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
——学校高位发展的灵魂——基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思考

2011-02-19 23:24孔祥富
职教通讯 2011年23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特色职业

孔祥富

(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句容212400)

文化引领
——学校高位发展的灵魂——基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思考

孔祥富

(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句容212400)

从卓越企业的管理文化出发,提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需要通过关注文化革新、明晰价值追求、提炼办学特色的文化提升过程,引领示范校建设,以适应学校高位发展需要,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文化引领;高位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从2010年开始用三年时间组织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由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形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示范校建设,值得思考与关注。我们的思考是,通过关注文化革新、明晰价值追求、提炼办学特色的文化提升过程,引领学校高位发展,努力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一、关注文化革新,引领高位发展

(一)文化提升,高位发展的呼唤

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认为:企业的根本是战略,而战略的本质就是企业文化。他说:“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高增长”。[1]企业发展尚且如此,与文化更为密切的学校发展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以“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为总体目标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更需要通过文化提升,统领全局,适应并引领学校的高位发展。

(二)根源于文化的“顶层设计”,高位发展的路径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评价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等诸方面,必需通过根源于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学校发展战略与路径,使学校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保持高位发展。

(三)共同愿景”,高位发展的动力源

“共同愿景”一词,源于彼得·圣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彼得·圣吉所说的第三项修炼指的就是建立“共同愿景”。在一个组织中,成员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使得个人愿景汇聚融合,形成共同持有的意象或图景,即为“共同愿景”。当人们真正共有愿景时,这个共同的愿景会紧紧将他们凝聚起来。[2]学校通过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建立创建网站、出版创建特刊等举措,使全体教职工了解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目的、意义与要求,将自我超越与学校跨越发展深度融合,从而使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这样的愿景能够激发出人的奉献精神,凝聚人心,激旺人气,把本团体所有成员所具有的能量、热情与智慧统合聚焦于一个共同的愿景、目标,这是无论哪个层次的遵从都无法产生的巨大的凝聚力、战斗力。”[2]这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动力源。

二、明晰价值追求,彰显创新建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3]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必须有其独特的、以师生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来引领和支撑。学校要想“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一)师生共赢

1.关注每位学生。在教育理念上,尊重学生差异。学会用多元智力理论的视角重新认识、审视每位学生,彰显“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理念。强调智力是多元的,特长是多样的;学会理性分析学生的学习处境,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不足与缺失,使教育的过程少一些急噪、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单向抱怨、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长远考虑;学会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并通过学分制的实施来体现这种目标差异。在教育设计上,成就个性发展;在发展方向上,给学生广泛选择的机会,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在规定有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设置广泛的选修课程,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为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形成自身优势、增强竞争力创造条件;在每一学科内,给学生选择的余地,以适应不同基础、个性需要;在教育的组织上,从学生出发。强调教育是为了学生,并依靠学生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内容,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广泛参与,彰显多元化评价。

2.关注教师的发展。以全面提升为基础,打造积极向上教师发展文化。学校通过建立激励性培养、培训制度,使学习、培训成为教师的第一福利;通过广泛搭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展示的平台,使每位教师有成功、成名、成家的机会;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论坛制度,增强骨干教师的话语权,使骨干教师得到更多的尊重,有更多的成长、发展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福利待遇方面的倾斜,使骨干教师得到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实惠,努力营造人人有追求,个个在努力的教职工行为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源,有效打造“积极向上,前途光明的团队”,并以此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

3.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丰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文化。学校通过完善招聘高级技能人员作为专业教师办法,建立高技能人才相互兼职的激励机制,开通专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进入示范校建设的团队;鼓励企业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及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的双向互动,建立动态式互补型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建立专业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确保专业教师每三年轮训一次,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群体、骨干教师群体及专业带头人群体。

(二)改革、创新

1.营造改革、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无论是从名称的关键词“改革、发展、示范”,还是建设的总目标“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及建设的重点任务“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评价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等诸方面都突出改革、创新主线,这就需要学校要把改革、创新说在嘴上,抓在手上,贴在墙上,写在各种材料上,体现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以改革谋发展,创新求突破,营造浓厚的改革、创新文化。

2.鼓励不断自我超越。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过程就是学校、教师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自我超越是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的第一项修炼,强调应以自我超越的目标来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动力,使其以创造的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生活与生命;自我超越的精义便是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不断地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当人们将“愿景”与一个清楚地“现况景象”同时在脑海中并列时,二者所形成的差距便在心中产生出一种“创造性张力”即一种想要把二者合而为一以消除差距的力量[2])。学校要围绕“愿景”做文章,使“创造性张力”最大化。学校还可通过完善教职工考核办法,建立自我超越的文化氛围。如同通用电气变革文化,他们提出“扩展性目标,只是一种激励的手段,而并非考核的标准,年终时,公司所衡量的并非是否实现了目标,而是与前一年的成绩相比,在排除环境变因的情况下是否有显著的成长与进步。当员工遭受挫折时,公司以正面的酬赏来鼓舞他们,因为他们至少已经开始改变。若是因为失败而受到处罚,大家就不敢轻举妄动了。[1]”学校在考核的全过程充分融入自我超越的元素,鼓励教师、各专业部自我超越的各种尝试。

3.崇尚追求卓越品质。应该说,能够入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学校是该地区相对优秀的学校,如何从优秀到卓越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核心命题。吉姆.柯林斯指出,优秀是卓越的大敌。[4]之所以说优秀会成为卓越的敌人,不是优秀本身的问题,更不是优秀的错,而是“优秀”的心态会让人们满足,让人们没有危机的意识,让人们习惯地按照传统的方式运转。如果学校以“优秀”自居而停滞不前,将永远无法到达卓越,这是吉姆·柯林斯告诉我们的真理。吉姆·柯林斯还强调,对于卓越的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一旦你以为自己已经非常卓越,那滑向平庸的过程也就开始了。”[4]这是对学校的忠告,从这一意义上说追求卓越应当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起点。

(三)融合、多元

1.大职教文化。[5](1)认清大趋势。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TVE)大会上(1999年4月汉城)提出了“全民职业教育(TVE for all)”的口号,建议将传统的TVE(技术与职业教育)改称为TVET(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出职业教育应面向所有的人、面向各类人群,强调接受职业教育是基本人权;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职业教育就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面向人人的大职教已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2)明晰大目标。中职教育根据大职教趋势需扩容服务面向,使中职教育服务涵盖职业预备、就业、职业转换教育以及技能提高和再就业培训等;扩大教育对象,使中职教育对象从传统的中学生年龄段,增加到5岁至65岁以至更长时期的需要接受中职教育与培训的社会成员。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定位,一是面向未成年人学历和职业生涯的基础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基本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面向社会上有择业培训需求成年人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和提高再就业和创业的能力;三是面向有提高生活质量需求的社会成员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改善生活质量、调整消费结构的能力。(3)建设大体系。大职教需要中职教育更加多元、开放、灵活,使中职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中职和高职并存;全日制和业余并进;学龄人和成年人并收;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行;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并用的大职教体系。

2.工业文化。[6]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一观点为我们指出了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工业文化素养,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各层级教育与产业对话机制,为学校层面的校企文化对接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为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和企业文化进课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深化课程改革,校企共建符合先进工业文化特征的职业教育课程;(3)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工业文化素养教师对学生有着榜样的示范作用;(4)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建设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5)开展工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工业文化素养;(6)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工业文化教育,提高师生工业文化素质

3.多元合作文化。[5](1)加强校企合作。中等职业学校应主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弱化学习与工作的界限,一方面,借助企业的设备与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意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自身优势为企业技术更新、产品的更新换代、职工的提高培训及再就业转岗培训进行有效服务;更为重要的,通过校企合作,弱化学习和工作的界限,增强学生回归教育意识。(2)加强与行业部门的合作。中等职教通过加强与劳动、就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密切中职教育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和岗位技术培训的关系,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强化学生就业准入意识,提高对上述各种教育的认识,增强其成人后从事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适应能力,减少学习障碍,为终身教育各阶段教育间的衔接创造条件。(3)加强与高职的衔接。中高职的衔接与沟通,是建立与完善职教体系与终身职教体系的需要,是最大限度发挥中职学生潜能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等职校应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主动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

中等职校还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拓展成人教育市场,努力成为成人教育市场的主角。

三、提炼办学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

吉姆·柯林斯的“刺猬理念”[4]告诉我们,一个要成为最优秀的目标、一种要成为最优秀的策略、一种要成为最优秀的意图或者一个要成为最优秀的计划,这些虽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你能够在哪方面成为最优秀的一种理解。只有这样的认识,才能使我们“决心完全专注于我们能够超过别人的几件事上,而不是分散精力去做我们不擅长的,以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其实,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值得做的是什么,我们能够超越别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具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品质与能力?或许正是缘于这样的思考、设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强调重点专业建设与特色项目建设。

(一)重视专业品牌建设

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这一契机与平台,进一步强化重点专业建设,重视专业品牌建设。

1.形成优势特色专业群。学校在专业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市场、行业与企业调研,围绕产业链发展专业链,努力形成优势特色专业群;要以主干专业为中心,开发相关专业,形成辐射式专业群。

2.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三以一化”(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学校以职业分析为依据,建立模块化课程群,形成“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发展方向及能力训练模块+选修模块”的课程结构。每个专业大类包含3-4个专业模块,每个专业模块又包含了若干项目课程。让学生在选择中成长,在扬长避短中发展,进而形成校本化人才培养模式;要通过校本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学校优势专业、产教结合成果等学校特色进行开发,使校本课程建立过程,就是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彰显学校特色的过程,就是积淀发展底蕴,形成品牌优势的过程。

3.建立产教结合的品牌优势。利用所办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积极创办相应的校办产业,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产学结合的氛围。进而,努力做到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

(二)强化特色项目建设

特色是一所学校个性的体现,是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学校的独特标识。朱永新教授有句名言:特色就是卓越。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强劲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优势。[7]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规划方案强调特色项目建设,就是要求建设学校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创建,强化特色项目建设,通过不断地总结、提升、创新,使萌芽的生长更快,使朦胧的越发清楚,使暂时的变得久远,进而使自己特色项目孕育为特色文化,进而成为学校的特色与优势,成为学校的品牌。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的过程是一个学校高位发展的过程,也是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引领是灵魂。

[1]通用电气企业文化[Z].http://baike.baidu.com/view/3364553.htm.

[2]陈乃林.终身教育纵横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51,174,170.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6).

[4]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33.

[5]孔祥富.拓展与融合:终身教育背景下的中职教育功能解析[J].当代职业技术教育,2011(1).

[6]余祖光.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EB/OL].www.cvae.com.cn/www/yj/yzg/11-03-28/9375.html.

[7]朱永新.诗意与理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Culture Lead:the Development of High-school Soul——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monstration School Construction

Kong Xiang-fu
(Jiangsu Jurong Secondary School,Jurong 212400,China)

From the excellent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culture,put forward: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refor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demonstration school construction,through attention to cultural innovation,the value of the pursuit of clarity,the cultural school characteristics to enhance the extraction process,leading the demonstration school building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high school,achieve a leap from good to great.

culture lead;development of high-school soul;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school construction

孔祥,男,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数学教育及教育管理。

G712

A

1674-7747(2011)23-0076-05

[责任编辑 曹稳]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特色职业
特色种植促增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职业写作
完美的特色党建
我爱的职业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