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1-02-20 22:56李晨阳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胆囊癌低密度征象

李晨阳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

李晨阳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目的:探讨研究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10年3月收治的66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胆囊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增强及口服胆囊造影的表现。结果:肿块型12例,结节型9例,壁厚型8例,全部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密度均匀或不均,出现乳头状或不规则型充盈缺损9例,直接侵犯肝脏4例,肝内胆管扩张4例,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例,合并胆结石16例。结论:MSCT轴位及三维成像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更直观显示病变及胆囊的立体结构、分型及扩散范围,为临床治疗和手术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多层螺旋CT;胆囊癌;鉴别诊断

胆囊癌在影像上大体表现为四种类型:胆囊壁增厚型、腔内结节型、团块型和胆囊颈型。胆囊增厚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局限型主要表现为胆囊壁不规则或偏心增厚,内缘凹凸不平,弥漫型主要表现为大部或全部胆囊壁不规则增厚[1]。腔内结节型表现为自胆囊壁上的结节或肿块突入腔内,增强后结节明显强化。团块型实际上是腔内结节型的进一步发展,是乳状生长的晚期胆囊癌表现,胆囊窝被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所占据,几乎都有邻近肝实质的侵犯及其他邻近器官浸润粘连。胆囊颈型较为少见,当肿块较小时就出现胆囊颈阻塞增大,与胆囊颈结石嵌顿、淋巴结转移压迫胆囊颈管、原发性胆管癌等的表现很相似[2]。本文笔者根据我院2002年2月~2010年3月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例66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根据我院2002年2月~2010年3月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例66例。其中,男28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 1∶1.3;年龄最小 42 岁,最大 74 岁,平均(57.4±4.2)岁;临床症状:皮肤巩膜黄染33例,右上腹不适疼痛17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发现25例。既往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者16例,右上腹触及肿块者4例,66例患者均行CT扫描和增强扫描。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VCT64层螺旋CT扫描机。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碘普罗胺300mg/ml,常规行平扫加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注射流速3.5~5.0 m/s,每千克体积1.5~2.0ml。动脉期采用Bolus Tracking触发扫描,门静脉期(50~60 s),延时扫描(85~90 s),<1 cm 或可疑病灶追加延迟扫描。重建层厚1.0mm,层距0.6mm,病变区行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0.625mm重建。使用美国GE Hispeed NX/I双层螺旋CT机,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7~10mm,全部病例均作平扫加增强扫描,增强采用CT专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速度 2~3ml/s,总量 100ml,注射造影剂后分别行动脉期(25~30 s),门脉期(60~70 s)和延迟期(5 min)3期扫描,常规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膈顶至髂棘上缘,对病变感兴趣区加3~5mm薄层扫描。CT扫描均采用PHILILSSR7000螺旋CT机。平扫层厚和层距10 mm,兴趣区采用5mm减薄放大扫描。9例增强扫描,欧乃派克100m l,2~3m l/s静脉高压注射,均采用5~10mm扫描。

2 结果

本组66例患者出现直接征象29例,其中12例患者胆囊区呈低、等混杂密度肿块,边缘呈分叶状,且影像模糊,胆囊腔不同程度缩小或者消失,增强后呈低密度为主伴斑片状,且肿块各期不均匀。8例患者胆囊壁局部或全部呈不规则增厚,内壁褶皱,囊腔缩小,肝胆分界消失,病变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其密度高于正常胆囊及肝脏。本组9例腔内肿块呈乳头状或结节状,肿块由内壁向腔内生长且密度均匀,胆囊壁局部或全部呈不规则增厚、僵硬,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持续强化。

本组66例患者出现间接征象37例,其中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16例。侵犯肝脏4例。影像下胆囊区底肝脏出现不规则形的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与胆囊肿块间分界不清。另外出现肝内转移6例,表现为肝实质内散在多发均匀低密度类圆形影,增强效应不明显。出现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出现淋巴结转移7例,表现为肝门区,胰头周围,腹主动脉旁的10~20mm结节影,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3 讨论

胆囊癌的CT征象:胆囊壁增厚,腔内有肿块,囊壁强化,合并结石,淋巴结增大,肝直接肿瘤侵蚀,胆管扩张以及远处肝转移、肿瘤腹内播散和腹水。在CT像中,正常的胆囊壁厚为1~2 mm,超过3 mm属于异常。胆囊癌转移,最常见是肝方叶直接侵蚀和胆囊床周围肿瘤浸润,示境界不清的低密度区,增强后肝浸润灶明显强化。淋巴结转移增大多在胆囊周围,常与原发的胆囊癌肿聚结成团,展示肿块在胆囊区,界限不清。胰周或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增大亦不少见。伴有并发症的胆囊炎CT表现:胆囊增大,密度增高,伴有窄的低密度带或“晕”围绕胆囊,境界模糊不清[3]。在组织学上是胆囊壁水肿,晚期为胆囊周围积脓,但其轮廓清楚,胆囊腔存在,非实性肿块密度,增强后以上征象更为明确。胆管癌的CT表现:胆管癌最常见的部位是总胆管上端至肝门左右肝胆管处。其次是局限于胆囊管交界处的胆管。横断面CT示梗阻以上胆管明显扩张,扩张胆管“环”影改变较突然,显示不规则变细,用薄层扫描可示软组织肿块,增强后有轻微强化[4]。多数病例无明确的肿块影多为硬型胆管癌。壁增厚型的浸润癌与慢性胆囊炎有时鉴别较为困难。当全周性增厚的胆囊壁的厚度相对较薄时(平均5mm),并且呈均匀强化时,可考虑为慢性胆囊炎。当胆囊壁明显增厚,并且可见部分不规则的隆起时,如隆起部增强时有强化,应考虑胆囊癌的可能。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在影像上表现为明显的胆囊壁增厚,而且多为不规则增厚,增强时不均匀强化,胆囊与肝脏、十二指肠境界不清,胆囊窝可见不均匀的强化和增大的淋巴结,炎性反应明显时,可出现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易被误认为癌浸润。该病既往(1~6个月)有结石嵌顿引起的胆囊炎发作史,对于诊断有重要意义。CT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低密度区是本病的特征,应与胆囊癌相鉴别。息肉主要应与隆起型胆囊癌进行鉴别。胆囊隆起性病变的大小与癌的关系较为密切,随直径增大癌的几率增加,一般把超过1.0 cm或1.5 cm作为癌的指标。另一个有价值的征象是隆起基底部的形态,有蒂的Ⅰp型多为良性或为早期癌,广基的Ⅰs型几乎都是癌,而且基底部越宽,恶性的可能性越大,浸润深度越深。

[1]Yamamoto H,Hayakawa N,Kitagawa Y,et al.Unsuspected gall bladder carcinoma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05,12:391-398.

[2]王向明,黄文鑫.双期多层螺旋CT对胆囊癌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8):1062-1065.

[3]Yeh CN,Jan YY,Chen MF.Management of 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 discovered duringor follow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Am Surg,2004,70:256-258.

[4]潘文倩,艾红.胆囊癌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3(10):757-758.

R735.8

B

1673-7210(2011)03(b)-145-02

2010-11-02)

猜你喜欢
胆囊癌低密度征象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胆囊癌的治疗现状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