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波,魏国辰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北京市 101149)
首届中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论坛暨钢贸企业成长与未来高峰会于2011年11月20日在北京物资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来自钢铁贸易(以下简称钢贸)行业有关政府部门和协会的负责人、钢贸企业的领导人和执行者、钢贸领域研究人员以及北京物资学院广大师生共计300余人参加了这次论坛。会议收到论文近三十篇。大会按专题进行了嘉宾讲演与学术交流,针对当前我国钢贸企业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达成了一些共识,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推动钢贸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会议探讨交流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钢铁市场的运营模式和流通秩序,决定了我国钢贸企业的多元性、分散性和多层次性,而这种特征直接导致我国钢贸企业集中度偏低,市场化运作较为充分,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同时,钢贸行业还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的运转性要求比较高。在这种行业特征的作用下,近年来我国钢贸行业面临着经营成本上升、用工成本增加、市场行情变动、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等一系列压力,钢贸企业的发展与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钢贸企业资金紧张的困局受到关注。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刘木春在开幕辞中指出,近年来,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结构调整、成本增加、利润挤压、金融参与等一系列新的趋势和变化,无不促使我国钢铁贸易企业的经营策略作出重大调整。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国内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融资困难的局面,钢铁贸易行业也不例外,部分钢贸企业一度陷入资金紧张的困局。对国内钢贸企业来说,思考最多的无疑是如何从6亿吨钢铁产品这个大蛋糕中稳定自身已有的份额。为此,钢贸企业要面对现实,积极对经营模式进行转型,从较为单一的销售模式转变为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用户采购成本、延伸产业链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钢贸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新问题。中国金属流通协会会长李耀强在谈到钢铁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几个问题时认为,钢贸企业面临着五大问题:一是如何降低社会流通成本;二是如何降低中小企业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三是如何减少钢铁企业在流通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担忧;四是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增强供求之间的稳定性;五是如何在钢铁生产商、流通商、中小企业之间实现利益均衡。他提出,企业信息化能力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要积极推动钢贸企业的产权体制创新与组织体制创新,并坚守本源不动摇,持续转型不停步。
以钢铁贸易为代表的生产资料市场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王选庆介绍了当前我国生产资料流通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流通所面临的形势及任务。他认为,生产资料流通呈现出以下特点: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十一五”期间全国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一直保持着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市场主体迅速成长,部分企业已经超过百亿元,生产资料市场更加开放,最大的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年收入已经超过千亿元;经营模式创新步伐加快,在纵向上加大了向上下游的控制力度,在横向上开始注重行业的细分化和专业化,不断拓展增值服务功能;流通方式作用凸显;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发展生产资料流通提出了新的任务,今后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提升行业的现代化水平,以经营模式创新为核心,积极培育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等。
钢贸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兰格钢铁网董事长刘长庆将钢铁贸易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概括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过扩张取得效益难;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利润空间逐渐缩小;钢材金融属性增强,行情难以判断;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变得越来越难;“厂强商弱”特征依旧明显;“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等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飞涛作了题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报告。他认为,我国钢铁产业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低碳竞争力将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还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带来的挑战。
与会专家针对钢贸企业生存的现状,共同商讨改革良方,纷纷献计献策,以寻找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途径,破解钢贸企业发展难题,促进钢贸企业可持续发展。
转型升级是钢贸企业的根本出路。中国金属流通协会会长李耀强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指出了钢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途径。他认为,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考虑,整体发力,其中信息化与传统体制创新成为基本途径。为此,要从以提供初级服务产品为主向以提供高级服务产品为主过渡;要适当拓展产业链条,开拓新领域;要调整相应的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此外,钢贸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为生产性服务领域进行服务,实现产品和服务手段的高级化,建立并完善相关的企业体制和运行机制。
赢利模式创新是钢贸企业应对困局的法宝。兰格钢铁网董事长刘长庆在其题为《创新、转型,促进钢铁流通业发展》的报告中提出,要从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效益转变,要有选择地涉足其他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要构建供应链体系,向钢铁流通服务型企业转变;要注重渠道建设,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要开展钢铁电子盘和期货交易;要积极开拓钢铁现货电子交易业务。营销战略与连锁经营体系建设专家牛连奎以《钢贸企业赢利模式创新》为主题,分析了当前我国钢贸企业存在的先天不足、集中度低、规模小、专业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三种赢利创新模式:一是要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钢铁物流整体解决方案,依托新一代物联网技术,拓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进行资源整合,有条件的大型钢贸企业可以通过改进经营模式,构建集采购、加工、仓储、分装、运输、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物流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经营方式,提升专业化水平,为高端客户提供质高价优的服务;三是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善于使用风险期货工具,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合作团队,只有以专业化的人才作保障,才能促进方案的正确执行。
提高竞争力是钢贸企业走向成功的保障。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陈胜昌以《跻身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思考》为题,针对世界一流企业的内涵、评价、发展、经验、所应具备的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说,为钢贸企业提供了发展方向。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张英华以高效管理的决策与执行为主线,以领导力与执行力提升的要诀为副线作了主题报告。他以中国企业寿命为序,从领导及领导力提升的要诀、执行及执行力提升的要诀以及企业成功的要诀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提出钢贸企业应实现工作或任务的流程化、标准或操作的可视化、奖励或惩罚的公开化,指出钢贸企业的竞争力=领导力+执行力。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我国钢贸行业的发展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环境之下,面临着一些不利的因素,对钢贸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对钢贸行业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钢贸企业趋利避害,制定正确的解决方案。
产业链发展对钢贸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翁心刚教授从理清钢铁产业链与钢铁供应链等理论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链的现状,解读了我国钢铁产业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他认为,在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钢铁产业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传统的运输业和仓储业不同,钢铁物流业与钢铁生产和流通有着紧密的联系;钢铁物流与钢铁贸易相互融合,以贸易加物流的方式,形成面向客户的钢铁供应保障服务体系;钢铁物流园区成为钢铁物流企业和钢铁贸易企业聚集,开展钢铁贸易物流业务的重要基地;现代信息技术在钢铁物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伴随着原材料采购与钢材销售的全球化,钢铁贸易与物流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大型钢铁企业以物流子公司的形式涉足钢铁物流产业,物流子公司成为钢铁物流业的重要形态。
钢贸企业在化“危”为“机”之后,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永胜教授以《合作共赢、共创未来,为商贸流通领域培养更多高级专业人才》为题作了闭幕发言。他认为,越是环境不利,越要冷静对待;越是条件艰苦,越是机遇潜伏。只要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积极探索转型模式,全力加强渠道建设,有效开展市场营销,钢贸企业就一定能够化解当前的危机和风险,迎来明媚灿烂的发展春天。
大会所提交论文与各位专家发言的观点基本一致。与会的钢贸企业领导人纷纷表示,要以此次中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论坛为契机,在专家观点与论文观点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钢贸企业所面临的形势,研究当前商贸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业界沟通,凝聚专家智慧,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商贸流通企业走向成功之路,推动中国商贸流通行业迈上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