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南初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04)
教学工厂模式在苏州地区的创新与实践*
郭南初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04)
教学工厂模式在苏州地区的创新运用主要采取两种做法:一是直接把企业引进学校,探索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二是将学生直接送到校外企业进行实训。首先根据苏州本地实情,开发满足教学工厂要求的校本课程;其次选择并开发符合技能教学需要的企业环境;然后为学生量身定制“共享性校企合作课程”。
教学工厂;苏州;校本课程;校企合作课程
教学工厂的内涵是将工厂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将学校和工厂合二为一,教学工厂以学校为本位,企业项目研发是教学工厂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教学工厂常规做法是:学校向生产厂家承揽工业项目,生产厂家以提供或借用的方式在学校装备一个完全与实际工厂一样的生产车间,学生在教师和师傅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生产操作。在学校揽不到工业项目的情况下,教学工厂就成为了实验室,学生只能在教学工厂里看师傅或教师进行演示教学或参观教学。目前,我国不少学校的教学工厂就处于这样的尴尬境地。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引入教学工厂模式,不是要照搬套用新加坡的教学理念,而是要与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每所学校、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套用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现成模式,而应根据专业设置、学生层次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工厂新模式。
对教学工厂新模式的探索
根据对教学工厂模式的多年探索,我们采取了两个比较成熟的做法:一是直接把企业引进学校,形成教学工厂,我们称这种教学工厂为“校内教学工厂”。学校提供场地供企业无偿使用,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入教学工厂学习和实践。教学工厂在没有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时候就是企业,在有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时候就是教学工厂,学生实践的内容就是测绘或加工企业的实际产品。二是经过两年的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后,将部分学生直接送到学校之外的企业学习和实践,我们称这种教学工厂为“校外教学工厂”。为了和企业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我们和企业联合开发“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这样的课程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为目标,以职业生涯需要为导向开发课程,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制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课程内容既适合学生,也适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我们称这种模式为“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模式”。这种模式采用的是多批次、少批量的形式,也就是说,在每个企业安排不超过8人的学习和实践团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得到这样的学习机会,应多选定一些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两种教学工厂模式均运作良好。
(一)校内教学工厂
校内教学工厂是主要探索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理论教学。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即教学内容的设计以企业项目为主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为将来独立面对工作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项目教学实践主要在《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中开展,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以制图员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的原则,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教学改革,重点创新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职业道德为重点。
教学工厂教学实施途径:(1)企业现场认识(参观)实训。在讲授完《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绪论后,就安排学生参观校内教学工厂,在参观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制造企业生产是离不开图纸的,从而认识《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重要性,并使学生储备大量的形体信息,身临其境地感受工厂环境。(2)测绘教学工厂的实际零件。在完成零件测绘的理论学习后,将教学工厂里相对简单的实际零件借用到测绘教室,供学生测绘使用,并绘制出正规的零件图,最后要求学生与企业的加工零件图进行对比,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总结报告。
在教学举例、习题、实验课题等方面尽量取材于企业实际生产的零部件。(3)根据图纸装配部件。学生根据教学工厂提供的装配图,帮助企业进行零件装配,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4)利用假期组织部分学生为教学工厂绘制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图纸,使学生得到实际生产锻炼。
(二)校外教学工厂
校外教学工厂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索实践。
根据苏州地区实际需要,开发符合教学工厂需求的校本课程苏州存在大量外资和台资制造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量使用第三角投影的图纸。虽然我们在机械制图课程中也简单介绍了第三角投影,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定的识图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收集大量企业第三角图纸的前提下,开发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第一门校本课程——外国图纸的识读,并在2007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设了限定选修课。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使专业技术知识与生产实践需要紧密结合。
选择并设计出符合技能教学需要的企业环境,提高教学工厂实践的科技含量苏州的中小制造企业数量众多,如何为本专业学生选择符合大纲要求的企业成为我们研究的又一课题。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首先选择制造加工手段全面、加工的零件种类较多的企业;其次,选定的企业技术含量较高,学生进入企业前需要进行特殊培训。
根据教学大纲需要,为学生量身定制满足企业需要的“共享性校企合作课程”新的校企合作式课程——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为目标,以职业生涯需要为导向开发,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制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具体来说,就是学校通过对签约企业、学生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确定合作式课程目标,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决定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课程评价,进行持续的和动态的课程改进。
结论
校内教学工厂的培养模式适合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的教学,教学内容以企业项目的形式展开。校外教学工厂的培养模式适合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与基本技能后需要集中对相关技能进行实训的课程。针对苏州地区中小企业多的特点,我们采用将整班学生分散到不同企业来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实训。
对于常规的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学生前二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学生缺乏的是企业实际生产经验,我们要求企业让学生在6~8个月内完成主要岗位的“轮学”。在此期间,学校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与本企业一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课程,企业为学生提供符合专业要求的较为全面的实践课程。
[1]秦建华.“教学工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明廷华.“教学工厂”: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2007,(16).
[3]陈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4]洪霄.对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及实践的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2-43.
[5]吴志华.论学生实践能力发展[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本文责任编辑:杨在良)
G710
A
1672-5727(2011)02-0162-02
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NO.238);2008年度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课题《教学工厂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082808)
郭南初(1964—),男,湖南岳阳人,工学硕士,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创业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及逆向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