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观念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

2011-02-27 05:55王宏鑫陶书志信阳师范学院文献信息研究所河南信阳464000
图书馆建设 2011年2期
关键词:观念理念图书馆

王宏鑫 陶书志 (信阳师范学院文献信息研究所 河南 信阳 464000)

图书馆观念是人们对图书馆实践及其发展的认识。图书馆观念的变革影响着图书馆的功能价值定位与发展方向,推动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从图书馆理念、服务出发,探析图书馆观念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

1 图书馆观念是图书馆发展的革命性因素

从管理学角度看,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4个基本环节: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活动开展、观念更新(见下页图1)。这4个环节环环相扣,图书馆体制按照一定的机制运行形成图书馆活动,在图书馆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图书馆观念,图书馆观念的变革推动图书馆体制的改革,从而推动图书馆的发展。首先,机制与体制是分不开的。图书馆机制是推动图书馆体制运行的组织形式与制度的设计,一般由社会经济基础以及图书馆的特点、规模、技术、专业水平、读者需求、地理与建筑的布局、管理水平与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图书馆体制是由图书馆机构与规范共同组成的,其中机构主要整合图书馆活动的实体因素,规范主要整合方针、政策、法规等,这些内容都必须建构到体制中才能发挥作用。其次,体制与活动是相互依存的。活动离开体制就无法进行,体制没有活动也必然瓦解。在图书馆活动中,图书馆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的方针、政策、法规、体制、目的运行。图书馆活动的要素包括人、财、物和信息等实体因素。图书馆活动的目的可以归结为:对人、财、物和信息等各种实体因素进行配置、调节、整合,从而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再次,图书馆观念是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观念变革推动图书馆体制的改革、机制的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要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就要变革图书馆观念。图书馆员的观念是图书馆观念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责任心、成就感。只有具备这3项素质,图书馆员才能有正确的观念,形成先进的理念,更好地掌握高超的服务艺术,成为推动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力量。

2 图书馆观念的历史发展

纵观图书馆发展史,图书馆观念的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文化建设观;二是社会建设观[2]。

图书馆发生发展于人类的信息交流活动。随着社会经济及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人类知识不断增加,大脑记忆和口头流传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以文字记载、保存和传播时代文化知识与传统价值观念等社会需要催生了图书馆的产生。从古苏美尔国的“泥版书屋”和亚述尼尼微的巴尼拔皇家图书馆到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帕加马图书馆再到罗马的乌尔匹亚那图书馆,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再到启蒙运动,图书馆的发展与兴衰都伴随着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消亡以及文化中心的转移。18世纪以前的“公共图书馆”概念与今天的公共图书馆含义完全不同,当时建立的图书馆专供神职人员、皇族与学者们使用,很少对“平民百姓”开放,图书馆的文化性强于它的社会性。这是因为,在当时文化优势是保障统治者利益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发展强调文化建设取向。因此,历代的文化运动不仅是构成人类文明史的经纬线,也是确立图书馆发展方向、馆藏性质、馆藏组织管理方法及图书馆服务的决定性因素[3]。

到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图书馆立法(1850年)及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的建立(1852年)标志着以立法支持为基础、以公共资金为支持、对市民完全免费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产生,从此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理论支撑从古代的“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上升为“保障公民的信息获取权利”[4]4;同时,标志着公共图书馆观念从文化建设向社会建设拓展。

其实,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图书馆不仅是文化设施和工具,也是保障公民基本信息权利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与制度。1876年,芝加哥图书馆馆长普勒(Poole W F)提出,“公共图书馆依据国家法律建立,受地方税收与自愿捐赠支持,被当作公共设施管理。每一位维护这个城市的市民都有平等地享有图书馆参考服务与流通服务的权利。”[5]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于1950年进行的“公共图书馆调查”[6]涉及了公共图书馆的各个方面并将公共图书馆作为与其他社会服务机构并列的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49年通过《公共图书馆宣言》等事件标志着图书馆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项社会事业,图书馆活动成为国家民主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是“民主社会的保障”等图书馆理念形成[7]。

西方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发展经历了平民化、社会教育和民主社会的保障3个阶段[8]。前两个阶段社会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公共图书馆主要是为社会文化建设服务的,而到第三阶段,社会文化相对发达,图书馆功能向保障公民信息权利方向发展,社会建设观逐步确立。

我国古代的藏书处所起初并不称为“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由于长久的封建统治和相对稳定、封闭的文化,我国古代“守藏式”藏书状态相对长久。据记载,我国在周朝就有了专门负责藏书的机构——守藏室,老子曾任守藏史。有人认为“图书馆”一词于19世纪末才从日本传到中国,但“图林老姜”发现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次韵寄彭门三首》一诗里就已出现“图书馆”一词[9],并且在《四库全书》中出现了4处“图书馆”(根据清朝人史容的注疏,“图书馆”即“图书府”)一词,但都出现在这一首诗里[10]。我国古代藏书处所主要为官府所设,宋代以后私家藏书迅速发展,寺观和书院藏书也很普遍,到了明清时期才有了较大规模的“藏书楼”。然而,这些藏书楼的服务范围相当狭窄,从理念上看与现今意义上的图书馆大不相同。

直到近代,我国藏书楼才嬗变为图书馆。19世纪末,中国处于新旧文明交替时期,当时西方文明特别是民主思想冲击着中国文化,推动藏书楼向面向大众的图书馆嬗变。与西方文明相契合的中国图书馆学思想也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和图书馆实践运动的催生下产生萌芽[4]160。可见,中国图书馆发展观念在一开始就有文化建设的基因。

一直以来,我国通常将图书馆建设定位于文化建设领域,公共图书馆归文化部门管理,其他类型图书馆在政策、法规与业务等方面也受文化部门的规范与指导。这强化了图书馆观念中的文化建设观,图书馆承担相应的文化建设责任、义务与功能,图书馆的发展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潮起潮落。在建国初期,图书馆事业随着国家的振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建设遭受严重挫折,图书馆建设同样受到严重损害;改革开放后,文化建设有了飞速发展,图书馆建设步伐突飞猛进;“十一五”时期,图书馆事业得到国家的进一步重视,被写进《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以来,中央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文件中都提出了与图书馆事业发展有关的重要政策,为图书馆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七大报告中同样提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1],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图书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民众精神风貌服务[12]。

21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界开始关注和倡导公共图书馆精神。范并思认为,公共图书馆精神实质是保障社会成员获取信息机会的平等,从信息知识角度维护社会公正,信息时代仍需要公共图书馆机构、制度来维护社会信息公平,但公共图书馆精神并没有真正形成,理论界对此也很淡漠[4]160-170,应该说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当十七大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后,图书馆观念的社会建设观才呼之欲出。根据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精神: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性”体现在图书馆要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服务,为保障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努力,为促进社会信息公平、正义而奋斗[11]。在社会建设和管理领域,政府是提供社会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体,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属于社会公共服务。因此,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过程中,政府负有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价值定位并为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的责任,政府理应重视并发挥主导作用。十七大后,图书馆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

3 图书馆观念与图书馆的功能价值定位

图书馆起源于信息交流活动的社会实践,图书馆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进步与信息交流活动的发展。人类信息活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觉性、组织性、目的性和社会性,图书馆正是为了服务于这种社会实践而产生的,由此强化了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推进器、社会化组织环节及社会制度安排的地位。图书馆观念包括文化建设观与社会建设观两个方面。图书馆不仅是文化设施和工具,同时也是保障公民基本信息权利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与制度。服务是图书馆最基本的功能,图书馆服务具有文化性与社会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并体现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文化建设观向社会建设观的转变决定了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并不是后者对前者的否弃,而是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

运用理性的思维可以将图书馆发展的理念概括为:(1)图书馆是信息交流的中心。在人类信息活动中,人类以文字记载客观知识,但是这种客观知识的结构是游离的、零散的,这就要求社会建立一个机构——图书馆来对客观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和传递。客观知识经过图书馆员的分编,形成了有序的客观化知识结构。图书馆将客观知识有序化,使读者能够方便地利用并获得有用的信息、知识,极大地推动了人类信息交流过程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成为人类信息交流的中心。(2)图书馆是自主学习的乐园。人类信息活动是自觉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与国家建设息息相关。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民生的改善以及和谐社会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图书馆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同时社会建设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广阔的功能空间。学习型社会建设要求社会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图书馆作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信息权利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与制度,本应成为公众自主学习的乐园。(3)图书馆是文化进步的阶梯。图书馆将人类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进行收集、加工、整序、存贮、传播,形成社会化的客观知识结构,保障公众普遍均等地共享人类先进文化成果,从而促使公众产生新的先进文化,因此图书馆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提高。

要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价值、推动图书馆和谐发展,就要有先进的服务理念。目前图书馆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人本服务、开放服务、休闲服务、品牌服务等服务理念。其中人本服务理念是根本,是实现图书馆功能价值的根本保障;开放服务是实现“图书馆是信息交流的中心”的保障;休闲服务是实现“图书馆是自主学习的乐园”的保障;品牌服务是实现“图书馆是文化进步的阶梯”的保障。

4 图书馆服务艺术体现图书馆观念

图书馆的基本观念是服务,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在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人性假设”产生不同的服务理念,不同的服务理念指导不同的服务行为。“人性假设”即假设人性善、人性恶、人性善恶。程焕文教授基于“人性善”提出了“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一些极端者基于“人性恶”认为“用户永远都是错误的”[13]。笔者认为,最中肯、最客观的意见是基于“人性善恶”提出“如果用户利用图书馆,那么他们应该永远是正确的”。下列公理化结构能够说明基于“人性善恶”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定义1] 图书馆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公平、自由、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

[公理1] 每个社会成员都有依法合理利用图书馆的权利,社会保障这种权利的实现。

[定义2] 图书馆用户是依法合理利用图书馆的社会成员(个体或团体)。

[公理2] 图书馆有义务帮助用户正确利用图书馆,实现其利用图书馆的权利。

[推论1] 用户利用图书馆没错。

[推论2] 如果用户不能正确利用图书馆,那么图书馆必须提供帮助。

[定理] 如果用户利用图书馆,那么他们应该永远是正确的[14]。

这个公理化结构是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基础,也是“图书馆服务艺术”研究的基础。如果人性是善的,则不需要服务艺术,因为图书馆员会自然地善待用户;如果人性是恶的,则也不需要服务艺术,因为图书馆员心中已经认定用户是“永远错误”的;如果人性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一面,那就需要服务艺术扩大图书馆员“善”的一面,激发用户“善”的一面。因此,服务艺术是图书馆观念的体现,是图书馆理念实现的保障。服务艺术是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策略、技巧,具有文明性、规范性、技巧性、成效性,包括语言艺术、沟通艺术、行为艺术、细节处理艺术、投诉处理艺术、管理艺术、活动策划艺术、宣传艺术、环境设计艺术。服务艺术的作用是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提升服务素质与技能,营造和谐的服务文化氛围,塑造服务形象[15],保障用户正确利用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5 结 语

图书馆观念形成于人们对图书馆及其发展的认识。在图书馆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文化建设方向和社会建设方向,而且两个方向发展不平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断调整。现代图书馆不仅是文化设施和工具,而且是保障公民基本信息权利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与制度,其建设与发展推动和体现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这种观念经过理性思维与升华后导致“观念的变革”,进而形成图书馆理念。“观念的变革”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推动着图书馆体制的改革、机制的创新、活动的开展。当前图书馆将功能价值定位于信息交流的中心、自主学习的乐园、文化进步的阶梯。图书馆要实现其功能与价值定位,就要强化服务理念。在图书馆服务理念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人性假设”对应不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艺术。服务艺术是实现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技巧,是图书馆观念的体现,是图书馆服务理念实现的保障。因此,有必要从图书馆观念、服务理念和服务艺术的视角认识图书馆观念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现。

[1]王宏鑫. 现代图书馆理论研究框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3(11):19-21,97.

[2]王宏鑫. 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及其制度保障[J]. 图书馆建设, 2008(12):67-69.

[3]谢 拉. 图书馆学引论[M]. 张沙丽, 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1986:1.

[4]范并思. 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

[5]Kent A. History of The Public Library[G]//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New York:CRC Press, 1980:267.

[6]Kent A.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M].Dekker, New York:CRC Press, 1971:480-481.

[7]UNESCO.Public Library Manifesto[EB/OL]. [2010-02-18]. http://www.unesco.org/webworld/libraries/manifestos/libraman.html.

[8]范并思. 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2):5-11.

[9]图林老姜. 汉语“图书馆”一词比日本要早八百年[EB/OL].[2009-12-25]. http://blog. sina.com.cn/s/blog_4b04e3970100eo24.html.

[10]图情释怀. 小考图林老姜“图书馆”之误[EB/OL]. [2010-02-21].http://blog.sina.c om.cn/s/blog_3e3873f20100f9sp.html.

[11]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0-02-20].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 /content_6938568.htm.

[12]王宏鑫. 公共图书馆建设应从文化建设向社会建设拓展[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7):36-39.

[13]雨 禅. 用户永远是错误的:图书馆学研究的复杂性[EB/OL].[2010-02-20]. http://blog. sina.com.cn/s/blog_4c725fcc0100ae7s.html.

[14]图情释怀. 用户永远是正确的吗?[EB/OL].[2010-01-21].http://blog.sina.com.cn/s/ blog_3e3873f2010007of.html.

[15]蔡 冰. 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艺术[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1-18.

猜你喜欢
观念理念图书馆
维生素的新观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图书馆
健康观念治疗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去图书馆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