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俊东 劳文鹤
(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0036)
浅析技能大赛的重要意义及其认识误区
耿俊东 劳文鹤
(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0036)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对大赛的认识出现了一些误区。要克服这些误区,正确认识技能大赛,才能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技能大赛;重要意义;认识误区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通过大赛,逐步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以及将技能大赛“覆盖所有学校、覆盖所有专业、覆盖所有老师、覆盖所有学生”的良好局面。
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技能大赛能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推进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促进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技能大赛推动学校积极寻求行业、企业在技术、设备、资金方面的支持,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实现教学环境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努力形成“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促进职业教育专业调整、课程改革、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技能大赛的开展有利于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和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有利于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需要、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促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技能大赛的开展有助于推动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到既能言传,又能身教,以自身高超的技艺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促进职业学校技能训练激励机制的形成 通过各级职业技能竞赛,树立典型和榜样,能调动广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谋业、创业能力。
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通过技能竞赛,展示职业院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技能水平,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的成就,向企业用人单位宣传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状况,能进一步促进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技能大赛检阅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展示了职业院校学生的精湛技能、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体现了职业院校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拓展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技能大赛,为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规范有序地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保证,真正做到了技能竞赛引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虽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成就,但部分职业学校和地方政府在认识和准备技能大赛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误区。
过分重视技能训练,忽略文化课教学 如今中职都有一个共识,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思想,很多学校专门制定了专业技能训练的实施方案,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但笔者发现,一些学校在强调就业教育、重视技能训练的同时,认识和行动上却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过分强调就业教育,全面强化训练,特别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技能中的融入与优化,认为这样才会使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得到充实提高,而文化课对学生技能素质的提高和就业没有什么帮助。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把专业技能素质等同于职业素质了。殊不知,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等方面。职业素质是由身心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以及学习和创新等方面的素质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体。专业技能素质只是职业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专业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专业技能训练来达到,但其他素质的提高还得需要借助于文化培养和个人的社会实践。个人职业素质好,不仅指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好,而且还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好,甚至还包括身心素质好。一个从业人员,虽然思想道德素质好,但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差,就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较好。相反,一个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都不错,但思想道德素质比较差,同样,我们也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较好。所以,过度重视技能训练,忽略文化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职业素质的提高,也就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重优秀者的培养,轻普通者的训练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技能大赛本身就是比武大会,全国性的技能大赛更是各地方省级状元的比武大会。谁不想在大赛上拔得头筹?成名者天下皆知,其学校也是无比荣耀。“状元效应”给学校带来的是更多的表面和潜在的收益。表面的如政府的奖励,潜在的如知名度提高后所带来的隐形收益。知名度的提高就好比是为学校做了免费广告,这样会给学校招生工作带来更多的方便。前者是一次性的,后者则是长期的。在政府对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现实状况下,学生的多少就决定了一个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领导当然深谙这个道理。于是,一些有点实力的学校瞅准这个机会,拿出部分资金,选出优秀学生和教师进行集训。为了保证集训者的训练成绩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学校处处给他们大开绿灯,甚至不惜占用其他学生的实作时间和资源。但毕竟优秀者是少数,普通者是多数。学校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优秀者的培养上去,以至顾此失彼,甚至“以赛代考”、“以赛代学”,走向另一种“应试教育”。这样,大多数普通者的培养就会受到影响,这样不仅不利于这部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且也与国家的教育方针相违背。比赛是形式不是目的;比赛是检验和激励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更应看重比赛过程;比赛的重点不在于胜负,而在于让学生和教师在准备和投入过程中更快成长。
政府重视对重点职校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轻普通职校的发展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比职业技能背后是比职业素质,应该是个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综合能力的反映;比单项技能背后是比专业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个人水平代表的是所在省、市、学校的集体形象。当前,在中央政策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主要工作有四点:转变教育观念;整合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发展环境。这些工作是否有成效,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在地区乃至全国技能大赛中的获奖状况。俗话说:一俊遮百丑。如果学生能在全国技能大赛上取得好成绩,至少说明地方在职业教育上所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要想在全国技能大赛上取得好成绩,就必须集中力量办实事,比如重点扶持和发展一两所职业学校,使之成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示范学校,并在专业建设方面引导职校科学设置专业,打造学校专业品牌,使这些学校成为引领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的旗帜,从而带动地方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只能管得一时。重点学校本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曾经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任何政策都具有两面性,现今又把学校人为地划分出三六九等,使得原本有限的教育资源又进行了厚此薄彼的有倾斜分配,“马太效应”使得“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造成两极分化。如此,重点校潜力发挥得再充分,积极性调动得再高,也不会带动普通校质量的提高。这种作法有悖教育法所要求的教育公正和机会均等原则。笔者认为,在一般与重点的关系上,教育经费的分配应更多照顾普通学校的紧迫要求,帮助他们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整体办学质量,使每一所学校接近或达到现在重点校的水平,这样才会使大部分人成为受益者。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以民为本,民以业为生。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坚持政府主导、加强统筹管理的职业教育;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广泛而充分地就业和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是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职业学校共同发展,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的职业教育。
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目前,社会在加大舆论宣传,但引导人们重视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克服上述误区,采取有效的办法,让人们切实感受到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1]刘琴,杨璐伊,曹磊.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看职业教育改革方向 [N].中国教育报,2008-07-11.
[2]丁媛媛.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状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4).
[3]任邢晖.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8-12-12.
G718
A
1672-5727(2011)04-0145-02
耿俊东(1974—),男,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讲师,主要从事政治教学。劳文鹤(1974—),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讲师,主要从事会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