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规则》评价结论与展望

2011-02-19 12:41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比价经济学出版社

第五部分 《规则》评价结论与展望

一、《规则》制定与实施的评价结论

通过对《规则》制定和实施的理论基础、法律政策依据和实施效果的分析,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一)关于《规则》制定的评价结论

(1)《规则》的制定是对药品价格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2)《规则》在制定目的、计算方法、规制剂型和规格的差比价系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可行性。

(3)《规则》的制定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解决我国药品价格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对优化药品价格体系,构建和谐的价格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4)《规则》的制定运用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药物经济学、药剂学、技术经济学、价格学等学科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法律政策依据。

(二)关于《规则》实施的评价结论

(1)《规则》的实施有力地规范了药品价格秩序,缓解了药品价格体系扭曲的矛盾,促进了和谐价格环境的建设。

(2)《规则》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提高了社会对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认可度。

(3)《规则》的实施提高了政府定价行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降低药品定价的行政成本,提高药品定价的行政效率。

(4)《规则》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促进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矛盾。

(5)《规则》的实施对于新药研发形成了合理的利益诱导机制,鼓励制药企业不断向自主研发方向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制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规则》是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在总结我国药品价格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价格法律法规为依据,借鉴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思路与方法,运用价格关联性原理形成的一种药品价格规制方法。《规则》是对药品定价方法的一种创新,是对药品定价方法体系的完善。在药品价格体系中,药品的差比价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阶段,《规则》既能够有效地规范药品价格行为,也可以在药品价格管理的长期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地规范药品价格行为,稳定了医药市场的价格总水平,保护了药品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药品价格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是对药品价格政策的有益完善和发展,对完善药品价格体系、构建和谐的价格环境、促进医药产业和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由于人们在长期的日复一日的枯燥日常工作中往往缺乏新鲜感,心理疲惫、工作拖沓,因此造成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工作效率低下。为了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能够更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有效促进管理工作的落实。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用人行业都在深入研究激励机制,而将激励机制应用在医院后勤临时工的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升临时工工作的质量[1]。

二、《规则》存在的问题

《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规则》在制定和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规则》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社会各界对《规则》缺乏充分的了解。

(2)在适用范围上,《规则》对专利药、原研制药、生物制品和中药等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剂型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全面。

(3)《规则》的代表品遴选还缺乏统一的规范,代表品的遴选标准仍不够明确,代表品的权威性在《规则》的执行中并未完全体现。

(4)一些药品的差比价系数与成本和效用的规律不尽吻合。

(5)《规则》实施后,缺乏权威、统一规范的药品差比价数据处理系统。

三、几点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课题组向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对《规则》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展对药品差比价代表品的遴选标准和程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高代表品遴选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研究制定药品代表品目录,以保证按代表品计算的价格能够代表该药品价格的总体情况。

(2)深入研究现行药品差比价体系中药品定价成本与疗效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药品差比价系数的合理性。建立差比价系数的动态调整机制,增加《规则》的弹性。

(3)根据既要积极又要慎重的原则,适当扩大剂型差比价范围,成熟一个扩大一个,尽可能地避免《规则》在实际运用中出现较大的矛盾。

(4)进一步开展研究和优化《规则》在专利药和原研制药、生物制品和中药的适用性,以健全和完善药品差比价体系。

(5)将药品的差价水平和比价系数作为最高标准,以便与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这种上限管制模式相匹配。

(6)组织开发与《规则》对应的药品差比价数据处理系统,以提高《规则》执行的行政管理效率和监测分析水平。

(7)进一步加大《规则》的宣传力度,提高《规则》在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公认度。同时,要加强《规则》的国际交流,扩大《规则》的国际影响。

(8)加强对《规则》实施情况的跟踪调研,动态地评价其实施效果,并对《规则》实施效果进行区域比较和国际比较,多角度地综合评价《规则》的综合效益。

四、课题研究展望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限制,课题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价格数据调查中,课题组主要调查了中药和化药,对于生物制品的调查偏少;由于药品价格变化较大,关于医药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数据还不够充分,因而《规则》的综合效益评价中产业贡献率、经济贡献率和社会贡献率等方面的量化的综合评价难以开展。随着相关方面研究条件的逐渐成熟,上述这些方面可在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的通知》发改价格[2005]9号

[2] 胡善联,杨莉,陈慧云.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3-25

[3] 孙树华,蔡宁. 药物经济学与医药产业[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3

[4] 孙利华. 药物经济学与新药研究开发[G].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6-61

[5] 孙树华,蔡宁. 药物经济学与医药产业[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1-5

[6]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5]605号

[7] 陈文,胡善联. 药物经济学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J].中国医药导刊,2000,2(4)∶48-50

[8] 旺仔. 药品价格虚高“谜底”[J].价格与市场,2004,(8)∶4-7

[9] 杨立人,邱仲琴. 药品市场价格研究[J].价格与市场2004,(6)∶24-25

[10] 张渝,孙午兴. 药物剂型破坏是医药资源的莫大浪费[J]中国药业,2003,(12)∶57-58

[11]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07/16/content 6383245. htm

[12] 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http∶//medi.ce.cn/yiyao/gjgc/zwhd 200505/11/t20050511_61018.shtml

[13]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http∶//www.sipi.com.cn/yk2005/06 06-19.html

[14]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07/16/conten _6383245. htm

[15] 东方医药网. http∶//www.chinamsr.net/News/hangye/200702 20070227113519.html

[16] 张雷,沈克慧. 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探讨[J]. 药学教育,2007,(3)∶4-6

[17] 宋瑞霖. 我国制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分析[J]中国药房,2004,(11)∶650-654

[18] 崔雅丽.药品市场特性与价格管理[J],价格月刊2001,(12)∶3-5.

[19] 任俊生. 论准公共品的本质特征和范围变化[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9)∶ 54-59

[20] 曹现强,王佃利. 公共管理学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9-30

[21] 雷华.规制经济学理论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3,(6)∶84-89.

[22]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0

[23] 杜传忠.激励规制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3,(2)

[24] Alfred E. Kahn.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 [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1998

[25] 卢凤霞.药品价格管理国际比较分析(上)[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6)

[26] 卢凤霞.药品价格管理国际比较分析(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7)

[27] 罗伯特·H.弗兰克.微观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29-135

[28] 曼昆.经济学原理[M].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8-61

[29] 罗伯特·H.弗兰克.微观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82-84

[30] 崔福德.药剂学[G].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6

[31] 孙利华.药物经济学与新药研究开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5

[32] 崔福德.药剂学[G].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3] 张汝华.工业药剂学[G].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34] 陈洁.药物经济学(第一版).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5] 陈正刚.价格原理与应用[G].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29-60

[36] 曹现强,王佃利. 公共管理学概论[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70-171

[37] 陈洁. 药物经济学(第一版)[G].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8] 苗金萍.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评述[J].甘肃科技纵横,2004,(6)∶104-106

[39] Tirole, Jean.1988.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40] 骆品亮.产业组织学[G].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

[41] 芮明杰.产业经济学[G].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2] 丁焕峰.技术扩散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5)∶95-98

[43] 刘富华,李国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劳动生产率[J].科学学研究,2005,(8)∶555-560

[44] 冯邦彦,李胜会.结构主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6,(5)∶54-56

[45] 马颖.论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思路[J].世界经济,2002,(4)∶24-38

[46] 王耀中,刘舜佳. 基于前后向关联分析的外商直接投资于技术外溢[J]. 经济评论,2005,(6)∶31-35

[47]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0/21/content _1135402 .htm

[48] 刘亚琴. 医药商品学[G].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49] 中国人大网 法律释http∶//www.npc.gov.cn/npc/flsyywd/node _1793.htm

[50] 胡昌暖. 价格学[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263-265

[51] 胡善联,杨莉,陈慧云.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3-25

[52] 陈文,胡善联. 药物经济学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J].中国医药导刊,2000, 2(4)∶ 48-50

[53] 卫生部部长高强:六大原因导致看病贵看病难,人民网,http∶//politics. people. com.cn/GB/1027/4119230.html,2006年02月19日,转引自《中国青年报》

[54] 王国华.论药品政府定价中的社会平均成本[J].中国物价,2007,(7)∶24-27

[55] 王国华. 药品定价量化指标研究的价值分析及若干原则建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6)∶36-37

[56] 陈燕平,王国华,李金生. 药品差比价规则与药物经济学评价比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2)∶36-37

致谢:《药品差比价问题研究》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委托课题组承办的专题研究。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价格司领导,特别是郭剑英处长对课题研究思路、研究重点、理论基础、法律政策依据等方面给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值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本项研究得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陈文教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郭剑非副教授,中国药科大学邵蓉、张尊建、周建平、高向东教授。陈永法、常峰、李洪超老师,以及部分省、市、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主管药品价格的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部分省市卫生、医保、药监、工商、纠风办等部门、药品制造和经销企业和医疗机构积极配合课题研究中的相关调查,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研究数据,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完成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帮助;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特别是施文副总裁、朱宁总监、李珊、陈惠莉、李静经理等对此项研究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支持,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卞曰塘、金中坤、周玲、丁丽,南京工业大学郭麦平女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于璐,德国维腾/海德克大学(Witten/Herdecke University)硕士研究生陈果,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硕士研究生赵宸为本研究做了大量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值此,我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猜你喜欢
比价经济学出版社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我等待……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公式调整法和基准比价法结合的PPP项目调价研究
国际能源比价分析
比价的江湖
石油工业出版社
生猪和玉米价格对猪粮比价影响程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