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平理论对我国基尼系数偏大现象的深层思考

2011-02-27 05:53马家喜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公平理论贫富差距基尼系数

马家喜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广东 韶关 512126)

0 引言

基尼系数的诞生缘自经济学家对于社会公平和贫穷问题的关注,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了这个测度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数,它由洛伦兹曲线推导而来。[1]其经济学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国际上现已将之用来作为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区分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程度的警戒线,并且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 以上为高度不平均。[2]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但由于基尼系数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量化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目前,我国共计算有3种基尼系数,即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众所周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情况极为复杂,虽然也不乏研究我国贫富差距形成原因方面的探讨,但实际上经济学界对我国贫富分化问题并未达成一致看法。特别是伴随着我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超过0.4并出现了逐步高企的苗头后,关于其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当前明显形成态度迥异的两种观点。

(1)相信论。这种观点认为基尼系数偏大就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甚至于动乱。

我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早已超过0.4,比照我国现有收入分配差距及其量化后的基尼系数国际参照标准,相信论认为不能不对基尼系数已提示出的警示信号保持高度警醒。的确,基尼系数作为一个考量收入贫富差距的量化依据,其参考价值已得到了足够的验证和支持。如拉美国家和地区不均衡的发展,使得相应国家和地区的基尼系数于1990年后都在0.43以上,平均为0.52,表现为社会财富的过度集中,产生了收入差距判断和收入差距影响判断的重合。直接的后果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即使实现了城市化,城市里也到处是贫民窟,人们不能充分就业,收入差距过大,经济发展停滞,社会问题突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2)怀疑论。这种观点认为不能简单套用西方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完成后的基尼系数评判标准。

怀疑论主要的支持理由是,我国在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即使接近0.5的事实情况下,整个社会环境仍然处于基本稳定态势,因而认为有足够理由对基尼系数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产生质疑。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薪酬设计中心主任、著名青年经济学家徐振斌博士就表示:目前,在市场经济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收入者的情况下,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继续存在的情况下,谈基尼系数意义不大。[3]萧灼基先生发表《中国的基尼系数并不严重》的谈话也认为:从我国的情况看,由于基尼系数高而引起社会动乱的可能性不大。[4]

上述两种观点从表面看比较对立,并且一时难以让对方信服。相信论主要依据的是基尼系数的衡量功用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但我国目前却没有明显表现出绝对的现实危机并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态势;怀疑论则刚好相反,认为事实证明基尼系数的理论适用在我国要打折扣,但当前我国社会的某些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现象,也促使一些矛盾有所表现。

实际上,这两种观点从公平理论的角度来看都有失偏颇。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斯塔西·亚当斯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一般来说,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从而表现出相应的工作积极性。其实,该理论不仅可以用于分析薪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比如用来分析我国基尼系数所反映的贫富差距过大现象。

1 关于公平理论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1.1 横向比较

所谓横向比较,简单来说,就是用自己现有所得与投入之比与他人同时期的状况进行比较,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a)个人现有结果/个人投入=他人现有结果/他人投入

公平理论认为:

(1)左右比值相等,人们才会产生公平感,工作才会产生积极性;

(2)左边比值若小于右边比值,人们则会产生不公平感,工作积极性则会下降;

(3)左边比值若大于右边比值,短期而言,可以促进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但从长期来看,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会有明显提高。

1.2 纵向比较

所谓纵向比较,简单来说,就是用自己现有的所得与投入之比与自己过去的状况进行比较,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b)个人现有结果/个人现有投入=个人过去结果/个人过去投入

公平理论认为:

(1)左右比值相等,人们才会产生公平感,工作才会产生积极性;

(2)左边比值若小于右边比值,人们则会产生不公平感,工作积极性则会下降;

(3)左边比值若大于右边比值,短期而言,可以促进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但从长期来看,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会有明显提高。

2 从公平理论角度看我国基尼系数偏大而目前社会环境基本稳定的原因

2.1 横向比较角度

借助公平理论的横向比较角度,结合基尼系数本身所对应表示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我们知道,人们感知收入分配差距过程中,在各自生产、工作投入差不多的前提下,若选取的参照对象状况(他人现有结果)与自己(个人现有结果)相差无几时,就不会产生挫折感和不公平感,有如(a)式(1);只有选取的参照对象状况(他人现有结果)远大于自己(个人现有结果)或者至少超出一定的明显程度时,才会产生挫折感和不公平感,有如(a)式(2)。

公平理论研究表明,人们在平时感受收入分配差距时,出于空间和时间原因,选取参照对象时首先更多考虑的是自己周边的人群。而我们从表1中可以发现,我国目前无论是农村或者是城镇,其相应的基尼系数均低于国际警戒线标准,即各自内部收入分配差距尚处于安全边际范围之内。所以从农村或城镇目前基尼系数所反映的贫富差距状况来看,它不会或者很少引起人们的挫折感和不公平感,属于(a)式(1)的状态描述。而依据公平理论可知,社会个体只有产生不公平感,才有可能产生心理、行为、身体撤出,并在群体的作用下可能表现出对社会的破坏,引起社会的动荡。但从农村或城镇目前基尼系数的个体角度分析,对照基尼系数的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和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现今均尚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下,意味着农村和城镇这两个相对的区域和个体,暂时产生严重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尚不大。

表1 我国农村及城镇居民基尼系数

2.2 纵向比较角度

依照公平理论的纵向比较角度,人们在进行社会公平的比较时,还要参照自己经济状况的前后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也就是说,人们感知收入分配差距过程中,在个人前后期生产、工作投入差不多的前提下,若个人现有经济状况(个人现有结果)与原有经济状况(个人过去结果)相差无几时,就不会产生挫折感和不公平感,有如(b)式(1);只有个人现有经济状况(个人现有结果)小于个人原有经济状况(个人过去结果),才会产生挫折感和不公平感,有如(b)式(2)。

从纵向比较角度看我国现有基尼系数时,我们就必须结合我国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建国60年来,我国经济状况在改革开放前后有了巨大变化。据世界银行统计,1962年,我国人均GNI只有70美元,到1978年也只达到190美元,但改革开放后,人均GNI水平大幅提升,2001年突破1000美元,2008年又迈上新的台阶,达到2770美元,比1962年增长了38.6倍。另外,通过《中国统计年鉴2009》我们还可以发现:以1978年人均GNP为100进行不变价格比较,短短30年过去后的2008年则达到了1191.8。这些都意味着人们在今天进行纵向比较时,在生产、工作投入大致相同的前提下,由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个人现有经济状况相对个人过去经济状况大幅改善,因而至少暂时不会产生(b)式(2)的不公平感,从而也不会产生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破坏。因为从年龄段上分析,目前社会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都曾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经济窘境,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亲历过严酷的三年自然灾害,所以即使今天面对比较悬殊的贫富差距、高于国际警戒线标准的基尼系数,人们也往往知足而乐,这其中就包括为数不少的低收入者。也就是说,今天人们在进行纵向比较时,由于时间跨度短,加上过去的经济基础足够低,目前尚能维系人们的基本安全感和满足感,属于(b)式(3)的短期行为状态描述。

3 从公平理论角度看我国基尼系数偏大而或许表现出逆转性破坏力量的可能

3.1 横向比较角度

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农村”和”“城镇”这两个哲学范畴上的部分,构成了哲学意义上的“全国”这一整体。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从数据构成上,就与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和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直接相关,应该说,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或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各自反映的只能是情况的暂时性;而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可能需要面对更多的是一种长期和长远的状况,因为任何问题的发生、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也就意味着农村或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比较不可能永远只局限于原有的空间范围和相应的内部成员之间,因为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横向比较财富时将会产生更大的比较半径。据横向比较角度(a)式(2)的状态描述可知,当“农村”和“城镇”两个相对部分甚至“农村”或“城镇”的内部之间财富差距超过一定界限之后,即问题的严峻性超出人们所能容忍的程度后,其表现出破坏性也是一种必然。而众所周知:稳定,事关中华民族能不能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强盛起来,事关中华民族能不能保持和谐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的大好局面。[5]

这种负面影响可能性上表现出的必然,目前看来已不仅仅是一种担忧: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之比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1扩大到2008年的3.31∶1。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也指出: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现在的中国,这样的强烈对比并不鲜见。

3.2 纵向比较角度

即便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从横向角度并不加大,且国民经济在纵向上还保持类似于近30年的高速增长,但随着时间的递延,(b)式(3)所描述的维系力量可能会逐渐减弱乃至消失。因为纵向比较不会只发生在过去和现在,将来还会继续。站在现有时间节点上看,人们在将来进行纵向比较时,所参照的经济状况不可能永远是改革开放前的“过去结果”,因为时间的流逝,后面的时间节点会替代原有时间节点,表现在人们进行纵向比较时,对原有时间节点的经济状况会产生一种记忆方面的淡化甚至遗忘。

由此可见,人们将来在某一时间节点上进行纵向比较时,经济状况参照的必然是“现在”时间节点上的经济状况,而不是改革开放前的结果。参照时间节点的改变,意味着经济状况对比度的改变,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也会降低人们对收入分配判断上的满足程度。彼时,纵向比较的结果就会表现为:个人现有结果/个人现有投入<个人过去结果/个人过去投入,这种结果又回到了(b)式(2)所描述的情况,即从长期而言,即使人们相互之间收入差距在现有基础上不再扩大,并且个人收入也产生绝对性增加,但收入所带给人们的满足程度并不会有同等幅度的增加,这就会使类似于今天纵向比较所产生的维系力量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维系力量的减弱甚至消失,会使得原有均衡状态被打破,基尼系数偏大所意味的破坏性力量就会得到释放和表现。而要满足以上两个假设,在现实社会中需要面临的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综合公平理论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我国基尼系数偏大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相信论的分析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怀疑论的分析则主要依据事实。两者偏颇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前者强调事物发展的长期性,却忽视了其个性化的过程,容易使人误解是对贫富差距现象的过分夸大;后者则强调事物发生中的阶段性过程,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全局性及长期性结果,容易让人理解为是对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现象的回避。

我国社会环境目前之所以暂时尚无严重问题发生,也可能在短期内不会表现为问题的绝对恶化,不在于基尼系数适应性的中国国情化,是因为现尚处于事物发展的量变阶段。事实上,我国目前国民财富收入分配已非常悬殊,并且如果不运用有效方法和手段加以扭转,这种趋势只会越来越严重。这个事实可以从《人民日报》2011年2月份连发四文聚焦国内收入差距问题得以反映,也可以从2009年初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数据得到明确解读: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其实,我国无论是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还是全国居民基尼系数,相对世界水平而言都已非常大,尤其是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参见表2)。资料表明,我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年平均低于0.2,但据表2可知,我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在2000年就达0.4089,并从这一年开始全面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而2005年则接近0.45,并还在以每年0.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在提升。

表2 我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在看到贫富差距问题严重性的同时,还要达成认识上的一致性,即:将基尼系数0.4作为监控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应该说是对许多国家实践经验的一种抽象与概括,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我国也概莫能外。只有达到这样的认识,才会对《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产生解决“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等相应问题的合力。

[1]芦杨.浅议中国的基尼系数与贫富差距[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6):25.

[2]吉利斯·波金斯,罗默·斯诺德格拉斯.发展经济学[M].黄卫平,总校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68.

[3]迟明霞.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继续存在的情况下谈基尼系数意义不大[N].中华工商时报,2006-10-24(A9).

[4]萧灼基.中国的基尼系数并不严重[N].中山日报,2006-07-13(A7).

[5]之信.稳定是人心所向[N].解放日报,2011-03-06(A6).

猜你喜欢
公平理论贫富差距基尼系数
基于公平理论的大学生学习绩效研究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基于公平理论模式下的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策略剖析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几点思考
程序公正先于薪酬满意
报告
我国征收遗产税的正义价值论——以代际公平理论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