查,平均百株幼虫5~7头,8月11日调查,平均百株卵量5粒。据近2a比较,2010年发生代次比常年推迟,第三代轻于第四代,2011年发生早,面积大,危害代次比常年提前,产卵期长,世代重叠突出,第三代重于第四代。

2 棉铃虫发生因素

2.1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棉铃虫发生的主要因素,据近3a的气象资料,2009年7月月雨量63.6mm,8月月雨量35.8mm,全年总雨量930.6mm,较常年少320.4mm,2010年湖北省气候异常,全年总雨量1348.9mm,较常年多98.9mm,夏季入夏明显偏迟,入梅、出梅异常偏晚,7月5日入梅,比常年晚20d,比历史最晚的1987年还晚5d,7月26日梅雨结束,梅雨期20d,较常年偏短,6月份月雨量171.7mm,7月份月雨量357.5mm,较常年偏多4-5成,7月8~16日,出现梅雨期的持续性集中暴雨过程,降水持续,强度大,19个降雨日,日最高降雨量111.5mm,是近20年来持续最长的强暴雨降水过程,8月份月降雨量163.7mm,气温偏高。2011年 6月 9日入梅,当天降雨量达63.2mm,梅雨期有 4次强降雨过程,月雨量360.3mm,较常年同期多,7月上中旬,雨日2d,旬雨量15mm左右,较常年同期偏少,8月份气温偏低,雨水偏多,上中旬雨日(雷阵雨)8d,旬雨量70mm左右,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大雨对卵有冲刷作用。实践证明,降雨量大,降雨时间长,土壤板结和含水量加大,增加蛹的死亡,土壤含水量在小于15%时,对化蛹和羽化无不利影响,但土壤含水量在大于20%达到饱和状态时,对棉铃虫的羽化和出土有明显不利影响,成虫生殖力下降,寿命短,产卵量降低,由此可见,棉铃虫喜高温少雨,尤其是6、7、8三个月的降雨量,对它的影响很大,因此,降雨量是影响棉铃虫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

温度是影响棉铃虫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黄陂区6、7、8月平均气温为25~28℃左右,而棉铃虫最适宜温度为25~28℃,最高温度为30~38℃,相对湿度在70%以上,与黄陂区气温相吻合。早春温度低,阴雨连绵,棉铃虫发生代次较迟,早春温度高,回升快,干旱的年份,棉铃虫发生代次较早。在最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繁殖力越强,在有效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酶和激素的活性越强,卵、蛹和幼虫的历期较短,生长发育速度就越快。据推算,在30℃,卵的历期为2d,蛹的历期为10d(包括预蛹期),产卵前期1~2d。高温少雨对棉铃虫的发生极为有利,主要表现在化蛹率和羽化率高,羽化后的成虫生殖力强,交尾次数多,产卵量高,产卵期长,世代重叠严重。

2.2 寄主条件

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黄陂区大量发展经济作物,特色蔬菜作物,给棉铃虫的中间寄主搭上了桥梁,第一代基本上是在中间寄主上为害,第二代5月下旬才飞迁到棉田为害,早发棉田和迟发棉田在发生程度上有明显差异,据调查蔬菜混栽,小麦套种棉区比单种棉区重,棉花长势参差不齐,氮肥多施或后期旺长,迟发棉田受害重。

棉花不同的生育阶段营养成分不同,抗虫棉饲喂棉铃虫比常规棉饲喂棉铃虫生长发育明显缓慢,都表现有一定的抗性,幼虫历期17~18d,整个世代为30d左右。

2.3 发生期与春季气温

早春温度低,阴雨连绵,棉铃虫发生期推迟,早春温度高,回升快,干旱的年份,棉铃虫发生期提前。据五年来的气象资料表明(见表1),2007年与2011年4月平均温度基本持平,它们发生期相同,2011年4月平均温度较2010年4月平均温度高3.7℃,发生期代次提前5~6d,2008年与2009年发生期接近于常年。

表1 5年4月份气象资料

3 棉铃虫综合防治措施

按照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态调控为中心,科学用药为重点”的棉花病虫害的综合治理,确保棉花安全生产。

3.1 农业防治

秋耕冬灌灭蛹,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合理使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在病虫害较轻时,以农业防治为主,提倡在7月上中旬结合打顶、打空枝除虫卵,中耕除草培土灭蛹,对旺长棉田喷施缩节胺,高龄期幼虫采取人工捕捉的方式,尽量降低三代虫源基数,控制四代发生。

3.2 物理防治

利用昆虫的三个趋性(趋光性,趋嫩绿性,趋化性),进行防治,可用杨树把诱蛾,频振式杀虫灯诱蛾,性诱剂诱杀成虫。

3.3 生物防治

利用自然天敌,发生程度较轻时,应喷施环保型农药,喷洒细菌性微生物制剂Bt、抗生素类甲维盐、苦参碱等,有一定的防效且对天敌安全,生物农药杀虫,速度较慢,应在害虫低龄(1~2龄)使用,早、晚喷施效果最好,以免有的农药见光失效。

3.4 科学施用农药

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掌握正确的使用浓度,当棉铃虫百株卵量20~30粒或百株幼虫3~5头时,应在低龄幼虫三龄前,施药效果最好,严禁盲目喷洒和单一使用农药,应交替使用和混用农药,延缓害虫抗药性,节省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黄陂区棉铃虫棉田
武汉市黄陂区对口支援湖北口回族乡物资705万元
三道关口搭建妇幼健康新屏障——黄陂区妇幼保健院工作巡礼
以人为本 尚美育人——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前川第二小学教改掠影
欠发达地区小学体育课改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摭谈——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
不同诱芯、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效果试验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高效低毒新型药剂防治棉铃虫试验
棉铃虫几种常见药剂大田试验筛选
1%苦皮藤素防治棉铃虫试验
一〇一团棉田主要虫害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