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学芝,魏 强
(1.浙江理工大学 体育教研部,浙江 杭州310018;2.浙江工商大学 体育工作部,浙江 杭州310035)
“变则通,通则达”具有深刻的哲学道理,也具有广泛的寓意。中国教育发展几千年,经过教育教学模式与体系的形成——稳定——变革——再形成的盘旋式提升。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R.G.Havelock)教授曾对“教育改革”作过如下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6]”。定向运动从1983年走进中国大陆以来因其“在森林、河山、植被中完成的阳光体育运动”的特点,在学校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究其教育教学的当前态势,基本秉承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传授方法,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传统性。因此,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的角度切入进行定向运动的革新性教学,由阶段体育转变为终身体育,从注重运动技能转变为人体健康,从学科主义转变为人本主义,向以“人”为本的生态体育教学转变[3],形成生态体育运动平衡链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极大发展。
生态体育源于古代“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是当代体育活动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体育与环境之间矛盾的产生而形成的[1]。生态体育体现了自然——人——体育的和谐统一。定向运动是运动者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按照地图上规定的顺序在最短时间内依次找到标绘在地图上的各个点标。
笔者认为从生态体育的角度,定向运动可用天、地、人阐解,“天”为自然环境,“地”为地图,“人”为定向运动中的人、具有社会性的人。天、地、人三维的完美整体状态即为定向运动的最高境界。
生态体育体现的是人类、体育、环境的相互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具体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和谐在内的整体动态和谐[2]。定向运动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两个维度,生态体育观表现为运动场所的原生态性、定向运动发展的科技与绿色并行性;定向运动的人文性视野;定向运动发展的社会和谐性。
中国高等教育从21世纪开始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的需求随之膨胀,出现了以高教园区为代表的大规模校园建设,从而造成生态资源的非故意性破坏。同时,高科技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定向运动的不断前进,但有失绿色环保的生态平衡。
生态体育为定向运动教学冠以全新的理念:绿色与科技并行。定向运动为“绿色”赋予新的内涵:教学资源的原生态性、合理化使用性;高科技教学技术及及教具的环保性。
2.1.1 生态体育视角下定向运动教学的生态性资源。定向运动以拥抱自然、融入自然、回归人的野性而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将定向运动课程的教学场所局限在本校的校园中造成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知疲劳、视觉疲劳。结合学生不同发育期的特点及生长规律,突破传统性教学场所的限制,不断以新的教学环境刺激学生的大脑学习中心区。中国教育建设呈现出以高教园区为特点的建筑规划,科学、合理地实现资源共享是节约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需求,也是定向运动教学“绿色”理念的突出表现。定向运动教学通过增强校际间的交流,教学场所、教学地图共享扩展学生的教学空间;学校周边的配套设施比如休闲公园,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性、新鲜性,又能为公园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为游人提供娱乐性的观赏,为定向运动的社会化奠定基础,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做好铺垫。
2.1.2 生态体育视角下定向运动教学的绿色科技性。生态化体育是动态的、持续性的,体育科技在推动体育学科向前发展的同时,须凸显其在绿色环保方面的价值,这将有利于生态体育的前瞻性发展。定向运动教学中先进的教育技术及高科技教具须在“绿色”理念基础上,“绿色”理念是引导科技前行的指挥棒。
首先,定向运动的原始教学技术及教学用具相对简单,手工绘制的地图、点标旗及手动的打卡器就能完成教学。手工绘制地图往往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手动打卡器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不但教师无法准确判别学生打卡的顺序,而且学生打卡时需要的纸卡不能循环使用也是对纸张资源的浪费。采用先进的电子打卡系统节约纸卡,绿色环保。其次,要勇于尝试新鲜的事物,在比较中鉴别真知。手工绘制地图是费时、费力的课前准备阶段,为了在专业定向地图完成前有一定阶段的缓冲期可尝试采用卫星地图进行定向教学。卫星地图搜索简便,地图显示详细,可作为初期定向的大胆尝试,并在不断的尝试中总结经验。
从我国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到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核心思想,无不体现出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拓展定向运动人文视野,由生理化的体育竞技观转向人文化的体育健康观,能深切表现对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构建和谐融洽、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定向运动教学人文环境。
2.2.1 定向运动教学手段体现人文性。定向运动教学与学校的历史人文环境紧密结合。定向运动是运动者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按照地图上规定的顺序依次找到标绘在地图上的各个点标。地图上点标的标识为直径0.7c m的单圆圈,点标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注。这样的教学虽规范但缺少人文性。将各点标用学校的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历程及学校人文建筑等的名称作为各点标的标注,既促进学生对学校人文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学校荣誉感。
定向运动教学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定向运动学习的能力可归纳为奔跑能力;读地图、分析地图能力;地图与实地对照能力(即地图上图例的三维立体化能力)。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特长差异性较大,因此,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专业、个体差异性等将学生分班、分类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力,体现教学的人文性关怀。在初、中、高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每层根据学生的专业及个体差异再平行分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为定向运动的人文性教学增添色彩。
2.2.2 定向运动考核体现人文关怀。奥林匹克运动高举“更高、更快、更强”的旗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发扬扬帆树帜,这是运动场上无数英雄们共同谱写的崇高竞技精神;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旗上环环相扣的五环不仅象征了五大洲人民的心心相印,更昭示了运动的人文精神。竞赛是运动的形式,运动中的人文精神是凝结赛场的灵魂。奥林匹克运动的形式与灵魂渗透到定向运动考核中是至尚、至真、至美的境界。竞技比赛中运动员兴奋剂的使用剥夺了人的健康权;裁判的恶意偏颇有失比赛的公平;与对手的恶语相向及破坏比赛规则造成了对人与规则的不尊重。定向考核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比赛中运动员坚守竞赛的公平、诚信原则:不替考,不提前勘察场地,不借助交通工具。尊重对手、遵守竞赛规则:和对手友好、善意相处,不蓄意打扰对手,不接受别人比赛信息帮助和提供帮助给别人,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定向运动主要培养运动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快速做出反应、敢于创新的能力。考核比赛中发挥坚毅、果敢、创新的精神是对人文性的深层次诠释,学生内涵与外延文化的双向发挥是定向运动教学考核的目标。
体育社会化作为体育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进入体育的社会化,即人们依靠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性因素参加体育活动;二是通过体育进行的社会化,即人们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掌握体育的价值规范,培养社会角色,发展身体素质,促进个体形成与发展的个体社会化过程[5]”。
“在当代,随着在野外广阔的‘陆域’、‘水域’、‘空域’等大自然中进行的‘休闲体育’、‘体育旅游’的蓬勃兴起,这种以健康为目的、崇尚自然、追求和谐、实现个体全面发展和生活充实的户外体育[4]”能进一步激发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现实生活的热爱。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源头,因此,做好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培养学生及大众的终身体育观念是体育社会化及社会体育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是实现体育运动社会化的基础,定向运动教学中改变教学过程中重竞技轻过程的教学思想,注重教学过程中体育知识、锻炼意识、行为习惯的逐步渗透。同时,以定向运动的娱乐观赏性为着力点进行社会化教学。校外进行定向运动教学或比赛竞赛激烈、场面热烈,具有很高的可观赏性、娱乐性,公众在娱乐中认识定向、并有兴趣参与体验定向是定向运动迈向社会化的转折性一步。
3.1 通过校级合作实现定向运动教学的高校资源共享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实现教学资源生态化,以改变学生视觉疲劳、认知疲劳的现状,刺激学生大脑学习中心区,增强学习效果。
3.2 统筹兼顾绿色环保的理念、持续性发展的视角,勇于探试、鉴别高科技技术及产品的教学应用性,做到不乱用、不排斥。
3.3 拓展定向运动人文视野,从定向运动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方面切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性关怀,构建和谐融洽、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定向运动教学人文环境。
3.4 淡化定向运动教学技能的竞技性,突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及锻炼的行为意识,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链接桥梁。同时注重定向运动的社会影响性,提升定向运动的社会功能,促进本项目的社会化。
[1] 刘莉莉.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中的生态体育发展之研究[J].体育世界,2010(3):68-69.
[2] 孟丹.走向“天人合一”的城市文化生态观[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3):31-34.
[3] 杨薇.推进高校体育人文创新教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9):60-61.
[4] 严旭峰,等.社会体育道德的伦理学定位及其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29-32.
[5] 雷震.中国体育社会化前瞻[J].体育文化导刊,2008(2):22-24.
[6] 陈志刚.论中国教育的改革走向[J].htt p://www.chinavalue.net/Blog/318581_CP_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