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2011-02-19 00:40:57张纪南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特长重点信息

□张纪南

注意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张纪南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只有比他人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才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怎么提高学习效率?各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个人体会是五句话十五个字:善筛选、抓特点、咬重点、挤时间、用为先。

一是善筛选,就是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是学习的基础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前我们是找书看,现在媒体已经发展到了第五种,有海量的信息,有书看不过来。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如何筛选有用的信息?

(一)运用浅阅读方式。每天面对成堆的信息和各类书籍,不可能都仔细阅读,这就需要改变阅读方式。与传统细细阅读、慢慢品味的阅读习惯相比,有专家将快餐式、浏览式、跳跃式的阅读称之为浅阅读。名著通俗本、普及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一定程度说明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向浅阅读转变。浅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在有限时间内初步了解大量信息点,从中筛选出重点内容再深读、细读、精读。

(二)运用别人筛选成果。现在大部头的书,除一些非常重要的,一般很难有时间从头到尾读。我主要看文摘、书摘、报摘,电视里的信息集锦,这些都是别人帮你摘好的,对这些内容,有些你觉得重要的,再去把相关的资料找来,往深处抠、往下延伸。

(三)运用搜索工具。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作用具有无限潜力,点几个关键词,需要的信息一下就罗列出来。《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列举现在碾平世界的十大动力,其中一大动力就是信息搜索服务。大家常说,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我个人觉得可以说搜索引擎改变了学习。所以,要想在学习上有什么重大的转变和突破,学好用好搜索引擎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一个领导者、决策者,广泛收集、占有信息,才能有的放矢、科学决策。我有个体会,叫“广纳而独行”,就是做任何事情先要“广纳”,把相关信息都采集到,把各种意见都征求到,把所有资料都找全,做出科学决策后,要有“独行”的果敢、果断,“不撞南墙不回头”。但“独行”的前提必须是“广纳”。

二是抓特点,就是把特点、特长、特色的东西找出来,这是学习的关键

抓特点,从哲学的角度看,就是抓矛盾的特殊性。有特点、特色、特长的东西,才更有价值,抓住这些东西,才抓住了关键,抓住了有价值的东西。我在地方工作的时候,经常下去搞调研,习惯问“三点”:第一,你这地方的特点是什么,跟别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把特点说出来了,说明你把区情、县情了解清楚了。第二,亮点有哪些,你觉得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比别人好的,引以自豪的,一招鲜的,这可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也看干部对工作能否说出个道道来。第三,难点在哪里,一方面可以了解干部个人有什么难处,帮助他解决;另一方面也看看他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投入,对所在地的发展是否清醒,知道难处在哪、攻关点在哪、出路在哪,哪些需要上级和有关部门支特。这三个问题说清楚了,说明这个干部比较清醒,我们该掌握的信息也都掌握了。学习过程中,把这些有特点、特长、特色的东西找出来、抓出来,要学习、了解、掌握的情况就有了,其它时间就节省了。特点、特长、特色就是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的概念,从一个地方的工作来讲,先得把特点的东西抓准,然后把特点的东西变成特长,把特长的东西做大、做强,最后形成一个地区的特色。

如何抓特点?要做到“三发”,即发问、发掘、发现。首先是你会不会发问,常言道,“问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符号”,从问问题开始,你问什么问题,问到什么环节上,很考验个人的能力和眼光;其次是你善不善发掘,把更深、更有价值的东西发掘出来,触及根本,触及实质;最后是你能不能发现,深化对问题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咬重点,就是对特点中有价值作为重点的、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问题要花足够的时间咬下来,这是学习的要领

有句话叫“咬定青山不放松”。我觉得这句话说得还不够,不仅要咬住不放,还要咬下一块肉来,尽量能够有所收获。毛泽东同志说,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对关键问题,不只是把特点找准,而是要把重点筛出来,咬住不放,花时间、下功夫啃下来。这个问题不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的问题都绕不过去。在重点问题、关键问题上,能不能有所收获,就看你咬劲足不足。学习也好,讲话、讨论问题也好,由于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条件有限,决定你通常都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想把所有的东西都说全、都照顾到不可能。我有个体会:“要想全,必漏短。”本来想要增光添彩,反而露短出丑。所以,要心无旁骛地咬重点、啃重点。同时,在咬的过程中必须想全、想细、想具体、想到万一,才能把重点咬下来。这也是辩证法。

四是挤时间,就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能够做到“一心二用”、一时多用,这是学习的窍门

人们常讲: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我要说的不是一般意义的“挤”,还有另一种“挤”的概念。现在科技发达后,“一心可以二用”,一时可以多用,就是干这件事的同时,还可以干那件事。现代科技手段能把很大的信息量,压缩在一个极小的芯片中,存储在很小的MP3、MP4、IPad上,随时听随时看,跑步时带个耳机,或者跑步机前放个视频,边锻炼边听边看东西。我见过一个美国老太太,游泳时也带耳机。可以搞个流动资料包,放些文摘、书摘、录好资料的MP3、MP4、IPad,等人、等车,甚至陪会时有点时间随时看看。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心二用”、一时多用是可以做到的,关键是你自己要不断地发掘,“挤”出一片新天地。

五是用为先,就是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这是学习的目的

用是学的原动力和持续动力。学习知识是为了用,要想用为先,学习时就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如何才能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用、更快地用、更方便地用。我个人有个习惯,笔记本上面总留一些空白,专门记平时觉得能用的观点、数据、事例、警句等,方便随时找来就用。学习要和实践互动。在用的过程中才能悟出更多的道理,学习中才有更多的动力和办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前我们讲“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是贬义的,就是说没学懂、没弄清楚之前就去用了,但有时候还真得这样学。即使学得不是很牢固,也不是很扎实,在某种情况下也要想办法用。比如学习外语,有的人提倡把语法学好再练习说,结果很多人到国外后都成了“哑巴”。国外有些专家提倡,哪怕说错误百出的语言,也要说。李阳的疯狂英语,他的讲法叫“享受丢脸”(英文是Enjoy losing face),只要多说、“多丢脸”,就多进步。我觉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学用相长,指的就是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只有在用的过程中才能悟出更多道理,才能有更多积极性,提高更快。坚持学以致用,学习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学习的原动力、后续动力也就出来了。

说到这里,还要讲另外一句话,最重要的是学来学去,最后都得消化,变成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我国著名教育家、毛泽东同志的老师徐特立非常形象地说过一句话,“不管你吃的是牛肉、马肉、猪肉,最后都要变成自己的肉”。这句话很通俗,但也很实在。不注意消化,没得到营养不说,还闹肚子,损坏了身体。

(本文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张纪南同志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第8期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动员讲话中关于“学习方法”部分的录音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贺文赞)

猜你喜欢
特长重点信息
重点推荐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中华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48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今日重庆(2017年2期)2017-03-04 01:59:12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重点报道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3
重点报道
中国火炬(2015年1期)2015-07-25 10:26:24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LED照明在井冈山特长隧道的应用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