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衰落了吗——基于马克思主义对金融资本主义政治的分析

2011-02-19 10:30:28陈周旺
治理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总统

□ 陈周旺

距离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已经两年有余,不过危机本身尚未过去,其影响更是持续发酵,后果难料。关键问题在于,次贷危机表面上是一次金融危机,其背后蕴含的政治含义更是耐人寻味。对次贷危机的解读,也就不能仅仅停留于经济层面,而应深入到政治层面,这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论金融资本主义的政治保守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认识到金融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的保守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本身是分化的①Avner Cohen,“Divided Capitalism and Marx’s Concept of Politics”,in Political Studies,1995,XLIII,即分化为工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在早期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工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是伴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的,当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金融资本主义将取代工业资本主义成为主导性的力量,这个阶段就是垄断的资本主义阶段,也就是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剥削的逻辑已经高度完备化。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业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曾经扮演过革命的作用,这一方面是指在人类现代化的过程中,工业资本主义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指在政治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工业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结盟,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旧政权。“在这一切的斗争中,资产阶级都不得不向无产阶级呼吁,要求无产阶级援助,这样就把无产阶级卷进了政治运动。”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2页。马克思以法国为例,进一步揭示了这个问题。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执政,工业资产阶级扮演了十分革命的角色,迎来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但是,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金融资产阶级取代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政权,真正的工业资产阶级这时候成为官方反对派。马克思指出:“在路易-菲利浦时代掌握统治权的不是法国资产阶级,而只是这个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集团:银行家、交易所大王、铁路大王、煤铁矿和森林的所有者以及一部分与他们有联系的土地所有者,即所谓金融贵族。”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7页。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对于无产阶级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只有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铲除封建社会的物质根底,并且铺平无产阶级革命唯一能借以实现的地基。”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5页。与之相比,金融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是完全对立的,它处于生产系统之外,在政治上是保守的:“金融贵族,不论就其发财致富的方式还是就其享乐的性质来说,都不过是流氓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社会上层的再生罢了。”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0页。

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逻辑,他指出,“货币资本与工业资本或生产资本相分离,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和其他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的资本主义剥削逻辑,在金融资本的统治下达到了最大化和完备化④《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80页。。列宁认识到,金融资本的统治在政治上具有反动性质:“金融资本和垄断到处都带有统治的趋向而不是自由的趋向。这种统治趋势的结果,就是在一切政治制度下都发生全面的反动,这方面的矛盾也极端尖锐化。”⑤《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9页。据此,列宁认为金融资本主义统治的帝国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最高的、腐朽的阶段。

金融资本主义支配下的政治,所贯彻的逻辑是控制和垄断,呈现出保守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所有权方面普遍实行股份制,通过上市公司制度向社会募集资金,使企业股权分散化,表面上看社会经济权力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但是真实的结果却是金融资本控制力的强化。原来需要50%以上股份才能控制一个企业,在股份制下只需要2%就足够了;同样数量的资金可以控制比以往更多的企业和资产。第二,在社会结构方面产生了一支庞大的中产阶级队伍。由于资本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管理阶层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生产和管理的流程。然而这支中产阶级队伍不是独立的,而是依附于金融资本主义。他们不是拿自己的薪水,而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购房、购车等,从而达到中产阶级的消费水准。他们的生活水平不是建立在真实收入的基础之上,因此在享受中产阶级生活之时往往巨额负债,被金融机构束缚了手脚而不得不仰人鼻息,在政治上也趋于保守,丧失抗争动力,倾向于支持现有秩序。第三,在政治制度上,实行由代理人掌权的代议民主制。金融资本主义的政治特征就在于金融资产阶级从不直接统治,而是通过民主选举等隐蔽的方式寻找代理人来掌握政权,实现自己的利益。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中就已经明确指出,路易·波拿巴反动政权是资产阶级直接统治失败的结果,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资产阶级意识到由代理人来进行统治,是最有利于资产阶级本身利益的,原因很简单,在代议民主制度下,金融资本的统治更加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更能强化金融资本主义的合法性。

二、金融资本主义支配下的美国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西方国家的领头羊,它一方面透过建立北约、在全球范围驻军、开发性能优越的武器等手段,确立其军事霸权,另一方面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来构筑其金融霸权。这样,美国就把传统的军事霸权与全新的金融霸权集于一身。美国将实体工业向全球转移,这一转移推动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浪潮,同时也促进了美国本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金融业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美国资产阶级的利润主要来源于金融资本收益和技术垄断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在全球范围内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同时又通过不断自我仿制来延续知识产权,就成为维持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

与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相对应的是,美国政治本身也迅速走向保守,并且越来越趋于集权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保守主义的政治理念。里根政府伊始,新保守主义在美国抬头。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有两个:在经济学上是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主张实行所谓自由主义的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在政治哲学上是列奥·施特劳斯学派,强调美国是文明的化身,美国应该向全球推行西方的普世价值,如果有哪个国家胆敢违抗,美国有权对其进行打击。①参见德鲁里:《列奥·施特劳斯与美国右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在国内,新保守主义主张减税、削减福利项目、扩大信贷规模;在国际上,新保守主义主张攻击异己,强行推广、移植美国的政治价值。可见,新保守主义的内政外交政策无一不是服务于金融资本的利益。

第二,逐渐丧失代表性的两党政治模式。以萨缪尔·亨廷顿为代表的一些美国政治学者,致力于鼓吹美国的两党制的优点,认为它既体现出民主,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持政局的稳定。事实上,相比于欧洲国家的多党制,两党制真正用意在于后者。美国的两党政治模式建立在多数决的选举制度基础之上。所谓多数决就是“胜者全得”,一个政党只要在选区中获得过半数的选票就可以包揽该选区的议席。多数决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一个“稳定的多数”,即无论如何投票,当选的政党都会获得半数以上的支持,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据美国政治学者唐斯考察,两党政治模式往往导致“政策趋中”,也就是两党的政策取向越来越趋同,都力求取悦中间投票者②参见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而中间投票者在政治原则上一定是“摇摆不定的”,否则的话,两党轮流执政就不存在了,政治人物正是以此来控制政治议题和政策输出。2004年总统大选,布什与克里两位候选人无论政策、出身、教育背景、从政履历都十分相似,由于他们都曾经是耶鲁大学顶级精英秘密社团“骷髅会”的成员,有人哀叹美国政治回到了“精英贵族统治的时代”。两党政治模式将金融资本主义代理人政治的控制逻辑发挥到了极致,但结果是政党与选民的疏远,政党的铁杆支持者的利益在选举中反而被忽略。政党完全沦为竞选的工具,其表达民意、聚合利益的政治功能丧失殆尽,所谓民主也只剩下一个外壳。

第三,越来越擅权的总统。二战后历任美国总统,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寡头的支持,相应地就在政策上予以回报。正如托马斯·戴伊在《谁掌管美国》中指出的那样,金钱往往成为美国总统选举的主要决胜手段,谁筹得的竞选经费多,谁就容易当选美国总统。现任总统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竞选耗资6亿多美元,破了美国总统选举的纪录。金融寡头不仅可以送候选人上台,而且可以保证总统的实权。英国工党政治学家拉斯基很早就指出,美国总统制的特点就在于总统权力的个人化色彩浓厚,每每强人当总统,总统的权力就大③参见拉斯基:《美国总统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原因在于,美国的议员都要对选区负责而不是对政党负责。总统的政策要得到落实,就必须寻求国会三分之一以上议员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建立在反复讨价还价的基础之上的,而总统讨价还价的资本,就在于总统能否获得强有力的金融资本的支持。一旦总统获得了充分的支持,总统就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美国的总统制为总统的擅权提供了非常大的制度空间。小布什任内,总统几乎说一不二,例如以反恐的名义迅速通过《爱国者法案》大肆侵犯公民的隐私,轻易地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顺利推行各种能源政策和金融救市计划等等,这都充分体现出总统权力的独大。

第四,集权化的美联储。众所周知,美国联邦储备局是被金融寡头所操纵的中央银行,从某种意义上,美联储权力的独大,反映的正是金融资本主义的垄断性统治。随着货币政策取代财政政策作为主要的经济调控手段,美联储已经成为掌握美国经济命脉的要害部门。作为“市场神话”的体现,美联储以人事独立和预算独立为标榜,实际上成为与美国联邦政府平起平坐的权力机构。问题在于,美国总统的任期只有4年,美联储主席的任期则长达14年;在权力行使上,美联储也与总统不同,不需要与国会议员谈判,它的权力是独大的。在1993年克林顿政府任内,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可以罔顾民意压力,连续七次调高再贴现率。可以说,美联储的权力之独立和专断,已经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以至于格林斯潘一度被认为是“经济沙皇”。当克林顿总统骄傲地宣称美国是“历史上最悠久的民主国家”之时,真正掌管美国人国计民生的权力部门——美联储,却毫无民主色彩可言。

总而言之,美国在不断追逐霸权的同时,也在逐渐背离自己所宣扬的自由主义民主的一套政治价值理念,这就导致了美国实力的衰落,次贷危机不过是这一场持续的衰落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罢了。

三、美国实力的衰落

随着布什政府的集权化统治的加强,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实际上都在无可挽回地急剧下挫。

所谓“硬实力”,主要是指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二战之后,美国集世界军事中心和世界经济中心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但是日本和欧洲战后崛起的同时,美国却连续惨遭“滞胀”危机,其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不断下降。由于热衷于通过自我仿制来延续知识产权,美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不断下降,技术专利的中心已经从美国逐渐向日本和欧洲转移。随着美国长期的贸易逆差,世界各国对美元失去信心,大量抛售美元兑换黄金,导致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而最终导致尼克松政府放弃了美元的“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土崩瓦解。进入二十一世纪,美国经济的寒冬依然没有过去。布什政府末期面临两大经济危机,一是由于伊拉克战争、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所导致的能源危机,布什总统甚至声称美国“正面临着70年代石油禁运以来最严重的能源短缺”。二是次贷危机,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坏账导致了金融危机,引发一系列企业破产和裁员。当美国试图寻求盟友支持来渡过金融危机的同时,意味着美国的经济中心地位已经荡然无存。阿瑞基在他的名著《漫长的20世纪》中指出,世界经济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日本,而美国只保留了其军事中心的地位。①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中文版序。这意味着美国霸权模式已经倒退回最原始的水平。

然而,即便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也遭到普遍质疑。美国著名学者沃勒斯坦尖锐地指出,“九一一”恐怖袭击表明,号称世界第一号军事强国的美国,根本无法经得起一次普通的恐怖打击②沃勒斯坦:《美国实力的衰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美国学者拉什曼指出,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的战争轨迹表明,美国打大战的能力越来越下降,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小,对手越来越弱,间歇期越来越长。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再组织新的战争。另一方面,拉什曼指出,由于军火商利益的操控,美军不断更新自己的武器装备,这些武器的性能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昂贵,但是实用性却越来越差。更要命的是,武器系统的更新不断地将资深军人排除出部队,因为他们无法适应和掌握新式的武器,这使军队的凝聚力和士气都大打折扣③Richard Lachmann,,“Mismeasure of the State”,work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2004.。

随着美国“硬实力”的下降,越来越多美国学者认为美国的全球竞争力重心应放在其“软实力”上,也就是冀望于美国的自由民主价值理念的感召力。这些美国学者和政客仍然沉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和平演变”策略导致苏东垮台的美妙回忆之中,但是他们忘记了,几乎同一时间,美国所做的事情却是在海湾地区不断炫耀武力,展示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的强大威力。“九一一”恐怖袭击以来,美国以反恐名义,在国内通过《爱国者法案》对公民的通话进行窃听,肆无忌惮地侵犯公民隐私;全球范围内则不分青红皂白地发动对阿富汗、伊拉克的军事侵略,进一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渗透,并且不断对一些异己国家发出战争挑衅,这些政府行为都不过是在强化美国作为一个庞大“利维坦”的现代国家机器形象。美国的军事霸权引起了强烈反弹,世界上反美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逐渐争取到道义上的支持,即使是美国的欧洲盟友,也在一方面与美国保持距离,另一方面致力于推广以欧盟为样板的政治价值来与美国竞争。可以说,布什政府将美国的“软实力”已经挥霍殆尽,美国交给世界的国家形象无非是一个黩武的暴力机器形象,这一形象使美国苦心经营多年的自由民主政治价值黯然失色,甚至变成了一个讽刺。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意识到,美国已经逐渐脱离了世界,她声称在任内要“让美国重新接触世界”。但是无论如何,美国实力的衰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总统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斯总统确认明日辞职
环球时报(2022-07-12)2022-07-12 17:13:56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恶搞”总统成追捧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1:59
总统害羞了
环球人物(2017年19期)2017-10-26 12:26:53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总统过生日
环球时报(2009-10-28)2009-10-28 10:01:53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军事历史(1996年5期)1996-08-20 07:21:18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军事历史(1987年1期)1987-08-20 0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