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鑫,吴恒威
(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信息化时代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
——以厦门PX项目民意表达为例
罗鑫1,吴恒威2
(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厦门PX事件是信息时代条件下政府恰当处理民意表达的典范,PX事件表现出一些新特征,如:电信、传媒、网络等技术设备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必要条件;政府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对公民政治参与意见予以及时回应等。这个事件的成功解决对公民政治参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包括应打造高效电子政府,实现政府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应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文明化等。
公民政治参与;信息时代;PX事件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完善民主制度、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信息时代条件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政府运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也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许多新的渠道和条件。厦门PX事件就是在信息时代条件下政府恰当处理民意表达的典范,对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厦门PX项目事件”源于台湾企业芳燝有限公司投资的化工项目,该项目早在2004年2月就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选址于沿海特区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对外合作重点工程。2007年3月,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赵玉芬提出:PX是极其危险的化学物质,一方面它极易导致癌症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极易导致婴儿畸形,而PX工程距离厦门市中心和著名的旅游景区鼓浪屿只有7公里,距离新开发的“未来海岸”居民区也只有4公里,非常危险,必须拆迁。赵教授还在“两会”期间联合了另外104名政协委员,向政府提交了一项提案,建议暂缓厦门PX项目建设,重新选址勘查论证。这个情况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起市民的兴趣,专栏作家连岳在自己的博客《连岳的第八大洲》上发表了《厦门人民这么办!》的文章,对厦门市民应该怎么做提出了12点建议。5月27日关于海沧PX项目的议论不绝于耳,“有没有收到短信?”已经成为厦门市民那段时间见面的寒暄语。他们所说的短信指的是:“翔鹭集团合资已在海沧区动工投资(苯)项目,这种巨毒化工品一旦生产,意味着厦门全岛放了一颗原子弹,厦门市人民以后的生活将在白血病、畸形儿中度过。我们要生活,我们要健康!国际组织规定这类项目要在距离城市一百公里以外开发,我们市距此项目才十六公里啊……”而在这条短信之前,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呼声的场所。在厦门市著名的网络社区小鱼社区、沿海特区某市大学的公共BBS上,关乎PX项目的帖子总会吸引数以万计的点击率,“保卫厦门市”、“还我蓝天”的字眼屡现网文标题。5月30日,厦门常务副市长召开了一个非常简短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缓建PX项目,并启动公众参与程序,广开短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件等渠道,充分倾听市民意见。从6月1日上午起,部分厦门市民手缠黄丝带走上街头,聚集在市政府前“散步”,有些市民的散步持续到下午2时许,当日下午厦门市政府紧急召开5分钟的新闻发布会,称当时项目已经停工,正在重新环评,时间在半年以上。12月份,通过公开随机抽号方式产生的100名与会代表中的首批49位代表参加了《厦门市重点区域(海沧南部地区)功能地位与空间布局环境影响评价》座谈会,座谈会气氛热烈又不失理性,半数以上的代表反对在厦门搞PX项目建设。12月中旬,有100名市民代表参加的海沧南部环评座谈会召开,没过几天就有消息称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已决定PX项目不在厦门市投建。
首先,信息时代条件下,电信、传媒、网络等技术设备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必要条件。在PX事件中,广大民众取得最终胜利,信息技术设备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网络发挥了很大作用。网络信息传递具有即时性、广泛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平等性等特征,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渠道,从而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参与热情;网络方便了公民收集和综合信息;网络有利于公民利益的表达和民意的聚集,有利于民众的召集。PX事件中,在当地媒体对提案只字不提的情况下,能够使民众得到信息、了解这个事件,能够号召民众参与“散步”活动,都与现代电信、传媒、网络等技术设备分不开。
其次,政府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对公民政治参与意见予以及时回应。在该事件中,虽然当地政府对于公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和民意的表达采取了不作为的态度,但是对公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活动没有一味粗暴地对待,而是以一种开放、务实的态度予以引导和处理。在PX事件中,对于公民的反对意见,当地政府不是简单粗暴地对公民的建议予以压制和封闭,而是采取随机摇号的方式选取代表,通过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讨论;对公民的“散步”活动,当地政府也没有当作“不稳定因素”粗暴对待。正是由于政府抱着正确的态度积极引导,使得政府在该事件中也有赢分。
再次,市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时刻保持理性与克制,这是PX事件民众取得胜利的最关键的因素。PX事件中没有出现民众非法参与的过激行为,除了与政府开放、务实的态度有关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公民自身的理性和克制,其中精英阶层对民众的指导对于公民有序参与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教授袁东星对市民建议:“公民讨论PX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是合法的事情,大家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连岳在他的博客中也给厦门市人民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如果你有BLOG,上论坛,请转载这篇新闻《厦门百亿化工项目安危争议》;转载国内合法发行的报纸上的新闻也不是罪,你不会被抓的;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长可数十万言,短则只需‘我不同意’四个字;只要你让你身边的人都知道这件事以后,厦门之死你就没有责任了。”可见在这个事件中,精英阶层在不断地鼓励民众采取行动,但同时又提示民众不要有过激行为,正是社会各界采取公开、理性、互动的探讨模式为重大决策进行了有益探索。包括著名专栏作家连岳先生在内的厦门市民本着积极的态度参与事件,一方面导致整个事件向良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公民政治参与更具现实操作性:厦门市民的“散步”方式和平、理性,“散步”之后没有在街道上留下垃圾,也没有损坏公共财物。
最后,厦门PX项目影响的公共性和广泛性使精英人士与广大公众结合在一起。因为厦门PX项目涉及环境污染问题,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翔鹭集团一旦使(苯)项目投产,就意味着在厦门全岛放了一颗原子弹,影响的不只是沿海特区某市的某个社区或某个阶层,而是整个厦门市,每个市民都是潜在的受害者,所以包括全国政协委员、大学教授这样的社会精英人士会站出来反对PX项目建设,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广大民众被唤醒,“民意也就被召集起来,在共同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环境的利益作用下,社会精英人士和广大民众相互配合、相互联合,共同影响政府的决策过程,同时也正因为有了精英人士的参与,这次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才能不失理性”。
PX事件中,公众有序参与,厦门当地政府顺应民意,作出将PX项目迁址的决定,赢得了公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从公民政治参与角度来讲,这的确是一个成功案例;从政府决策角度来讲,也不失为尊重民意、科学决策的典范。可以说,在厦门PX事件中政府与公众获得了双赢,PX事件更大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是信息时代条件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成功例证,对于我们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政府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打造高效电子政府,实现政府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高效电子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监督,提出支持和批评意见。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摆正态度,将政策信息公布于众,并及时将相关事件的真相通过网络公布出来,不能隐瞒相关信息,做到公开、透明。比如在PX事件中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在PX项目启动建设之前就应该将该项目的建设计划公布于网络,这样既能做到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又能促进政府科学决策。
其次,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信息化工具在政治参与中的强大功能,建立与公众的互动协商机制,引导公民有序合法地参与政治。信息化社会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是互联网、手机短信、QQ论坛、微博等信息化工具也给政府制造了更加复杂的决策环境。我们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因此,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取利去弊,高度重视信息化工具的强大作用,站在有助于危机化解的立场,顺应公众需求,对事件进行有效解决。
再次,应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文明化。这是PX事件给我们的一个正面启示。每个公民都拥有合法参与公共决策的权利,这也是公民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意识也是一种主人翁意识。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目的是对政府提出善意的建议和批评,是对当政者予以监督,而不是要与之全面对抗,更不是要围攻政府或者煽动叛乱。在PX事件中,连岳的《厦门人民这么办!》告诉厦门市民要做到发扬主人翁精神和保持理智的结合,市民们在“散步”行动中也确实做到了这点,没有发生过激行为,为自己争取了有利条件。
最后,将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纳入公共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是公众政治参与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建立服务性政府的要求。为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立法,可以放宽对民众表达民意的限制,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规范政府行政权力,从而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英国宪政学者詹宁斯曾说“哪里有高度的民主,哪里就有充分的合作。”PX事件告诉我们,只有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充分保障公众的各项权利,才能降低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小明.网络化背景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透视〔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孔雪辉.论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
〔4〕韩承鹏.信息化时代的政治参与〔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5〕徐黎明,姜艳艳.论网络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J〕.理论探讨,2008(4).
〔6〕柴宇平,陈永森.政治科学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7〕魏星河,等.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李国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9〕马天南.厦门PX事件:公众参与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J〕.通讯,2007(5).
〔10〕李金河,徐锋.当代中国公众政治参与和决策科学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徐美珠,李竹宇.网络时代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障碍及消解〔J〕.甘肃理论学刊,2006(1).
〔12〕高菊.论和谐社会的网络文明〔J〕.社会主义研究,2007(1).
〔13〕刘文.论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14〕尹娜.论有序政治参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15〕田科瑞.网络时代的民主〔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6〕展明锋,刘玉慧.作为“政治社会化媒介”的网络〔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17〕王合家,成跃.扩大政治参与与政治和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
〔18〕徐美珠,李竹宇.网络化视野下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3).
D621.5
A
1009-1203(2011)05-0109-03
2011-08-05
罗鑫(1987-),男,福建连城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9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吴恒威(1986-),男,福建古田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梁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