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药剂科,重庆 400038)
生发素是医院制剂,用于治疗脱发,效果显著。其主要成分米诺地尔对毛囊生长具有直接促进作用。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发素中米诺地尔含量,旨在为控制该制剂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Waters 810型液相色谱仪,包括Waters 510泵和Waters 2487型双波长紫外检测器;DU-6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Beckman);KQ-400KDE型超声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illi-QPlus型超纯水器(美国);pH计(DELTA 320);BP 221S型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米诺地尔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00125-200404);生发素样品(西南医院药剂科自制,批号分别为080902,090108,090423);甲醇为色谱纯,磷酸氢二钾为分析纯。
色谱柱:北京迪马公司 C18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0.03mol/LK2HPO4溶液(pH=3.3)-甲醇(55∶45);流速:0.9mL/min;检测波长:287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
精密称取米诺地尔对照品10.8 m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使之溶解后用甲醇定容,得质量浓度为0.108 g/L的对照品贮备液。精密量取生发素样品1 mL,置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后摇匀,再精密吸取稀释液1 mL,用甲醇稀释至100 mL,即得供试品溶液。按生发素溶液处方比例配制不含米诺地尔的阴性对照品溶液,按供试品溶液配制方法处理,即得阴性对照品溶液。
专属性试验: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生发素样品溶液中米诺地尔与其他成分分离较好,阴性对照品溶液不干扰米诺地尔的测定。阴性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的色谱见图1。
标准曲线绘制:精密量取米诺地尔对照品贮备液0.2,0.4,0.6,0.8,1.0,1.2,1.4 mL,分别置 10 mL 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即得质量浓度分别为 2.16,4.32,6.48,8.64,10.80,12.96,15.12 μg/mL 的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各 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及米诺地尔的峰面积。以米诺地尔的质量浓度对峰面积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 Y=973.036 9 X-14.286 3,r=0.999 96(n=7)。结果表明,米诺地尔质量浓度在2.16 ~15.12 μg/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精密度试验:精密量取0.108 g/L的米诺地尔贮备液,分别配成质量浓度为 8.64,10.80,12.96 μg/mL 的 3 种溶液,对各质量浓度溶液连续测定6次,以峰面积考察其精密度,RSD分别为 0.70% ,0.85% ,0.92% ,均小于 2%;上述 3种溶液,于 0,24,48,72,96 h 时分别进样,每个质量浓度连续测定3次,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考察其日间精密度,RSD 分别为 0.79%,0.86%,0.96%,均小于 2%。
加样回收试验:取已知含量(含米诺地尔5 μg/mL)的样品6份,分别加质量浓度为10.8 μg/mL的米诺地尔对照品溶液适量,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 4.32,5.40,6.48 μg/mL 的溶液各 2 份。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图,测定峰面积,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
检测限和定量限确定:精密称取干燥的米诺地尔对照品适量,配制成系列质量浓度的样品溶液。按信噪比 S/N=3,测得检测限为20.4 ng/mL;按信噪比 S/N=10,测得定量限为62.4 ng/mL。
精密量取3批生发素溶液样品1 mL,用甲醇稀释1 000倍,分别取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带入回归方程计算米诺地尔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生发素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本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发素中米诺地尔的含量,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在预试验中,根据文献[1]先后以水-甲醇(30∶70)和(40∶60)为流动相,但都不能将米诺地尔与其他成分分离,以水-甲醇(55∶45)为流动相,虽能将米诺地尔与其他成分分离,但米诺地尔有严重拖尾。根据文献[2]将水换成KH2PO4缓冲液,米诺地尔与其他成分色谱峰分离不完全,将KH2PO4缓冲液换成K2HPO4缓冲液(pH=3.3),由于pH的变化,米诺地尔以离子形式出峰,出峰时间提前,且能与其他成分较好分离,故采用文中的色谱条件。紫外扫描结果显示,米诺地尔在240 nm波长处有最强吸收,但方中水杨酸也在240 nm波长附近有很强的吸收,为了避免相互干扰,选287 nm为米诺地尔的检测波长。
[1]管继平,王国团,程立华.HPLC测定米诺地尔洗剂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0):1 298.
[2]林惠强.HPLC法测定敏乐啶洗剂中敏乐啶含量[J].海峡药学,2008,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