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笛 江苏联合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基石提升卫生护理类院校的整体实力
陈笛 江苏联合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
本文在社会物质利益至上,金钱价值观日益膨胀,速成主义泛滥这一时代背景下,从一个医校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阐述自己对于人文素质培养这一平凡话题的思考,结合当前卫生护理类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和对策。同时以另一个层面拓展、引申出人文素质培养不能仅局限在卫生类院校这一教学范畴,而应以长远发展的思维方式全局考虑,将人文素质培养这一思考性话题在教育界引起普遍重视。
人文素质;卫生护理;整体实力
人文顾名思义就是特定生物—人所具备的文化,也是我们人类的文化。从原始社会至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便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和结晶,人文不仅体现的是传统文化领域中的继承,更是对于优良传统的创造、吸收、推广和改进。当然每一个国度,每一个专业领域都有其特定的人文性、先天性,但归于一点都是基于人文素质的后天培养和吸收。
人文素质是在得到传统文化熏陶获取知识体系和社会职业技能的框架范围内,对于自身素质的一种综合体现。同时也是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在人文领域所具备的综合品质和达到的发展程度。[1]从某种意义来讲,所具备的人文思想、人文知识并不代表你一定具备人文素质。在我国的传统医药护理培养领域,人文素质的培养更能彰显出其重要性和特殊性来。
1.1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修正当前时代背景下对于从医教学领域中某些道德缺失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人文发展方面内容日益简单化、功利化。各类行业中都出现了过分倾向于拜金主义和速效性的状况,在医学教育领域也不乏类似现象出现。同样也是道德框架体系范围内,对于道德感、责任感、价值观认同的扭曲。素质的体现可以理解为从医职业中所需具备的医德。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以传统的手法和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内涵和结晶,教化从医教学者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宗旨,弥补因社会背景冲击下,缺失的“教书育人、医病救人”等优秀的价值观认同。
1.2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卫生护理类院校办学宗旨的具体体现
医者服务的宗旨和目标是治病救人、普济苍生,而一所卫生护理类高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更多的南丁格尔,是将一个行业、一个领域、一个国家的卫生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当然目前很多高校只注重了生源的多少,而不注重成就了多少,可以说是违背了当初的办学宗旨和理念。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使一所学校重新审视自己决策中对于宗旨和目标的考量。可以将自身发展的理念与传统人文中的优秀传统进行融合,正确认识自己所处行业中的作用和位置,使自己更“健康”的发展。
1.3 人文素质培养是从根源上给予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灵魂洗礼
任何一所高校都希望自己是培养名人的摇篮,是出大师的殿堂,而学生往往是大师的源头。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表明无论是大师或是学生,他所具备人文素质其实都是不尽相同的,是类同而不是量同。所以从源头开始注重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从心灵的启蒙状态,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荡涤心灵的污垢,是培养一个大师的首要选择。
1.4 人文素质培养是提高学校所贯彻校风、学风的重要基石
每所高校都有其校训、校风、学风,这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如南通体臣卫生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校训、校风、学风分别是“厚德、砺志、博学”,“求先、求新、求实”,“敏学、慎思、笃行”。虽仅寥寥数语,但其实也包含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对从医者、教育工作者所具备人文素质的要求和写照。加强素质的培养不仅能使民族几千年来的人文结晶延续和发展,而且是在这所高校校风严谨、校训务实上的更好体现和风采展示。
1.5 人文素质培养是对当前大时代背景下各类职业操守的重要铺垫
各种职业都有其职业操守。从医教学者的职业操守是将历史传承的人文中对于从医者的基本素质,以一个规范的教育者的职业操守,教育给我们学生。“医乃仁术、为人师表”,所以从医教育者是一种双重职业操守。人文素质培养是可以将各类职业操守进行完美诠释和总结。这也是人文素质所蕴涵内容广泛性所决定。
诚然每所医药护理类院校的教学宗旨和办学理念中都曾或多或少的关注过人文素质的培养,但往往其具体的实效性不尽如人意。就目前各类医药护理类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
2.1 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开设的课程、专业比例相对不足
如今卫生护理类高校设置的课程中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等各类实用型课程比重偏高,过分注重于实际操作和业务专业知识的培训导致了人文素质培养等类似课程数量的进一步压缩。就我校为例人文课程学时数只占总学时数的1.8%~8.4%,平均为4.2%。
2.2 学生毕业后,在人文素质继续教育方面的缺失
现今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仅仅注重了形式方面的完整,而却忽视了内涵的建设,即人文素质的继续教育方面缺失。学生毕业后流向社会,往往进行继续再教育的比例不高,而再教育中的部分学生中往往只进修的课程以临床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内容为主,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
2.3 师资队伍中,在教师人文专业教学领域方面的热情不断衰减
教师在人文专业教学领域中往往是照本宣科,而无自己课程内容的改进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的目标往往只满足于学生拿学分,完成课程学时。这种现象也往往导致了学生被动接受培养和学习,产生抵触和怨言。反过来这种教学氛围又造成了教师敷衍了事、教完大吉的恶性循环。
2.4 配合人文素质教学课程的软硬件严重不足
任何生动的教学课程都需要软硬件的辅助,小到黑板、粉笔,大到教室、多媒体都需要为其一门专业课程完善其配套的软硬件设施。类似人文素质教学方面的课程本身其拥有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定义,通过一些软硬件配置来加以辅助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对及时理解人文素质的精髓也是有帮助的。
2.5 在社会大背景冲击下,导致了目前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学而无用的言论泛滥
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当前社会背景的驱使下,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泛化而无精确的教学规划。社会上目前的主流价值导向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根本目标是大相径庭的,从而造成人文素质培养学而无用的尴尬局面。
3.1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基点,总结、完善、拓展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作为医药护理类高校人文教育一部弥足珍贵的生动教材,是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从加强中国优秀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基点,以历史传承为命脉,在继承一切优秀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弘扬时代精神,才能准确、正确、精确的把握人文素质的意义和目标。
3.2 以加大推进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为手段,提高人文素质课程在整个卫生类高校课程总数中所占比重
在课程设置体系中,可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增设古代哲学、古典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与此同时还可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开设古代名医著作研读等课。规范学生职业素质,从而达到课程设置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将人文素质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得到重视和落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养成。
3.3 以不断改进、创新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生动性为兴趣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态度的激情和活力,同时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人文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教与学,教师不应是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更应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思想上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并贯彻教学过程始终。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乐于接受,产生学习兴趣。而不是被动强加或是完成教学而教学,这样会产生教学互动的良好局面。学生愿意学,教师认真教。
3.4 以不断完善人文素质教学课程的软硬件为条件,脱离教师教学“单口秀"的尴尬局面
目前各类卫生护理类高校都不乏大楼和高等级的实验室,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各校对于专业领域研究方面的投入和重视。但相反也表明对于人文教学方面的投入是忽视。当然人文素质教育所需软硬件设施可以有压缩的余地,或许可压缩一个投影仪、一盒文学欣赏的磁带,但仅凭教师“一张嘴”是不能够将人文知识内容以生动、形象方式灌输给学生。
3.5 以尝试学习为就业等实用型观点为根本,利用高校“产、学、研”功能,扭转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被动局面和滞后性。
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应尽量与实际相结合,如今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很多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就业现象较多,如一味将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脱离社会背景,说大话、讲空话,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个体上应在人文教育的同时,结合当前时代情况,引用古代观点进行阐述、评判。同时可适当表明自己的态度,引导学生素养的正确养成;整体上应利用卫生护理类高校的“产、学、研”等功能,让学生在实习中学会做人、做事。尽量将学到的人文素养体现在学习、工作和生活[2]。
3.6 以卫生护理类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为平台,突出本校的重点人文特色,结合人文素质教育的传承性,大力弘扬本校的人文精神
一所高校的人文底蕴是以该校的办学理念和创立宗旨为母体,卫生护理类高校的人文特色是医病救人的人文精神。卫生护理类高校应充分利用这种精神来构建校园文化氛围,突出体现这种校魂。通过弘扬历代医药护理人文精神的博大精深,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优秀人文精神的熏陶,增强对所学专业、所从事实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对就读学校的荣誉感,更好地营造本校人文环境。
3.7 以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院”为目标,认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各项活动,推动卫生护理类高校的整体实力
本着以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院”为目标,态度上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艺术选修课、文学讲座、文艺晚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抓住创设“名医大讲堂”等各种学术交流的契机,真正以人文素质推广为铺垫,将卫生护理类高校的整体实力推向一个崭新层面。
[1]张勇.论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贵州工业高校学报,2007[2):
[2]14~2[2]陈瑜.构建适应就业需求的护理人文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2):451~453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