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艳君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扬“三平”精神 促师德建设
卢艳君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近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提出的“三平”精神成为河南媒体和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引起教育界的强烈共鸣。在当前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越来越高,教育外部环境日益复杂,教育任务更加艰巨的情况下,高校教师肩负的责任愈来愈大。“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的内涵不是“平凡”、“平静”和“平常”,而是“伟大追求”、“满腔热血”和“极强烈责任感”。它既是教师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其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三平”精神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和发扬光大,而要使“三平精神”在广大高校教师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急需将弘扬“三平精神”与高校师德建设相结合,切实促进师德建设。
“三平”精神;内涵;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近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提出的“三平”精神成为河南媒体和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引起教育界的强烈共鸣。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在当前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越来越高,教育外部环境日益复杂,教育任务更加艰巨的情况下,高校教师肩负的责任愈来愈大。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教师一直处于一种期待与失望、尊敬与鄙弃相裹挟的职业尴尬境地,这使很多教师失却了本职业原有的尊重感、使命感和满足感,部分教师淡化甚至放弃自己作为教师所应承担的神圣使命,而仅仅将教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细细品之,“三平”精神的内涵不是“平凡”、“平静”和“平常”,而是“伟大追求”、“满腔热血”和“极强烈责任感”。它既是教师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其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三平”精神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和发扬光大,要使“三平精神”在广大教师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亟须把弘扬“三平”精神与高校师德建设相结合,切实促进师德建设。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要求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永葆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甘于平凡但不甘平庸,有无私奉献的远大志向。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肩负着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而崇高的历史使命。教师职业的崇高就体现在平凡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是教育工作的主色调。为了实现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的伟大追求,教师必须从小事着手、从细节做起。教育无小事,教师每天都要备课、教课、批改作业、参加学生活动等。这些琐碎小事对学生来说是成长中的大事,如果处理得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害学生的心灵,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处理每件平凡小事,都应有伟大的追求。一些教师在平凡中创造着伟大,因平凡而伟大,恰恰在于他们有远大的追求。只有每位平凡教师都有远大的追求,才能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教育工作是无止境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感情、时间和精力,乃至毕生心血。“百年树人”的工作性质注定了教育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的成就与学生的一生发展连在一起,这更需要教师拥有超越功利的清高和拒绝浮躁的淡泊的伟大追求,也需要教师默默奉献的品性和矢志不渝的坚守。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他们的工作平凡却不可或缺,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要“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如今,在教师队伍中,有些人忘却了教育的本真,也有些人难耐教育的寂寞,他们大都在繁华世界里不屑于教师工作的平凡与琐碎,忽略了教师职业的伟大与神圣。教师承担着塑造民族未来的历史重任,不能仅仅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还要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一名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虽然会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会缺少一些令人羡慕的名誉地位,但同时也在收获着其他职业所没有的幸福和感动。比如,教师节接到学生们送来的鲜花、节假日里收到学生们问候的短信,这是一个教师最大的快乐。教师要学会感恩,有了感恩意识,才能在经历困惑、痛苦后仍无怨无悔,才能甘于立足平凡岗位,端正职业态度,把平凡的人生与伟大的职业追求联系起来。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曾经激励多少教师为了崇高的教育事业而甘受清贫,默默奋战在教育第一线。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让教师远离了喧嚣和浮华,促使他们在淡泊名利中积极进取,在清苦平静中乐观向上。让我们坚守住这份平凡,怀抱终身从教之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伟大的追求必须用满腔热血去实现,而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要求教师要有平静的心态和平实的作风,把内心勃发的工作热情与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紧密结合起来,满怀激情而又认真扎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力争创造出一流业绩来。
满腔热血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先决条件。教育事业作为一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有所不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饱满的热情,永远激情常在,用激情感染学生,才能培养学生追求上进的心境。“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要求教师保有平静心,做到淡泊明志,并不是要教师满于现状,而是重在强调教师需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为事业倾情投入的精神境界,在平静中酝酿蓬勃向上的激情,在平静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追求,即在宁静中致远。
年复一年的教学生涯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漫长而滞后的教育成效又容易消磨掉教师的职业满足感。要当好一名教师,不仅要敬业更要乐业,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敬业心而无乐业心,敬业心很难持久,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样道理。唯有乐业者,才能真正地敬业。“工作好辛苦!”这种抱怨,谁都曾经有过。只有从工作中寻找到乐趣,才会有激情和干劲,才能取得好的工作成绩。为了履行教书育人的艰巨使命,教师必须在平常中始终不渝地追求乐学、敬业的境界。
教育需要满腔热情的人,需要将工作中的奋斗拼搏看作人生的快乐,同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是良好师德的体现。教书是教师最本分的工作,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仅有高尚的情操和饱满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精通业务,肯于钻研。“学高为师”,博学多才对一名教师来说很重要。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钻研,才能不断充实、提升和完善自己,只有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者只能被社会淘汰。常言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并且这桶水是不断流动、不断更新的有源头的活水。教师在学习、研究中提高,在提高中给教学以养分。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中,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享受教学相长的快乐,还能获得科研上的进步,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没有责任感的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极强烈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是平庸的。“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要求教师对教育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保证,如果教师没有责任意识,就难以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职责,有了对国家、社会、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驱动自己有所作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质朴的话语,诚挚的道理,教书是为了育人。教师的工作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作为教师切不可只教书,不育人。而要达到育人的目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有慈母般的爱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师者的教育理念、精神境界、人格形象、治学态度和行为方式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学”,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之本。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教师必须用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时下,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越来越高,大学生群体是备受人们期盼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群体,而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感普遍缺乏和淡薄,与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刻,大学生责任感的有无、强弱与高校教师有着直接的关联。高校教师要主动承担起“教不严,师之惰”的责任,要对大学生有责任心,关心爱护他们,在教会他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着重培养他们如何做人处事,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善于用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激发学生责任,用崇高信念、远大理想培养学生责任,用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增强学生责任,用诚实做人、守信办事树立学生责任。
教师的工作平凡、职业崇高、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伟大的追求、满腔的热情、极强烈的责任感,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孜孜不倦地追求,倾情做好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只有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三平”精神,切实将“三平”精神的实质融入到自身的师德修养之中,力做“三平”教师,才能有效地推进师德建设。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9.094
2011年度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三平’精神文化内涵研究”(SKL-2011-767)
卢艳君,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