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的高职人才培养

2011-02-20 16:04:17任聪敏
职教通讯 2011年5期
关键词:高技能校园绿色

任聪敏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低碳经济下的高职人才培养

任聪敏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随着低碳经济的来临,中国进入了低碳转型期,在这一转型期中,人才建设与培养一直是关键问题。作为在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这一机遇和挑战。从人才培养的内涵、布局和环境三个维度对低碳经济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低碳经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绿色校园

2003年英国政府在其发表的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报告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与此同时,为商业和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并创造更多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其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就中国低碳转型来说,人才是转型不可忽视的智力保障,综观中国的发展战略,从科教兴国到人才强国,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建设始终受到高度重视。这不仅是基于国情,也是基于国家崛起的战略需要。作为在人才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教育事业,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更应有所作为。

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对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包括: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济发展由高投入、高耗能、低技能、低附加值转向提高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2]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一批具有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服务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为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一、高职人才培养内涵的转变——注重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低碳经济的重要特征是技术的创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过去的经济发展形态相比,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技术的更新和新技术的涌现尤为明显,高等职业教育应对这一特征,应实现其人才培养内涵转变,即在传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逐渐重视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定位扎实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基于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更好的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满足社会需要。这一点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得到了印证,纲要指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是创造力的源头,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3]实践能力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因素、专项实践能力因素和情境实践能力因素。[4]其中,我们更要注重专项实践能力与情境实践能力的养成。对于培养生产一线操作工人的高职教育而言,创新的层次并不在于原始的科技创新,而在于更好地适应生产工艺第一线所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培养高职学生扎实的专项实践能力是基础,更应当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变革创新的思维和勇于实践的能力。

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要鼓励学生走进企业,更多地接触实践,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校应构建发展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激发教师、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学习欲望,营造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最重要的仍然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当前,在高职示范院校中开展的注重工作过程,实现项目设计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整个高职课程改革的发展。在这一次的改革浪潮中,中国的高职教育在学习国外经验基础上,结合国情逐步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将学生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个性发展相结合,在培养目标中不仅重视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实践能力尤其是情境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加了工学结合的因素,为学生在养成职业素质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高职人才培养布局的调整——按需调整与设置专业

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各国的战略性选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战略性能源,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和推动。如我国大力发展风能产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风电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并且每年以百分百的速度向前发展。相比而言,人才培养工作就显得相对滞后。《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指出: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以已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之首的节能环保产业为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六大领域列为了重点支持对象。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专业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因此,有必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同时要妥善处理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学校教学工作相对稳定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具有特殊性,它按照服务对象或者技术领域分类,其专业是“技术专业”。技术专业知识是由与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的知识和职业世界的有关知识构成,它不像学科专业那样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高职的专业变化应当在原则性的基础上更加兼具灵活性,更加注重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以在人才培养的专业布局中,能够较快适应,及时调整。在高职新专业的开设和旧专业的调整中,应当关注国家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关注新兴产业,关注新能源建设。

三、高职人才培养环境的建设——着力建设绿色低碳校园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呼应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当加强绿色教育,建设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校园。张远增在《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指出:绿色校园的一级(二级)指标应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的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远、中、近期规划;学校具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教职员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校具体的保障措施与组织;教师、学生、教辅人员、上级主管部门、学生家长之间能自由交流的机制;欢迎学生毕业后返校更新知识,提高知识水平的制度;适应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色)、绿色科研(科研和技术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开发绿色产品和技术;科研者工作方法可持续;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绿色科研学术声誉;为决策提供可靠科学情报)、绿色实践过程(体现参与、合作和探究精神的多样性的教与学的方法;为参与者提供采取可持续发展行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为参与者提供讨论不同见解和信仰的机会;积极接触环境,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学习;持续提供给学生后续学习的资料;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使用绿色产品;开发减低教学过程成本、提高教学效率的绿色教学技术和绿色教学模式的试验;开发大学教育绿色管理手段,降低管理成本的管理制度改革;探讨培养学生的模式与教学改革的得奖情况;建立适宜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绿色大学教育内容(在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与理解、技能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培养目标中渗透可持续发展内容;设置与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的校本跨学科课程)、校园建设(学校运转所产生的废弃物品的合理回收与处理;校园噪声控制、校园绿化;校园建筑式样的选择与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宿舍等室内布置宜人、经济;绿色校园建设的成果;校园文化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学术自由;学术环境宽松)、学校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力(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提供技术的支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精神文明的支持;有推进学校所在社区或当地政府部门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具体协定和成果;促进公众参与社会决策;培养的学生能理智追求知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人际和社交能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从以上指标我们可以看出,绿色校园的建设不仅仅是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将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

高职教育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塑造良好的低碳、绿色校园环境,对弘扬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百度百科.低碳经济[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494637.htm.

[2]教育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Z].北京:2010-9-13.

[3]崔立中,程顶.创新心理学导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12.

[4]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low-carbon economy,China has entered a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In this transition,the cultivating talents is always the key problem.The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be ready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This paper discuss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ng,the layout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a good environment of growth for all talents,it i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carbon economy and the talent cultivation,and put forwar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innovative high-skill talents;green campus

Talents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s in the Low-carbon Economy

Ren Cong-min
(Zhejing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Hangzhou 310053,China)

任聪敏,女,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高职课程。

G710

A

1674-7747(2011)05-0034-03

[责任编辑 金莲顺]

猜你喜欢
高技能校园绿色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8:47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焊接(2016年6期)2016-02-27 13:04:58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