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公共图书馆图书利用率

2011-02-18 21:11:00谭发军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13期
关键词:藏书馆藏利用率

谭发军

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信息参考部,吉林市 132001

如何提高公共图书馆图书利用率

谭发军

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信息参考部,吉林市 132001

若要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不仅要创新图书馆服务理念,而且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藏书结构,掌握读者阅读倾向和规律,开展多元化、深层次的服务等。

公共图书馆;图书利用率

图书利用率的高与低,可以直接反映出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成效,它既是读者对馆藏图书筛选的结果,也是对馆藏图书的评价,是衡量图书馆为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标准,因此,馆藏图书利用率是衡量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标志之一。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愿与同仁们商榷。

1 创新图书馆服务理念

美国图书馆学大师谢拉说:“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全部工作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目前公共图书馆那种固定不变的常规型服务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只有创新服务,积极倡导和推行适应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服务理念,才能使公共图书馆走上良性的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就是图书馆免费开放。公众免费进入图书馆,免费获取知识,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图书馆平等地向公众开放,检验着一个城市和国家的人文精神与气度。2007年,杭州市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免费开放。2011年2月14日,文化部、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目前免费开放已在全社会取得共识。免费开放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立科学的馆藏结构

构建符合本地实际藏书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结构是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拥有足够的读者所需的文献信息是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的前提。公共图书馆主要是为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图书馆文献信息必须与读者需求、本地区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馆藏应按需调整结构,按读者层次和数量的变化加以完善,调整和扩大文献收集的学科、类型和载体等方面的范围,努力提高文献信息搜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做到门类齐全、比例合理。图书馆的藏书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而且必须保证质量。保证藏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藏书采访工作,建立优化的藏书体系。藏书的补充应以本馆藏书体系、读者需求、社会发展等为依据,坚持以读者需求为主,适当照顾全面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有本地特点的藏书体系。

3 了解和研究读者,掌握其借阅规律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来自社会各阶层。各种职业、各种年龄的人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他们的阅读需要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群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时也比较集中地阅读某些相同的图书,一时这些书刊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怎样处理和分析读者阅读需要和兴趣的阶段性,这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分析掌握读者阅读的心理,将读者的长远需要和集中需要予以区分与结合,合理组织好藏书,去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3.1 学生读者群。现时期学生阅读带有一定的功利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中学生的升学压力依然很大。因此,学生的阅读越来越呈现出功利化的特点,如为了找工作而阅读,为了专门的考试而阅读。于是,图书馆那些实用性很强的书籍往往深受大学生的青睐,中学生则喜欢教辅书和工具书,而那些人文性很强的书籍、学术性的书籍自然就被冷落了。

3.2 少年群体读者。少年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图书馆应选择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图书、音像资料等。指导青少年学会利用各种文献,促进学习,培养青少年有一个正确的阅读倾向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3 普通读者群主要以中老年群体读者。据有关资料统计,中老龄读者以阅读小说、文史、传记、医疗保健、电脑类书籍及报刊资料为主。针对上述特点,公共图书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如建立中老龄读者阅览室;购买适合老年读者的有关类别的图书、报刊资料;对于身体条件不好的老龄读者,采取预约借书、登门送书、亲自取书的服务方式等。

3.4 研究型读者群。科研人员担负一定的研究任务。科研人员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上,在图书的品种类型、范围、时限、深度等方面,均超过普通读者的需求,掌握了他们需求心理和需求内容,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馆藏文献服务。

4 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多元化、深层次的服务

4.1 努力做好图书宣传、导读、推荐工作

4.1.1 在馆内设置新书浏览窗或新书展示点,以方便读者直接翻阅,决定取舍,进一步达到提高图书利用率的目的。

4.1.2 建立新进图书专架,对利用率高、周转速度快图书如:公务员、研究生等各类考试用书、时尚休闲、畅销小说、计算机应用等图书,采用模糊管理,先集中管理,当借阅一段时期后再按类归位上架,方便读者借阅。

4.1.3 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向没有阅读倾向的读者进行推荐与引导。

4.1.4 定期对读者开展利用图书馆教育,求得读者的支持与帮助。

4.2 重视收集读者需求信息

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是满足读者对图书文献的需求,所以,图书馆应具有较全面的图书文献,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不同的读者在利用图书的过程中会认识文献的内容及其参考价值,他们的意见对图书采访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4.2.1 图书馆应定期在图书借阅部门印发《新书推荐统计表》,并定期把读者意见分类整理,首先解决最迫切的问题,让图书馆更加吸引更多读者,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

4.2.2 设立读者协会。接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图书馆图书采访等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畅通图书馆与读者信息沟通渠道。

4.2.3 对读者各种反馈资料要定期要存档整理,以便知道图书的利用率。

4.3 专业信息导航服务

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和读者需求日趋专业化的情况下,图书馆要肩负起专业信息导航的作用。对internet上的专业信息进行选择和组织、评估和利用,提供自己创建的适合读者需求的网上信息。建立各种专业数据库。

4.4 利用图书馆联盟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图书馆联盟的建立为其读者范围的扩大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馆际间资源共享,图书馆间应相互联合成立图书馆联盟,建立联盟图书联合目录。任何一个读者通过联盟联合目录都可以查询并利用其他各馆的馆藏资源,同时图书馆也将其读者群体从一个扩展到其他高校和单位。因此对于馆藏图书中利用率偏低的那部分图书,可以通过将其加入联盟联合目录,实现联盟内的馆际共享,将其读者范围扩大到整个联盟内,以此来提高这部分馆藏利用率。

4.5建立专业馆员制度

专业馆员也称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内既具有某一个学科专业背景,又有丰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为相应专业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的产生,加快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传递和交流,提高了馆藏资源利用率,对专业文献需求量大读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最新的专业信息,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文献保障,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学术水平。这一点已被美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充分证明。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尽快建立专业馆员制度。

总之,公共图书馆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变图书馆管理理念,在馆藏质量较好的基础上,掌握读者阅读倾向和规律,创新服务模式,在满足社会对信息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的利用率。

[1]阎志成.优质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7-9

[2]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

[3]任艳芳.基于长尾理论提高高校图书馆馆藏书刊利用率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22-24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3.074

谭发军(1963-)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学系,馆员,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信息参考部。

猜你喜欢
藏书馆藏利用率
馆藏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07:32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18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做好农村土地流转 提高土地利用率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9
珍惜每一本藏书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9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文物春秋(2014年2期)2014-12-24 21:23:05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天一阁文丛(2014年1期)2014-10-13 08: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