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
在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推动下,以三级医院、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机构为中心,已经初步建立起覆盖我国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如何有效利用这一体系,建立全面、有效、可持续的机制,全面推广无张力疝修补技术,由社区医院、健康体检机构的基层医生、全科医生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二级、三级以上医院负责制定针对患者的的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积极开展腹股沟疝这一常见疾病的合理规范、治疗,3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北京疝和腹壁外科国际研讨会,即主要围绕“疝和腹壁外科技术新发展,规范疝修补手术和重视患者利益”等话题,展开了多角度、多层式的学术交流,其宗旨在于加速提升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治疗水平,更多、更好地造福患者。
全国疝修补培训中心主任陈杰教授在本届疝和腹壁外科国际研讨会上呼吁:“近年来,随着疝病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海内外学术界已就腹股沟疝修补术达成共识——不应一味追求所谓‘金标准’,而应该关注患者综合利益的重视。但从社会角度考虑,人们希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降低费用并获得持久疗效。重视疝病患者的综合利益,已经成为每个外科医生的责任。”
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其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使用范围广、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和学习曲线短等优点,正逐步取代大部分传统手术方式。同时,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技术在我国的普及,更多的修补材料供应商也不断推出新型的补片,为这项技术的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杰教授认为,以无张力疝修补术为代表的新一代手术技术,应该在临床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与普及。同时,还要加快对手术耗材的研发和国产化进程,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把疝手术的价格降下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利益。
谈到疝的外科治疗原则,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陈双教授强调说:“疝治疗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疝的人类学特征;二是人道的考虑;三是社会效益。”但长期以来,疝的治疗还不被大多数社区基层医生重视,许多患者只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忍受着各种各样的不适和痛苦。对于疝病尤其是腹股沟疝,社区基层医生认识的误区有:1.可做可不做,疝病危险性不大;2.手术效果差,复发率高;3.疝是小手术,简单,显示不了医生的水平;4.患者老年人多,合并症多,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等。
针对这些问题,陈双教授建议,一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地总结手术经验和术后随访;二要正确了解腹股沟疝和腹壁疝的发病机制,以及迅速发展的修补材料的有关知识,严肃、严谨科和实事求是地选择和采用合适的修补材料及型号;三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疝修补手术,认真学习和熟悉腹股沟区的解剖,严格操作规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德教授强调说:“未来十到十五年,我国将步入老龄化时代,老年疾病的治疗,将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疝的发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理改变,而疝的修补,则更应该看作是一种社会问题。但是,目前在很多地方和基层医院中,疝修补术的开展情况,并不能让人满意。”
谈到疝修补技术的未来发展,陈杰教授向记者坦言,“随着广大外科医生对于疝病治疗理念的转变、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类辅助器械的不断发展,疝修补的前景会越来越好。”陈杰教授同时呼吁,基层医师应勇于接受新技术、新观念。在全面掌握解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培训,熟悉、掌握各种疝的手术方式,并为患者采取积极的个体化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率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