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华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刘继华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如果掌握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
求知欲也叫学习兴趣,是力求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求知欲作为内在力量促进人们致力于从各方面去认识对象,了解对象产生的原因,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它是活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即学习兴趣。
1.1 灵活运用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课要有趣味性、艺术性,“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大潮,只能引起学生对物理科的厌倦、反感。相反,趣味教学,生动的语言、艺术性的板书能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趣闻教学。物理课是初中学生的起始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多方面的条件造成的。教师掌握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提高、巩固和不断刺激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苦”为“愿学、乐学”,把注意力吸引进来,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把物理知识的讲述与科普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许多尖端科学成就都同物理学的发展分不开。物理教师结合教材进行科普教育,不仅避免了课堂枯燥呆板,增加了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且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开拓其视野,使学生从小培养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志向。
例如讲摩擦时,可介绍减少摩擦的例子,如气垫船、气垫登陆艇、磁悬浮列车。在讲动能、势能转化时,可介绍人造卫星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动时,势能转化为动能,离地球越近人造卫星运动得越快。可结合此现象介绍哈雷彗星的运动规律。不但加深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也吸引学生探求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研究科学的欲望,对学习物理增加兴趣。
1.3 借助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欢乐中获得兴趣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富于幻想,求知欲旺盛,有趣味的实验能够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在初中物理课本中提出的演示实验,如“用玻璃杯盛水演示大气压的存在”,教师照着课本演示,那只能收到一般的效果。教师把一只盛满水的底部开有小孔的塑料杯底朝上拿在手中,一张厚纸片稳稳地托住杯中的水,显示大气压的作用。可有些显示对大气压能托住杯中的水持怀疑的态度:也许是纸片粘在了杯口吧?此时,教师可招呼学生一声“注意观察”,即将按住杯底的食指松开,让杯中的水冲开纸片洒落在地。当学生看明白了教师的演示,欢笑声将会把怀疑驱散。
1.4 努力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趣的现象可以激起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用的知识也可以产生学习兴趣,但要使学习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依靠有效学习,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物理太难学,耗时多而收效少”,这是学生学习物理中经常反映的一个问题。学不得法的根源是教不得法。要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教师必须精心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同时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帮助每一个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成功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就一定会感受到明显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物理学的知识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定律和公式,然而当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和科学,它就不再抽象了,而是一种愉悦和力量,这就是科学的美感。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出物理学科的美学特征和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培养,这就是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2.1 揭示物理学的新奇美
新奇是指物理学科学思想的创造性和科学方法的新颖。新奇是和谐基础上的创造,而新奇又是和谐的条件,雷同、重复的事物没有和谐可言,新奇而又和谐,多样统一才是物理美。
2.2 揭示物理学的和谐美
物理学的和谐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物理学理论的内在自洽、结构的严谨、逻辑的正确,另一方面是指物理学和其他科学理论的相融和密切联系。
2.3 揭示物理学的对称美
近代物理学研究认为,对称美原理是比物理定律更高层次的自然法则,因此对称是物理学和谐性的反映。中学生一般只有空间对称的概念,在物理教学中要加深和拓宽对称概念,把物理公式和等式变换与对称联系起来,把对称性看做和谐秩序的一种表现。
新课标要求教师立足于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科学技术变化和未来生存的能力。物理教育应致力于促使学生情感意识发展的艺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促进学生情感意识的发展呢?这就是教学艺术。
3.1 促使学生具有积极思维的情感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把所有教学内容都讲得清清楚楚,把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一一扫除干净,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在,认为这就是教学水平高的体现。其实,这种做法只是将学生的头脑当做一个容器,将学生当做一个消极被动的吸收器,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毫无益处的。从培养人的角度看,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要促使学生发展,培养他们的能力,首先必须使他们的思维主动起来,积极起来。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只要教师能在学生面前提出必须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使他们感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但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首先,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深入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的脉络、变化过程。其次,教师必须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深刻地理解了教学内容和准确地把握了学生实际,教师才有可能提出学生确实存在的认识问题,提出学生急于想了解的问题和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有积极意义的问题;才有可能使提出的问题难易得当,紧扣学生心弦;才有可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3.2 激发学生大胆质疑的情感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回答问题以解惑,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好的物理教师,不仅欢迎学生提疑问,热情解答这些疑问,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对那些不用多大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并不感兴趣,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他们又容易产生畏难厌倦情绪,而对于那些通过一定独立思考或经过启发思考而能够回答的问题最感兴趣,并对问题的解答方法、技巧记忆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质疑问难,引起学生深思,甚至辩论,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促使生动活跃的教学局面的形成。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学艺术必不可少,注意到如上几个方面,将会比较有效地克服学生物理规律的思维障碍,有效指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133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