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开发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PRED协调发展

2011-02-20 03:24刘玉博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

刘玉博

(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不停地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的生活。自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化大生产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在自然界发出一次又一次的警告之后,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区域PRED系统是指一定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等关系构成的紧密相连的统一体。它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的复杂开放巨系统[2]。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及沉重的人口压力之下,使经济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我国区域开发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一)人口问题制约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1.我国人口现状

人口基数庞大。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1 339 724 852,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 265 825 048相比,年均增长率为0.57%[3]。这个增长率并不高,但是我们不能忽视13亿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

人口结构失衡。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这预示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老龄化加大了社会抚养压力。另外,我国的人口性别比重失调,由于长期以计生政策为主导的人口战略规划的整体性偏差以及我国传统思想的制约,使现阶段暴露出了问题,男女比例不协调。截至2010年,男女性别比例为105.20∶100[3]。

人口素质有待提高。我国现在还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文盲,人口素质整体水平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主要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而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核心内容,包括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等。

2.人口问题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庞大的人口对粮食供给产生了重大的压力。对于大多数人口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粮食问题的确是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尤为严重,饥荒时刻在威胁着这些国家。我国由于死守着18亿亩的耕地红线和从国外进口粮食,虽然没有饥饿的威胁,但是,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对粮食日益扩大的需求,促使国家不得不用越来越多的外汇进口粮食,赡养负担沉重,耗费了大量的可用于发展的资源[4]。

其次,人口增长加剧了环境的恶化。有多少人口,就有多少需求,庞大的人口,就有庞大的需求。由于不断扩张,人们不得不侵占森林、湿地等,用来耕地、建房、铺路。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在城、乡的空旷地带,任其自然发酵,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以及溢流着的大量污水,污损着周围的空气、土地、河道、村庄以及地下水源。

最后,人口增长使失业问题严重,劳动力素质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问题表现在非熟练劳动力大量过剩、熟练劳动力短缺,从而给经济发展造成极大障碍。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政府无力创办更多的学校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同时也降低了人力资源质量。

(二)资源的短缺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1.我国资源现有状况分析

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比较薄弱。能源的短缺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所要面临的问题。我国的主要战略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等的蕴藏量占世界总量的5%以下。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除了一些稀有的矿产钨、稀土外,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加上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人口,我国能源消耗量持续增长。一家研究机构预测说,2010年我国国内石油需求增速将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全年石油消费量将增长5%以上,达到4.27亿吨;原油进口增长9.1%,达到2.12亿吨[5]。如果按现有开发力度,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可开采储量仅能维持20年、50年、100年,目前,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50%以上,天然气的供需缺口则达到需求量的24%[6]。当今的国际形势,能源是每个国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进口石油、天然气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国际贸易问题,而是与外交、政治、国防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不确定性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大。

2.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源短缺将影响经济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供应链条一旦出现断裂,将对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稳定产生一系列影响。

自20世纪50年代来,我国的能源产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能源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在能源带动下持续快速发展,也涌现了很多以能源开发为基础的城市,如大庆、平顶山等。然而,在能源日渐稀少的情况下,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一落千丈,被迫转变发展方式。西方经济学家预测,“真正的危机将是日益增长的需求压力导致的地球上的资源无法承受人类过度的消耗。危机一旦出现,市场体制的弱点将暴露无遗,不但造成经济问题,还会引起由社会动荡引发的政治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勃列日涅夫就曾告诫第三世界的领导人,“只要卡住西方的资源,就能卡死西方”。尼克松也说“资源是西方政治的关键”。可以预料的是,在全球资源有限性和经济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中,国际资源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三)环境恶化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

1.我国环境问题分析

地球上的各个物种都分享着地球的环境和资源。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急剧增长,资源的日渐稀缺,人们对自然的索取能力和对自然环境干预能力越来越大,资源消耗和排放废弃物大量增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众所周知,发达国家早先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策略,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们一直强调绝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实际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之风仍然存在。而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大气污染、水污染、森林减少、沙漠扩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问题。

2.环境的恶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环境恶化影响和限制了地区的生产力。环境恶化首先是破坏了生态资源,减少了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所需的资源供应,会使得自然生态资源的调节功能减弱或丧失,造成自然灾害等,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自然生态环境的状况不仅是确保如绿色食品等一些商品的必备条件,而且会对经济发展的类型、规模以及生产效率和投资效率产生制约性影响。最后,生态资源具有不可逆性,对环境的影响很难在几年中消除,它甚至会影响到几代人,实质上就是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影响到地区的投资环境。一个地区要发展就要对外开放,吸引外来资本的投入,这也就是现在很多地方的政府大力推进的招商引资活动。随着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及投资者越来越理性,地区的环境状况也越来越成为投资者投资的重要标准。因为环境问题影响到投资也屡见不鲜,例如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埃塞俄比亚和象牙海岸等,他们有着丰富的物种和旅游资源,被国外的投资者所青睐。但由于对环保认识不够,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不仅严重影响到非洲旅游业的发展,也使得国外的投资者失去了投资兴趣,从而影响到非洲经济的发展。

二、PRED协调发展是未来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在一定时期和特定科学技术条件下,社会在人口、资源和环境三个约束条件下能持久、有序、稳定和协调地发展。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就需要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保持良好的关系。

(一)改变观念是PRED协调发展的前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因此要改变观念,充分遵循客观发展规律。

首先,人对区域的开发、对资源的利用、对废物的处理等均应维持在环境能承载的能力之内。这样,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才能得以控制,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才能得以维持。

其次,人口规模及增长率维持在经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初显成效,应该继续施行下去,使得我国的人口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实现每个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实现充分就业,人口的素质及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才能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最后,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利用替代资源。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以不破坏其再生机制为前提。只有这样,维持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才不会被削弱和破坏,经济发展才能继续。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PRED协调发展的基础

简单地说,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就是要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式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及效率提高的发展,以更少的物质资源投入创造更多的产品与服务。要坚持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相结合,坚定不移地抓创新促转型。集约发展要以高效的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及较小的环境代价,以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资源集约利用优化企业和产业的结构和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使得经济平稳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创新是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关键手段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技术进步的意义是实现资源代换。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只有运用科学技术优化生产方式,才可以在不损害或少损害资源环境的情况下,经济生产水平稳步前进。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经济的重大调整,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历史逻辑。

三、结语

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所以,必须走可持续的区域开发道路。但可持续的区域开发不是指一般所认识到的只强调环境部门的区域开发,而是指同时考虑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以及环境资源保护三个目标价值的区域开发,它强调要实现区域开发与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方式,使经济的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经济增长质量;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关系,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体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控制人口、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和资源状况相协调,以实现我国区域开发中的PRED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向冬玲.“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践[J].国际资料信息,2007(7):16-17.

[2]刘洋,王雅丽,唐德善.区域PRED系统的综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决策参考,2009(12):54-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OL].[2011-05-02].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 t20110428-402722232.htm.

[4]郭熙保.试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当代财经,2002(12):3-6.

[5]研究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速将逾5% [EB/OL].[2011-05-02].http://www.chinanews.com/ cj/cj-cyzh/news/2010/02-05/2110639.shtml.

[6]王洋.能源短缺是重要挑战[N].中华工商时报,2011-01-07(18).

猜你喜欢
人口资源环境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资源回收
人口最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