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项群视野下的中国夏季奥运项目成绩结构与发展演变

2011-03-06 14:00田麦久
中国体育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项群竞技特征

陈 亮,田麦久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竞技体育在北京奥运会中夺得金牌榜首,成为当今世界无可争议的竞技体育强国。在惊喜之余,我们还必须意识到,51枚奥运金牌的获得和金牌榜首位的排名并不意味着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尽善尽美。从实力布局来看,有些竞技运动项目稳步提高,有些则停滞不前,有些甚至由盛转衰,导致了中国竞技体育在项目结构上始终表现出非均衡特征。

项群训练理论对探析中国竞技体育的项目布局具有一定意义。这是因为,依据某一标准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划分,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不同群类的发展状况,分析造成各类项目发展水平高低不一的原因;另一方面,选出与现有优势项目隶属于同一项群但暂时落后的项目,可以探索其快速提高的可能性与实现路径。经典的项群训练理论中,主要是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运动技术的动作特征和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为3个分类标准建立起了3个主要的分类体系。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建立的分类体系,各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各有其理论与实践价值。由于每个运动项目都有自身的多重属性,因此,各种分类体系都会因自身侧重点和局限性的存在,难以做到对所有运动项目的细化和穷尽,也就不能准确的判别各群类项目发展的真正状态。对此,田麦久先生提出了“多标准、多维度的项群组合”理念,并指出:“我们应该认识到,因为有着无穷多个分类标准,项群体系的划分从理论上来讲也是有无穷个的。所以,在我们的研究过程当中,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项群体系,进行相应的研究。”[12]对此,本研究从不同项群的划分依据入手,构建多维度的竞技运动项目分类体系,以此为依据来分析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在奥运会中的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对新时期奥运备战策略进行探讨。

表1 多维结构下的夏季奥运竞赛项目分类一览表

1 中国夏季奥运项目的成绩结构特征

1.1 中国夏季奥运会男子项目的成绩结构特征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China;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男子运动员在第24~29届夏季奥运会中,共获得金牌61枚,占金牌总数的41.2%。历届所获金牌数量呈稳步上升态势,且分别占中国队所获金牌总数的40.0%、25%、43.8%、41.1%、39.1%和47.1%。其中,B、I、O、Q 4类项目表现出明显的集群优势,取得金牌55枚,占金牌总数的90.2%;银牌和铜牌68枚,占银、铜牌总数的84,0%;4~8名共85人次,占总人次的64.9%,故将上述5类称为传统优势项群。G、N 2类在近2届奥运会中有所突破,共获得金牌5枚,占8.2%;银、铜牌9枚,占11.1%;4~8名23人次,占17.56%,将上述2类归为后发优势项群。D类除在第28届奥运会中取得1枚金牌外,没有再获得其他名次,因此,称之为偶发优势项群。C、E、H、L、M、P 6类未获得过金牌,只取得铜牌4枚,占4.9%,4~8名23人次,占该成绩段人次的17.6%,属待发展项群。A、F、J、K 4类从未在奥运会比赛中取得有效名次,是弱势项群。

1.1.1 传统优势项群的项群与项目特征

在项群特征方面,从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看,分布在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技能类主导表现准确性、隔网对抗性和表现难美性4个项群;从成绩评定方法看,分布在测量类、命中类(无防)、得分类和评分类4个项群;从竞技对抗特征看,分布在间接次第竞技类、直接格网竞技类2个项群;从动作结构特点看,分布在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多元动作结构固定组合和变异组合4个项群;从群内特征看,中小级别举重项目注重相对快速力量的发挥,隔网对抗类更强调不同技术的衔接。

在不同成绩的项目分布方面,传统优势项群的项目集群优势较强,除中小级别举重和射击外,乒乓球、羽毛球、竞技体操、跳水、蹦床均已获得过各单项金牌,是中国男子项目的稳定的金牌获得点。男子射箭此前毫无建树,在女子射箭的带动下取得突破,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团体铜牌。

1.1.2 后发优势项群的项群与项目特征

在项群特征方面,从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看,分布在体能类主导耐力性,技能类主导格斗对抗性2个项群;从成绩评定方法看,分布在测量类、命中制胜类2个项群;从竞技对抗特征看,分布在间接同时竞技类、直接格斗竞技类2个项群;从动作结构特点看,分布在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多元动作结构变异组合2个项群;从群内特征来看,拳击、跆拳道、击剑3个项目属格斗项目中的击打类。

表2 第24~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男子运动员取得名次分布一览表

表3 第24~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男子运动员在不同群类中取得名次分布一览表

在不同成绩的项目分布方面,后发优势项群的项目成绩较分散,10类项目中仅有皮划艇、击剑、拳击3类在近2届奥运会的个别项目中有所斩获;田径、游泳等奥运大项始终是中国竞技体育的软肋,在6届比赛的耐力性项目中仅取得1枚银牌、4~8名6人次;场地与公路自行车至今仍不见起色。男子双人划艇500m的成功给予我们重要启示,孟关良、杨文军的个人竞技实力不具备冲击奖牌的实力,但2人配对双人项目后,很好的汲取了各自长处,实现了系统的要素组合效应。另外,中国男子竞走项目的竞技水平高于超长距离跑,首先因为竞走的技术更为复杂,其次,中国训练学界对无氧糖酵解供能的认识水平低于有氧供能,这一点可以通过竞速类项目比赛用时越长竞技水平相对越高这一点基本看出来,而竞走项目较少动用无氧糖酵解参与供能,或许也是其竞技水平高于长距离跑的原因之一。

1.1.3 偶发优势项群的项群与项目特征

偶发优势项群仅有刘翔在第28届奥运会中取得110m栏冠军。该项目除了具有技能主导类速度性、成绩评定可测量性、间接同时竞技和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的基本属性外,还具有动作结构复杂,讲求技术组合运用的特点[3]。从李彤、陈雁浩,到刘翔、史冬鹏,中国的男子110m栏项目在亚洲多年处于领先地位,奥运会夺得金牌也并非完全偶然。

1.1.4 待发展项群的项群与项目特征

在项群特征方面,从竞技能力主导因素来看,分布在体能类主导3个亚类,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格斗对抗性、隔网对抗性6个项群;从成绩评定方法看,分布在测量类、命中类(设防)、命中制胜类、得分类4个项群;从竞技对抗特征看,分布在间接次第竞技类、间接同时竞技类、直接接触性竞技类、直接格斗竞技类和直接格网竞技类5个项群;从动作结构特点看,分布在混合性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多元动作结构变异组合3个项群;从群内特征看,同场对抗性项目的场上人数较少,格斗类项目具有扭摔特点,隔网对抗性项目强调击发球的速度和力量。

在不同成绩的项目分布方面,男子摔跤成绩较为突出,古典式摔跤中小级别已取得1银3铜的成绩,排球、沙滩排球此前一直属弱势项目,但都在2008年实现了突破,分别获得第5名和第8名,中国队在近3届奥运会的自行车山地越野赛、帆船(板)中取得2个第5名和2个第7名的成绩。上述项目需要依据路线、水流、气流的不同随时改变技术动作,是竞速项目中惟一的变异组合动作结构群类,因此,技术性较其他自行车和水上项目更强。男子篮球多次进入前8名却始终未能有所突破。田径跳跃、短距离跑、游泳即使偶尔获得有效名次,也因竞技实力有限难以有所作为。其他项目中,与国外特别是西方相比,中国男子手球、水球、皮划艇激流回旋、BMX小轮车、网球起步较晚,国内优秀教练员、运动员数量较少,即便在亚洲也难属一流。

1.1.5 弱势项群的项群与项目特征

在项群特征方面,从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看,分布在体能类主导快速力量性、耐力性,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轮换攻防性4个项群;从成绩评定方法看,分布在测量类、命中类(设防)2个项群;从竞技对抗特征看,分布在间接次第竞技类、间接同时竞技类、直接非接触性竞技类、直接接触性竞技类4个项群;从动作结构特点看,分布在非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多元动作结构变异组合3个项群;从群内特征看,快速力量性项目讲求绝对快速力量,耐力性项目注重技术组合,同场对抗性项目场上人数较多。

中国男子弱势项群包括田径投掷类、无差别级举重、障碍跑、棒球、足球和曲棍球。黄色人种的绝对快速力量能力弱是不争的事实,但日本运动员室伏广治在链球项目中的成功说明,技术相对复杂的个别项目仍具有实现突破的可能。男子3 000m障碍跑虽与110m栏技术形式类似,但比赛距离和时间的延长会使成绩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减小。足球、曲棍球、棒球是系统最为复杂的运动项目,而中国青少年基础薄弱,梯队建设不完善,降低了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模拟性和实战性,成绩不佳自是理所应当。

1.1.6 小结

夏季奥运会中国男子项目实力强弱的项群关系如下:从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看,技能类主导表现准确性、难美性项群>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类项群>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群>技能主导类轮换攻防项群;从成绩评定方法看,评分类、命中(无防)类>得分类、测量类>命中制胜类>命中(设防)类;从竞技对抗特征看,间接次第竞技类、直接格网竞技类>间接同时竞技类>直接格斗竞技类>直接接触性竞技类>直接非接触性竞技类;从动作结构特点看,多元动作结构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变异组合>非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混合性单一动作结构。

综合来看,中国男子项目具有如下特征:体能主导类不强调绝对的速度、耐力和快速力量,而注重组合技术、多人合作、相对快速力量的运用;技能主导类项目中表现难美和技心能强于技战能,技战能中竞技对抗的强弱、参与竞技的人数、限级别项目的体重均与运动成绩基本呈反比。

1.2 中国夏季奥运会女子项目成绩结构的项群与项目特征

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女子运动员在第24~29届夏季奥运会中共获得金牌87枚,占金牌总数的58.8%。历届所获金牌数分别为3、12、9、16.5、19.5和27枚,总体呈上升态势,且占历届金牌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0%、75%、56.3%、58.9%、60.9%和52.9%。其中,B、E、G、I、M、O、P 7类共取得金牌78枚,占金牌总数的89.7%;银牌和铜牌共99.5枚,占银牌和铜牌总数的80.9%;4~8名共129人次,占该类别总人次的68.6%,上述7类项目对6届奥运会女子成绩的获得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称之为传统优势项群。A、H、N、P 4类共取得金牌8枚,银牌和铜牌11枚,4~8名27人次,分别占各自成绩段的9.2%、13.0%和15.9%,将上述3类归为后发优势项群。J、K、L、R 4类未获得金牌,共获得银牌和铜牌6枚,4~8名23人次,分别占各自成绩段的4.9%和12.2%,属待发展项群。C、D、F 3类几乎未在奥运会比赛中取得有效名次,属弱势项群。

1.2.1 传统优势项群特征

在项群特征方面,从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看,分布在体能类主导3个亚类,技能类主导表现准确性、格斗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和表现难美性7个项群;从成绩评定方法看,分布在测量类、命中类(无防)、命中制胜类、得分类和评分类5个项群;从竞技对抗特征看,分布在间接次第竞技类、间接同时竞技类、直接格斗竞技类和直接格网竞技类4个项群;从项群的动作结构特点看,分布在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多元动作结构变异组合和固定组合4个项群;从群内特点看,快速力量性项目强调相对快速力量,竞速类项目技术单一,格斗类项目表现为扭摔竞技对抗,表现难美性项目注重难度表现,隔网对抗性项目注重技术的衔接。

表4 第24~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女子运动员取得名次分布一览表

表5 第24~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女子运动员在不同群类中取得名次分布一览表

在不同成绩的项目分布方面,传统优势项目的集群优势表现出多极分化的现象:首先,中小级别举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竞技体操均已在奥运会中获得过各单项金牌,且大部分在国际体坛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其次,赛艇、射箭、摔跤、柔道、蹦床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在近几届奥运会的个别单项中取得了突破,有逐步获得更显著成绩的可能;再次,短距离游泳、中长距离游泳、跑、竞走的成绩相对不稳定,一般难以给中国队的奥运夺金给予稳定贡献,甚至在某些时期被认为是女子的弱势项目;最后,短距离跑、自行车一直处于落后地位。

1.2.2 后发优势项群特征

在项群特征方面,从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看,分布在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耐力性,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隔网对抗性4个项群;从成绩评定方法看,分布在测量类、得分类、命中制胜类3个项群;从竞技对抗特征看,分布在间接次第竞技类、间接同时竞技类、直接格斗竞技类和直接格网竞技类4个项群;从项群的动作结构特点看,分布在非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多元动作结构变异组合;从群内特点看,快速力量性项目强调绝对快速力量,格斗类项目表现为击打对抗,格网对抗性项目注重击发球技术的运用。

在不同成绩的项目分布方面,后发优势项群的各项目成绩参差不齐,只有女子无差别级举重、帆船(板)、跆拳道、排球、网球双打5个项目获得过奥运金牌。自2000年成为奥运项目后,中国女子运动员在+75kg级举重连续两届获得金牌,虽然在第29届奥运会中因韩国运动员张美兰实力突出而主动放弃对这一项目的角逐,但在女子大级别举重中仍具有强劲的实力。跆拳道自第27届奥运会+67kg级中取得金牌后,又陆续在中小级别中实现突破。女子排球在沉寂多年后,终于实现了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奥运会的“两连冠”。帆板、沙滩排球、山地自行车在第29届奥运会中有突出表现,分别获得金牌、银铜牌和第5名。投掷类项目除标枪外均获得过有效名次,并培养出李梅素、黄志红、张文秀等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第24~27届奥运会女子花剑曾是中国队惟一的夺金点,但近3届奥运会佩剑和重剑项目的实力明显提升,并获得1银1铜2枚奖牌。皮划艇激流回旋、BMX小轮车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竞技水平仍然落后。

1.2.3 待发展项群特征

在项群特征方面,从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看,分布在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表现难美性、轮换攻防性3个项群;从成绩评定方法看,分布在评分类和命中类(设防)2个项群;从竞技对抗特征看,分布在间接次第竞技类、直接非接触竞技类、直接接触竞技类3个项群;从项群的动作结构看,主要为多元动作结构固定组合和变异组合;从群内特征看,同场球类对抗项目包含了人数较多和人数较少2类,表现难美性项目注重美感的表达。

在不同成绩的项目分布方面,女子篮球、足球、曲棍球分别在第25、26、29届奥运会中获得亚军,但在6届比赛中的成绩变化有所不同,篮球和足球在一批优秀运动员退役后,成绩逐步下滑,且一直未能东山再起,曲棍球则在韩国教练金昶伯的带领下稳步提高着球队实力,成为世界强队。垒球、手球、水球等其他球类项目始终在4~8名之间徘徊。从多次世界大赛的结果来看,中国艺术体操和花样游泳与世界强队,特别是与俄罗斯队相比,在编排、艺术表现力和动作感染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为备战北京奥运会,中国花样游泳队聘请了日本著名教练井春雅代,艺术体操也聘请了国外专家进行局部改进,最终分别获得集体项目的铜牌和银牌。

1.2.4 弱势项群特征

在项群特征方面,从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看,分布在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和耐力性3个项群;从成绩评定方法看均属测量类;从竞技对抗特征看,分布在间接次第竞技类、间接同时竞技类2个项群;从动作结构看,分布在混合性单一动作结构和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2项群;从群内特征看,竞速类项目表现出技术复杂的特点。

在具体所包括的项目方面,包括田径跳类、跨栏和障碍跑。中国女子运动员仅在第26届奥运会三级跳远项目中获得第7名。助跑和起跳能力对跳跃项目意义重大,而速度和快速力量的人种差异限制了中国运动员向世界高水平冲击的可能;中国女子跨栏跑和障碍跑在亚洲居于领先水平,但在世界赛场上却始终难以有所作为。

1.2.5 小结

奥运会中国女子项目实力强弱的项群关系如下:从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看,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表现难美性项群>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从成绩评定方法看,命中(无防)类>得分类>评分类>命中制胜类、测量类>命中(设防)类;从竞技对抗特征看,间接次第竞技类、直接格网竞技类>直接格斗竞技类>间接同时竞技类>直接接触性竞技类>直接非接触性竞技类;从动作结构特点看,多元动作结构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变异组合>非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混合性单一动作结构。

综合来看,中国女子项目具有如下特征: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优于速度和耐力,注重技术、有氧耐力、相对快速力量的项目具有相对优势;技能主导类项群成绩与对战术要求、对速度和力量要求、技术复杂程度、比赛时长基本呈反比,相比较男子项目对竞技对抗的要求不显著。

2 中国夏季奥运项目的成绩发展特征

某一项群运动成绩的取得不仅取决于自身实力相比较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还与项群设项数有直接关系。由表6可以看出,第24~29届奥运会各项群的设项数并不稳定,有的保持不变,有的加入了新项目,有的遭到“瘦身”,有的因被删除一些项目后又补进其他项目而出现波动。

中国队某一竞技项目的发展不是从无到有的简单转化,而是随着对项目认识的深入,不断改进训练方法,通过一批批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最终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获得奥运金质奖章。因此,衡量中国队在某一运动项目或项群的实力变化,不能仅将眼光盯在奥运金牌和奖牌的获得上,还必须考察包括前8名成绩在内的综合实力的发展水平。鉴于奥运设项的不稳定性,本研究用成绩效益指数,即某一项群所获总分与设项数的比值来衡量该项群竞技实力的发展变化。

在灰色建模中,发展系数a的正负表示系统的发展变化趋势,当a为负数时,表明效益在增强,该项群处于发展变化的上升趋势;当a为正数时,表明效益在减弱,该项群处于发展变化的下降趋势。即便某一项群发展相对均衡,在6届奥运会中也会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因此,本研究选取±0.1作为标准,来区分项群的发展状态,即当a<-0.1时,项群实力上升;当a>0.1时,项群实力下降;当a取区间(-0.1,0.1)时,项群实力基本保持不变。第24~29届奥运会中国男、女不同项群的成绩效益指数和发展指数如表7所示。

2.1 男子项目不同项群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途径

2.1.1 男子项目不同项群的发展特征

从汉城到北京,男子传统优势项群的效益指数远高于其他项群,O类项群在第29届奥运会上的效益指数甚至高达12.44。从发展态势上看,O、Q基本保持不变,B、I虽呈上升趋势但发展指数较低,说明中国男子优势项目的发展已处于相对平稳状态,集团实力发展与保持相对稳定,无可争议的成为中国男子项目奥运争金夺银的中流砥柱。后发优势项群中的G、N两项群均处于上升态势,且发展指数分别达到了-0.96和-0.94,上升势头强劲,但相比较传统优势项群其效益指数明显偏低,在总共超过60项的奥运设项中,6届比赛仅获得5枚金牌。待发展项群的效益指数均未超过1,竞技实力薄弱可见一斑;从发展态势上看分化明显,H、L、M、P 4个项群处于上升之中,C、E 2个项群则表现出不同程度退步,表明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目和技术复杂的竞速类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而体能主导类的田径跳跃类和短距离竞速类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加大(表8、表9)。

表6 第24~29届奥运会各项群设项数一览表

表7 第24~29届奥运会各项群男、女项目成绩效益指数与发展系数一览表

表8 第24~29届奥运会中国男子各项群发展特征一览表

2.1.2 男子不同项群的发展途径

从表10可以看出,在男子设项发生变化的各项群中,除Q类外,其他项群的原设项目发展均呈上升趋势,其中,G类和H类的原设项目发展系数高于新设项目发展系数。具体来看,G类皮划艇、竞走、游泳中的个别项目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公路与场地自行车实力则一直孱弱;H类中的帆船(板)在近几届奥运会中有了一定的起色,但皮划艇激流回旋、山地自行车等其他项目的发展不理想。I、N、O、P 4个项群中,新设项目的发展速度均高于原设项目,从具体获得成绩来看,虽然男子射箭、跆拳道、沙滩排球的发展速度高于同项群的射击、拳击、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但在实力方面双方仍不可相提并论。Q类属中国男子传统优势项群,原有的体操、单人跳水已基本处于饱和与平衡状态,反而是第27届奥运会中设立的双人跳水和蹦床发展势头强劲,快速的成为新的夺金点。

2.1.3 小结

通过分析发现(表10),男子B、D、G、H、I、L、M、N、P 9个项群是通过或主要通过“设项效益”提高了项群的奥运竞争力;O项群新设项目和原设项目的实力均基本保持不变;Q项群是通过新设项目的强势保证了项群实力的稳定;C、E 2个项群出现退步;A、F、J、K 4类为弱势项群,故无发展态势。

表9 第24~29届奥运会中国男子运动员在设项发生变化项群的发展途径阐释一览表

表10 第24~29届奥运会中国男子运动员项群实力变化分类阐释一览表

2.2 女子不同项群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途径

2.2.1 女子不同项群的发展特征

表11 第24~29届奥运会中国女子各项群发展特征一览表

女子方面,传统优势项群除E外,效益指数均较高,其中,由乒乓球、羽毛球组成的O类项群效益指数在6届奥运会中均超过14.5,表现出极强的统治性优势。除E类外,其他项群均呈上升和基本不变发展态势,E类的衰退主要缘于女子中长距离游泳自1992年后雄风不再。后发优势项群中,P类的发展势头较为明显,发展指数达到了-0.67,女子排球的再次崛起、女子网球和女子沙滩排球取得的突破,保证了在近2届奥运会该项群的效益指数甚至超过了某些传统优势项群,逐步成为中国女子奥运夺金的重要力量。待发展项群中的K、R 2类同样取得可喜的进步,虽然女子足球的衰败令人惋惜,但曲棍球却给国人注入了新的希望;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的崛起是第29届奥运会的一大亮点,效益指数达到了4.5。而待发展项群中的女子篮球、手球、水球停滞不前,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2.2.2 女子不同项群的发展途径

从表12可以看出,在女子设项发生变化的各项群中,H、I、K、M 4个项群的原设项目发展系数高于总发展系数,这与帆船(板)、射箭、曲棍球、摔跤项目的崛起紧密相关。P、Q、R 3个项群的原设项目发展系数低于新设项目发展系数,其中,蹦床、双人跳水使中国女子项目Q类项群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网球、沙滩排球、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也在逐步向世界最高水平迈进。G、L、O 3个项群原设项目的发展态势基本保持不变。A类项群的原设项目退步明显,这与女子铅球的后继无人直接相关,虽然新进奥运会的链球取得第29届奥运会铜牌,但对项群的整体作用效果不大。N类项群的原设项目发展系数下降,表明击剑项目实力有所下滑,新设项目跆拳道的发展则保持了基本稳定。

2.2.3 小结

通过分析可以判断(表13),女子B、H、I、K、M项群是通过或主要通过原设项目的发展增强了奥运竞争力;P、Q、R 3个项群的原设项目和新设项目实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新设项目的优势作用更为明显;G、L、N、O 4个项群的总体实力基本不变,但其中L类的新设项目上升,N类的原设项目则表现出轻微的下降态势;A、E、J 3个项群的退步是因为原设项目实力的下降;C、D、F 3个项群为弱势项群,无发展态势。

表12 第24~29届奥运会中国女子运动员在设项发生变化项群的发展途径阐释一览表

表13 第24~29届奥运会中国女子运动员项群实力变化分类阐释一览表

3 启示

本研究从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运动成绩评定方法、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竞技对抗特征及群内特征5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夏季奥运项目的成绩结构特征和发展特征。结合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到新时期中国奥运项目备战策略的某些启示。

3.1 新时期中国男子项目的奥运备战启示

1.传统优势项群的成绩效益已趋于饱和,且发展已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应把握项目的制胜规律,继续抓住“创新”这一提高竞技水平的关键环节,在稳固优势地位的同时,引领项目的发展趋势。

2.后发优势项群取得突破的时间较短,且仅局限于个别项目,但发展速度令人欣慰。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的发展重点应集中在超长耐力(竞走、马拉松、公开水域游泳等)和多人组合(多人赛艇、皮划艇)上,技能主导类格斗项群的击打类项目应在加强移动速度、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训练的同时,吸取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争取在更多单项上实现突破,增强项群优势的集群性。

3.偶发优势项群的稳定性不足,刘翔的成功使我们认识到认清项目特征和树立国际化训练理念的重要性,因此,也有信心在田径竞速类项目的注重技术组合项目(跨栏跑和障碍跑)中继续培养出更多世界级水平的运动员。

4.待发展项群中,体能主导类的田径跳跃和短距离竞速项目因在速度和快速力量上人种学差异取得明显突破的可能性较小;自行车山地越野赛、帆船(板)、皮划艇激流回旋、BMX小轮车的动作结构为多元变异组合,竞技对抗形式间接,因此具备取得优势成绩的可能性。与国外开展程度相比,中国篮球、网球、手球、水球项目的普及化程度和基础实力相对不足,在短期内实现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应从青少年基础训练抓起,提高项目参与人口,切忌揠苗助长;“男子陪练”的体制优势不仅只适合女子项目,摔柔项目的男子小级别单项同样可以利用大级别运动员作为陪练,以求快速提高竞技对抗能力;田径跳跃项目朱建华、周振先、李延熙的成功提示,跳高、撑杆跳高、三级跳远这些注重技术衔接的项目存在发展的空间。

5.弱势项群中的足球、曲棍球项目与篮球等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基本相同;无差别举重和田径投掷类项目虽强调绝对快速力量,但由于技术相对复杂,如果能做到技术动作和肌肉做功更加“经济”,仍有实现突破的可能。

3.2 新时期中国女子项目的奥运备战启示

1.传统优势项群的不同项目发展策略有所不同,限级别举重和乒乓球、羽毛球的成绩效益基本饱和;射击、射箭项目成绩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发展空间不会很大;女子体操在提高技术难度与稳定性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艺术表现力的训练;短、长距离竞速项目的发展应侧重超长耐力、多人组合和技术组合。

2.后发优势项群中帆船(板)发展速度较快,但单项局限性较强,而项群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同项群的其他项目也具有快速发展的潜力;沙滩排球、网球的发展与国际化接轨关系密切,国内青少年后备力量的培养是推进其后续发展的保障;田径投掷类需要在选材、科研等多方面有所加强,以扭转其退步的事实;击剑、跆拳道等格斗击打类项目的发展策略与男子类似。

3.待发展项群中,花样游泳和艺术体操仍要坚持难度、编排、配合和艺术表现力的综合训练;同场球类对抗项目成绩长期难以提高的训练学原因主要在于青少年基础薄弱,运动员的选拔多来自田径项目,运动员培养自然多采用物化的和固态的手段和方法,难以在对抗中实现综合竞技能力的提高,虽然以男子运动员作为陪练有可能取得短期效果,但“从娃娃抓起”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4.跨栏跑、障碍跑、田径跳类弱势项群的发展策略同男子项目。

[1]陈最新.从奥运表现论中国体育的项群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114-117.

[2]池建,苗向军.2008年奥运会我国奥运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备战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09-1012.

[3]冯树勇.刘翔的启示[J].田径,2003,(9):1-6.

[4]洪小平.2009年艺术体操新规则艺术价值导向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4):14-19.

[5]李宗浩,肖林鹏,杨晓晨,等.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分类及其项目群特征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6):461-463.

[6]李宗浩,肖林鹏,李军,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分类研究——“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分类及其项目群特征研究”补正[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1):20-21.

[7]李力研.竞技运动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88.

[8]马特维耶夫.竞技运动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9]陶志翔.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10]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田麦久主编.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12]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145-148.

[13]田麦久,刘筱英.论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J].体育科学,1984,4(3):59-71.

[14]王庆华,刘民,翟成竹,等.影响沙滩排球比赛决胜局胜负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3):29-30.

[15]谢亚龙,王汝英.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16]尹洪满.排球比赛发球进攻系统和接发球进攻系统分竞赛过程得失分规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101-103.

[17]张晓义.我国夏季奥运项目非均衡发展成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8):5-10.

[18]赵宝椿,杨艳红,李田.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9):44-48.

猜你喜欢
项群竞技特征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项群训练理论的广泛应用
运动员知识能力培养的项群特点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