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秋香
提高小学中年级作文的几点做法
荣秋香
要想学生喜欢写作,就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教会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想去说。要引导学生说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身边的真人真事,积累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指导是写作钥匙,中年级作文教学这点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写作之前,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如看一幅画,必须要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然后观察。写作要抓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用人物自己的动作、语言展示人物性格,写动物要从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写植物要从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用途等方面观察。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写出来的事物才细腻,逼真富有情感。一味地模仿别人的写作模式只能是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若不注重大量阅读和背诵积累,胸无点墨,谈何妙笔生花,写出的文章也没有思路可言,只能是淡如白水。小学生的记性好,模仿力强,悟性却相对较弱。因此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积累,特别强调通过阅读积累,通过生活积累,让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教师要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发掘。
赞赏和激励是促使学生进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重视的心理。而赏识其闪光点,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孩子在受到赏识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对学生来说,他们的作品无非就是给教师欣赏的,所以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得到教师赞赏的学生写作水平会越来越好,反之,会对作文有厌恶的情趣。因此,作文的批改只是要教师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不是让教师去找毛病。在给成绩时,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对于那些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
只有积累了足够的语言材料、生活材料、情感材料,才能写出一篇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感情真实的文章。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胸有成竹,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中年级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可以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因此,要经常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语言;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如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风雨雷电、生活用品、儿童玩具等;观察生活中有趣的、开心的、沮丧的、新鲜的事,如雄鸡打架、下河捉鱼、燕子垒窝等:观察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观其行,听其音,说其义,尝其味,解其质,嗅其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是那么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进一步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一篇好的习作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作文修改是指本人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调整、补充、调动和修饰,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它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练习手段。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沿袭传统的方法:即教师命题,学生写,写完之后,由教师逐一批改、点评。这种方法使教师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但是效果总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重要的修改练习机会,失去了多写的可能性,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一篇作文即使是经过了认真的构思,也不可能一下笔就十全十美,往往会存在着丢字落字、层次零乱、详略不当等毛病,经过修改,文中不妥的地方减少了,明显的错误纠正了,作文质量也就提高了。
在修改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后就可以少犯这样的错误;而亲手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后,又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进而掌握写作规律。由此可见,努力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096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