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升 山东省东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从企业所需员工素质看当下教师素质要求
王东升 山东省东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当前教育发展如何都回避不了的话题。可以说,作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教师队伍建设再次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当下的教育领域里,普遍存在这样的一些感慨:现在的年轻教师,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处世自私,分外的工作不愿多干,干则要“工钱”,如在办公室里,打扫卫生之类的事,是年长老师主动来干,年轻人享受是理所当然的;不少老师只顾当前个人利益,毫不顾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一旦得不到,便可能采用一些让人想不到的方式去争取,如把攻击对方的言词发布到网络上公布于众等,少了些静心反思的空间,去思考一下此事之所以发生的缘由和可能性;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唯唯诺诺,不敢承担责任,怕得罪人,少了些老前辈们的执著、追求与坚守……
以上现象是每与同事闲聊时的感触,也是在现实的管理中遇到的一般现象,常常为了上述现象感到困惑而陷入深度思考中。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往往人们只把这种教育与培养落实在学生身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也许就是这个道理。但是,长期让我们忽略的是,还有我们的培养人和教育人的老师们,目前,同样应该对他们实施“素质教育”,为什么加班加点屡禁不止,为什么体罚心罚学生屡禁不止,为什么因教师心理问题而侵害学生的案件时有发生……。我们的不少家长为什么选择择校这一无奈之举,说句实话,有谁还敢把孩子送到劣质学校去啊!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这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的一段名言。俗话说,庸医杀人,其实庸师也杀人,只不过庸医残害的是人的身体,庸师杀的是人的智慧。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个天才的孩子,只是因为遇到了一位糟糕的教师,便泯灭了他的天才,从而变成了一个庸人。而教学的对象是人,教育人的事情是不允许失败的。好的教师能让人一生幸福,不好的教师则能让人一生痛苦。
可见,一个教师的素质决定着自己学生的命运,决定着中国素质教育在学校是否能顺利实施。目前的不少学校,在纷纷研究推行各种素质教育的同时,却比较容易忽略自己老师们的素质要求,在感叹老师越来越难管的情境里,学校却在慢慢造就一批批的庸师。
最近,我有意关注了一下一些优秀企业的选才标准,给我启发很大,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的不就是这些素质吗? 我们在管理老师和聘用老师的时候,应该注意关注和运用这些素质要求。
道德品质:人无信不利,企业无信不昌,如今许多知名企业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的首位。华硕电脑中国业务群品牌总监郑威认为:企业开展校园招聘,有意要去培养、磨炼、打造一个人,因此可以接受一张没有工作经验的白纸,但道德品质却决定了这张白纸材质的优劣。一个成熟的企业在招聘用人时,考虑更多的往往是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尤其是诚信意识、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文化认同: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笔试阶段引入性格测验或心理测验这一单元,凸显出企业对于毕业生性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视,而这归根到底,都是企业衡量毕业生是否认同企业文化、能否顺利融入公司文化的标尺。企业所期盼的员工,不仅要能力出众,更要认同企业文化。如果想加入该企业,就要使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吻合,以便进入企业后,自觉地把自己融入企业团队中,以企业文化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企业尽职尽责。
敬业精神:优秀的企业,尤其是世界五百强企业非常注重实效、注重结果,因此敬业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培训发展部总监鲍明刚认为,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发展和人才市场供求结构的变化,具有更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以及根据现实环境调整自己期望和心态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生于“80后”的毕业生往往没怎么经历过挫折,面临竞争压力时,往往适应能力不足,容易对工作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因此会让人觉得他们不够敬业。工作态度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成果,有良好的态度才有可能塑造一个值得信赖的形象。
团队意识:团队意识即是让若干细丝拧成一根绳的意识!古人有断一指容易,断十指难的古训。如今优秀的企业都很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将之视为公司文化价值之一,希望员工将个人努力与实现团队目标结合起来,成为可信任的团队成员。
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认为,根据团队利益至上的原则,个人英雄主义必须永远服从于团队利益。但个人英雄主义往往是提高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动力,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需要具备一些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但必须在维护团队利益的前提下,发扬个人英雄主义。
创新思想:企业需要那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创新是赢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李开复在给中国高校学生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仅仅勤奋学习,在今天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学和自修,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时时不忘创新,以创新推动实践,以创新引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研发出卓越的产品。”
应变能力:企业需要那种具有高度灵活应变能力的人。听得认真,写得明白,看得仔细,说得清楚,叙述准确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另外,企业是一个活生生地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实体,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这就需要员工具有应变能力,能灵活地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学习能力:这里的学习能力并不等同于毕业生在学校里所取得的专业成绩。“终身学习、成就终生”。只有不断吸收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才能成为有潜力可挖,有发展前途的员工。
某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示:“我们公司不苛求名校和专业对口,即使是比较冷僻的专业,只要学生综合素质好,学习能力强,遇到问题能及时看到症结所在,并能及时调动自己的能力和所学的知识,迅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制定出可操作的方案,同样会受到欢迎。”
以上只是列举了几项比较重要的企业员工所需的素质。大家都明白,当代教师的任务已经大大拓展:信息爆炸,就要培养学生选择、分析和澄清问题的能力;变迁加速,就要培养学生批判思考、作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意见交换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素养,实现教师德育专业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展示自己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和人格魅力;学生才能沐浴在智慧的课堂中,获得知识的洗礼、心灵的滋养、精神的升华,从而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我认为,目前教师队伍建设最为紧要和根本的是改善教师实现发展的生存环境,切实保证教师专业自主权,让教师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投身于学校变革实践,提升教师发展自觉。要想达到这种高度自然的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借鉴优秀企业招聘人才、使用人才的文化理念,来研究当下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创设使教师科学成长的时空和机遇是不失为有效的策略和途径。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