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孙景淼
浙江服务业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亮点解读
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孙景淼
浙江服务业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设定积极、务实,规划任务的提出充分体现浙江特色和优势、牢牢抓住行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本文系孙景淼主任2011年6月16日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作“关于服务业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有关情况的介绍”报告的第二部分,题目为编者所加。
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编制,昨天大会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规划第一次集体亮相。这些规划内容丰富,亮点纷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每个规划都对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客观地分析,总结成绩,分析问题,为制定“十二五”目标、任务、举措提供了科学依据。“十一五”时期,我省服务业重点行业总体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商贸、金融、物流、房地产、旅游等优势行业规模持续扩大,竞争力稳步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经过五年发展,一是初步建成“商贸流通强省”,201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163.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居全国第四位。二是初步确立“金融强省”地位,“十一五”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4%,占GDP的比重从5%提高到8.4%。三是物流业发展全面提速,“十一五”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9%,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9.4%和21.7%。四是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一五”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9%,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15.8%。五是旅游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9.2%,旅游经济综合实力从全国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
信息、科技、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社区等行业发展迅速,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步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全国领先,一批行业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成为全国“单打冠军”,信息化发展指数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二是科技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国家级科技服务机构和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到2010年全省约有科技服务机构1.4万家,比2005年增加4500家。三是电子商务发展居全国前列,全省拥有各类电子商务网站近4000家,其中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四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2010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突破100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额17.9亿美元,同比增长86%。五是文化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形成了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演艺娱乐、广告设计等一大批优势产业。六是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全省已建立275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764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12061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和12.3万个社区服务设施(网点)。
行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行业发展仍然面临较多的矛盾和问题。近年来,全省各级在金融、物流、文化、服务外包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行业创新活动不断涌现,服务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发展动力有新的增强。但与此同时,各个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企业竞争力有待增强。商贸、物流、旅游等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偏小,缺乏一批品牌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二是服务能力不足。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不能充分满足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尤其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文化、社区等生活性服务业,与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存在不小差距。三是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各个行业发展最为突出的瓶颈问题。四是体制政策障碍较多。在市场监管、政策扶持、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较多制约因素。
目标的测算和设定是规划编制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科技、文化、社区、服务外包等行业,由于缺乏可参照可借鉴的规划,同时相关统计体系又不健全,难度更大。规划目标的设定有两个特点:一是积极,充分考虑发展需要和发展趋势,同时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服务业发展总目标相衔接;二是务实,充分考虑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同时进行有效的横向比较与借鉴。十大行业的主要目标可概括为:
推进“四大强省”建设。一是基本实现“现代商贸流通强省”,到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二是进一步推进“金融强省”建设,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到“十二五”期末,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6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12%和24%左右。三是基本建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强省”,到“十二五”期末,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四是率先建成“旅游经济强省”,到201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6%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左右。
构建“四大体系”。一是基本形成以港口物流、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物流、城乡配送和快递物流等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占全省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0%和23%左右。二是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到2015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建立并形成4-6个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三是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突出“强、稳、快”。强化城镇住房保障,到2015年末,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到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4050亿元,房地产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加快发展房地产服务业,到2015年,房地产服务业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四是逐步建立服务设施健全、信息化程度较高、服务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社区全体成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业体系,社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到2015年超过2200亿元,占全省GDP的5.4%,实现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村(居)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
实现“三个跨越”。一是文化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年均增长20%,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900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一半以上。二是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到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15%,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三是电子商务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逐步将浙江打造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规划任务的提出,一是充分体现浙江特色和优势,二是牢牢抓住行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商贸流通业规划提出“三体系一工程两机制”,即“建设生活性商贸流通体系、生产性商贸流通体系和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实施商贸流通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行业监管机制”。这一任务的确定体现了“跳出商贸发展商贸”的总体思路,着重强调发展商贸流通业对扩大消费、促进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
——金融业规划提出五项战略任务。一是强化金融要素支撑,保持信贷投入的适度增长,围绕海洋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积极发展新型金融业务,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二是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和市场功能,加快构建适应多层次需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提升“浙商系列”总部金融机构实力,大力发展民间财富管理机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优化市场功能。三是大力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打造浙江金融的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四是优化金融产业空间布局,主动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借势发展和错位发展,在杭、宁、温和特色金融城市开展金融集聚区、金融商务区试点。五是建立金融发展协调机制,深化“政银企”合作机制,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的协调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物流业规划提出五项主要任务。一是以物流枢纽和物流节点建设为重点,优化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突出宁波-舟山港口物流枢纽、杭州综合性物流枢纽、金华-义乌内陆型物流枢纽、温州区域性物流枢纽建设,合理推进物流园区建设。二是以港口物流、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物流、城乡配送和快递物流为重点,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其中港口物流是重中之重,要着力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口物流服务体系。三是以分离发展、引进移植和整合提升为重点,加强物流市场主体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现代化物流骨干企业。四是以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加快推进物流现代化进程,其中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核心任务,标准化建设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基础工作,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五是以深化改革开放为重点,着力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宁波-舟山港分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优惠政策,加快口岸开放步伐,探索建立适应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网络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划提出实施“三推进四培育”七项工程。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工程,把发展工业软件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二是“三网融合”推进工程,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进程。三是服务外包推进工程,重点推动金融、电信、电力、卫生、税务以及大中型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外包。四是产业基地培育工程,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五是知名品牌培育工程,实施品牌战略。六是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发展一批大集团、引进一批大企业、做强一批特色优势企业、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集聚一批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七是新型业态培育工程,开展云计算等新业态的试点示范。
——科技服务业规划提出四方面建设任务。一是加快培育发展一批科技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推进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建设。二是着力提升重大创新平台的创新与服务能力,争取2-5家省级创新平台成为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新建20家左右重大创新平台。三是做大做强一批科技服务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及机构,争取到2015年总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独立法人研究与开发单位达到80家以上,40家以上重点科研院所成为国内该领域的骨干院所。四是加强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技服务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旅游业规划提出“六个着力”。一是着力拓宽旅游发展领域,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以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热点。二是着力丰富旅游产品供给,通过开发建设新景区、改造提升老景区等措施,增加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三是着力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培育和发展浙北、浙东、浙东南、浙中、浙西南五大旅游经济圈,建立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特色旅游城镇、高等级旅游景区和高水平旅游度假区为支撑的省域旅游目的地体系。四是着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惠民产品供给、优化市场综合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有效改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使人民群众对浙江旅游业更加满意。五是着力扩大旅游消费市场,通过引导释放旅游消费需求、创新提高市场营销水平、巩固提升国内市场份额、大力开拓入境客源市场、积极引导出境旅游发展,形成产品开发建设与客源市场建设相互协调、相互推动的新局面。六是着力提升旅游产业素质,通过提升文化内涵、惠民富民能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行业品质,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整体素质。
——文化服务业规划提出两大主要任务。一是大力发展面向社会公众的生活性文化服务业,主要包括阅读服务、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演艺娱乐、群众文体、文化旅游、艺术品鉴赏等。二是大力发展面向企业的生产性文化服务,着重发展创意设计服务业、文体用品流通业、文化会展服务业和广告策划服务业。
——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规划提出四项主要任务。一是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三个转变”,即保障方式由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为主向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转变,建设管理模式由政府统包向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转变,工作重点由注重住房建设向建设和规范管理并重转变。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各种措施合理引导居民住房消费,增加市场有效供给,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三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加快实现房地产业从半手工半机械化向现代工业化模式转变。四是加快房地产服务业发展,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加快建立现代物业服务体系。
——城乡社区服务业规划提出三项重点建设任务。一是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新建60个左右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600个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5000个以上村级社区服务中心。二是加快发展重点服务行业,主要是养老服务、物业服务、家政与维修服务、再生资源回收服务。三是加快培育骨干服务组织和服务企业,培育一批参与社区服务的骨干社会组织,形成一批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龙头企业。
——服务外包产业规划从特色领域、区域布局、目标市场三个方面提出主要任务。根据服务外包产业转移趋势,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网络研发、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动漫及网游设计、人力资源、物流货代、生物医药等特色服务外包领域。在区域布局上,构建“一核三带、多点覆盖”的产业区域发展框架,形成以杭州为核心,甬、嘉、金为三个产业集聚区带,其他地区多点覆盖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格局。在目标市场上,重点发展美国和日韩市场,努力开拓欧洲市场,积极培育在岸市场。
——电子商务产业规划提出实施八项工程。一是实施电子商务大平台建设工程,进一步巩固阿里巴巴全球最大的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地位,重点在化工、纺织、医药、服装等领域打造10个左右全国领先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大力推进煤炭、钢铁、塑料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二是实施网络零售促进工程,巩固发展淘宝网这一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支持企业自建平台开展网络零售业务,推进传统商贸业和网络零售融合发展,探索发展新型网络购物方式。三是实施浙江产品网销工程,鼓励企业建设网上零售终端,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积极探索发展境外网络零售。四是实施电子商务全方位推进工程,推进电子商务在文化出版、政府采购、金融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五是实施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工程,推动云计算、移动电子商务等技术创新,加快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完善电子商务技术支撑。六是实施物流配送保障工程,加快建设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七是实施支付和认证体系推进工程,加快建立由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固话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支持电子认证服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和第三方电子认证平台建设。八是电子商务示范工程,选择确定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县(市)进行重点培育,带动全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找准找实工作抓手是规划实施的关键。针对不同的目标任务,服务业重点行业规划各有侧重地提出了工作抓手。概括起来主要有:
注重平台建设。金融服务业规划提出着力构建六大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推进“一个强省,两个中心”建设的主要工作抓手。这六大平台分别是:金融机构集聚平台,金融资源整合平台,金融资产交易平台,金融后台服务平台,农村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投资基金引导平台。物流业规划提出,要围绕海港、空港和铁路、公路场站等交通枢纽,围绕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等物流需求集聚地,围绕中心城市区域分拨配送中心,规划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园区,并在全省范围内选择确定了杭州空港物流园区等20个重点物流园区。商贸流通、科技、文化、旅游、房地产、服务外包等规划也都确立了不同的平台建设重点,通过推进平台建设,引导行业加快发展。
注重企业培育。企业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各个规划都十分注重对企业的培育,尤其注重对行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科技服务业规划提出做大做强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及机构,争取到2015年,扶持培育80家左右重点研发单位,15家左右国家技术转移服务企业及示范机构,150家左右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商贸流通业规划把培育商贸流通龙头企业作为实施商贸流通业竞争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抓手,并在现有的50家省重点流通企业基础上,选择确定100家左右的商贸流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其他几个规划在重点企业培育、企业分离发展、引进提升企业等方面也都有相应的内容。
注重项目实施。项目是规划实施最重要的抓手,抓住了项目建设,也就抓住了行业发展的“牛鼻子”。各个规划都十分注重项目对行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如城乡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规划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一批公共租赁住房示范项目,要以低碳智能为方向,建设一批绿色重点示范项目。旅游业规划提出实施旅游千亿工程,重点推进50个单体投资超10亿元、总额超2000亿元的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有些规划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确定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有的建立了项目储备库。
注重品牌发展。品牌充分体现了一个行业的软实力。由于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的特点,品牌建设尤为重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划提出实施知名品牌培育工程,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品牌激励机制,打造“中国软件名城”,创建一批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名园,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名牌产品。电子商务产业规划提出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按照点面结合和示范带动的要求,选择确定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县(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发展一批电子商务品牌企业、品牌园区和品牌县(市)。其他规划在品牌建设、标准化实施等软环境建设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工作抓手。
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各个规划都十分强调人才培养和引进。特别是一些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更是将人才培养放在了突出位置。服务外包产业规划把人才培育工程作为四项专项工程之首,提出要大力引进和培养中高级服务外包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开设服务外包相关专业。文化服务业规划提出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人才。商贸流通、旅游、社区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规划也将人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城乡社区服务业规划提出,要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推动社区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到2015年,全省20%以上的社区工作者都要持证上岗;商贸流通业规划和旅游业规划则分别提出人才强商和人才兴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