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药物警戒探析(一)

2011-02-27 09:11吴嘉瑞张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1年3期
关键词:注射剂执业学分

吴嘉瑞 张冰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102)

为了方便广大执业药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中国执业药师》杂志特意为订阅本刊的执业药师开辟了“CE课堂”这个栏目,每期刊登与执业药师执业活动密切相关的继续教育的文章,每篇文章末尾将附上相应的测试题,以期刊答题的形式授予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自修学分。请参与答题的执业药师在认真学习“CE课堂”的内容后,将答案寄回本刊编辑部。根据《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考核合格者,将授予全国有效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自修学分(每题0.1~0.5学分,全年最高记5学分)和学分证明。

本期的自修课程为《中药注射剂药物警戒探析》,全文分期连载,测试题刊登在文章结尾处,请清楚回答后寄回本刊编辑部,合格者将授予继续教育自修学分。

学习目的:1.掌握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概念、使用特点和临床优势;2.熟悉常用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3.了解中药注射剂的历史沿革。

中药注射剂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1]。中药注射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中药辨证施治的特点,而且起效快,作用迅速,在急危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数量增多,在中药不良反应中所占比例居高不下,且某些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可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启动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其安全性引起业内的进一步关注。

本文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沿革、基本情况概述、不良反应概况和安全性思考四个方面,对其安全性问题作一探讨,希冀为广大执业药师同仁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沿革

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剂型,中药注射剂问世已逾60年。1939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研制成功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中药注射剂品种——柴胡注射液。临床实践表明,其对感冒等病症所引起的发热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下,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1954年12月,湖北武汉制药厂对柴胡注射液进行了重新论证并批量生产,成为新中国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第一个中药注射剂品种。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我国科研人员锐意进取,陆续研制成功了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余个品种,为中药注射剂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20世纪70年代,全国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较多,除1977版《中国药典》收载的23个品种外,各省市卫生部门制订的“中草药制剂规范”中亦收载了大量的中药注射剂。据统计[2],当时有资料报道的中药注射剂达700余种,但绝大多数为医院自制制剂。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药注射剂迎来第二次开发热潮,1985年到1998年,共有11个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新药批准上市,如香菇多糖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康莱特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等。同期,还有8个植物药注射剂作为西药新药申报和批准上市[3]。目前,国内已通过国家质量标准的中药注射剂达109种(其中双黄连粉针剂、止喘灵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系《中国药典》收载品种,药典品种和卫生部标准品种见表1),这尚不包括以化学药品获得批准文号的品种,如葛根素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莪术油注射剂和川芎嗪注射剂等。

表1 中国药典和卫生部标准收载的中药注射剂品种

续表

2 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情况概述

2.1 中药注射剂的分类

中药注射剂,按分散系统可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

①溶液型注射剂:系指以水或水的复合溶媒制成的注射液。内含易溶于水或水的复合溶媒(如水溶液加入一定比例量的乙醇、丙二醇、甘油等其他溶媒),并在该溶媒体系中有较好稳定性的中药有效提取物质,如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

②粉针型注射剂:系指采用无菌操作法制成注射用灭菌粉末,简称粉针剂。其制作方法有二,或将供注射用的灭菌粉状药物装入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或先将无菌溶液装入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再经冷冻干燥法制得无菌粉末,临用前用适当的溶剂溶解或混悬的制剂,如蕲蛇酶粉针剂等。

③混悬型注射剂:系指将不溶性固体药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所制成的注射液。内含有效成分为水难溶性药物或者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作用的药物。这类注射剂临床应用较少,一般仅供给肌内注射或局部注射,也可用于静脉注射,如临床曾使用过的喜树碱注射液等。

④乳浊型注射剂:系指将植物油(或其他油溶性药物)、乳化剂和注射用水经乳化制成的油/水型、供人体注射用的注射液。此类药物为近20年出现的新剂型,多用于静脉注射,如用于抗肿瘤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3]等。

2.2 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主要可分为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局部病灶注射和穴位注射四种。

①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主要有静脉推注与静脉滴注两种形式。前者用量小,一般5~50 m L,后者用量大,多至数千毫升。静脉注射药物起效迅速,常用于急救、补充体液和供给营养。

②肌内注射:注射于肌肉组织中,注射部位一般在臀肌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量一般为1~5 m L。肌内注射除水溶液外,尚可注射油溶液、混悬液及乳浊液。其中油注射液在肌肉中吸收缓慢而均匀,可起延效作用。

③穴位注射:少数中药注射剂可以穴位注射,这种独特的给药方式兼有针灸的基本特点。如复方当归注射液小剂量穴位注射,对各种急慢性劳损、关节疼痛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④病位注射:将中药注射液直接注射于肿瘤、痔核等部位,使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银黄注射液注射于眼部,治疗病毒性结膜炎等[3]。

2.3 中药注射剂的优势与特点

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剂型的中药制剂形式,中药注射剂主要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①药效迅速,作用可靠:注射剂中的药物成分以液体状态注入人体组织,血管或器官内,快速分布于靶组织或受体,作用迅速,尤其是静脉注射,药液直接进入循环系统,避免吸收过程,适于危重病症抢救之用。由于注射剂不经胃肠道给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作用,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剂量准确,作用可靠。如丹参常用量口服治疗心绞痛效果并不明显,而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则有明显效果。

②不宜口服的药物可用:某些药物由于本身的性质,有的不易被胃肠道吸收,有的具有刺激性,有的易在消化道失活。如某些动物药提取的有效部位为多肽,口服存在胃肠道失活和难以通过生物膜吸收等问题,如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则具有可靠的药效。

③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可用:患者处于神昏、抽搐、惊厥等状态或存在消化系统障碍均不能口服给药。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注射剂是有效的给药途径。如清开灵注射剂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重症肺炎引起的高热、昏迷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④可行穴位注射:穴位注射体现了中医药的特点,应用中药注射剂进行穴位注射,有助于某些特定疾病的快速治疗。(待续)

猜你喜欢
注射剂执业学分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医师怎么看多点执业?
医师多点执业:2014再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