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华 董强
淮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安徽淮北 235000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探析多媒体课件评价的原则
余英华 董强
淮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安徽淮北 235000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多媒体课件应该由谁来评价?课件评价的标准是什么?针对这个基本问题依然众说纷纭。只有按照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统一性评价和多样性评价四个相结合原则,才可能对课件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此外,应该建立起与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体系相适应的课件开发体制、激励机制,以提高课件评价对教师进行课件开发的引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评价;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该由谁来评价?课件评价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已有很多研究,温承志等在《国内外课件评价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一文中认为:在评价主体上,学者们倾向于多主体评价;在评价标准上,学者们倾向于建立一个避免评价指标过细或过简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并提出博采众长,广泛吸纳;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继承发展,开拓创新的评价思路。[1]58-61笔者认为,在实际课件评价中,这个思路还过于笼统,只有按照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统一性评价和多样性评价四个相结合原则,提高课件评价的可操作性,才可能对课件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客观评价主要是对课件内容的科学性和课件制作的技术性进行评价。内容的科学性指紧扣教学大纲,内容正确,表述规范,整体上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学重难点突出,案例典型等。制作的技术性指开发软件选择恰当,操作简便快捷,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安装方便,运行稳定,没有错误链接和无效信息,把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教学案例、素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图像、声音清晰,声画同步等。
主观评价主要是对课件制作的教育性和艺术性进行评价。课件制作的教育性是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体现了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客观规律,即:要体现教学目标,把握学生接受的递进性和学生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对课件的驾驭和对课堂的主导,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设置不同的案例和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获取知识等。课件制作的艺术性是指课件的整体布局、色彩、声音、构图、视频等的安排上要协调,符合审美基本原则,同时在动画的安排上不能喧宾夺主。例如个别课件中插入了大量和教学内容无关的gif动画作为点缀,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教学内容转移到了这些动画,影响了授课的实际效果。教育性和艺术性的评价可能受评价者的个人偏好而有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笔者把这部分评价作为主观评价。
在课件评价体系的设定过程中,研究者往往追求评价的纯客观性,而忽略了评价的主观性。客观评价应该尽量做到定量分析,量化指标;主观评价则可以采取定性分析,以评价者的主观感受为评价标准;并做到客观、主观评价的统一,避免课件评价指标过于细化或过于笼统的缺陷,形成一个较公正的综合性评价结果。笔者认为,做到二者相统一的途径有三个:一是评价课件服务于教学的程度。即:课件的内容与形式是否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能中看不中用。二是评价课件的实际使用效果。无论制作多么精美的课件,如果在教学效果上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达不到教学目的,那么这个教学课件就是失败的课件。三是评价体系中设定不同的权重。适当提高客观评价权重,降低主观评价权重,使得评价结果尽可能少地受评价者个人偏好影响,从而达到更客观、科学的评价目的。
以前的课件评价大多通过组织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好的教师进行集中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不全面,原因是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目前,为了使课件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多媒体课件评价大多采取了一种综合性评价的方法,即注意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评价主体还应该引入课件制作者、使用者、同专业教师和学生。
教师评价主要包括专家评价、课件开发者评价、课件使用教师评价与同行评价四个方面。四个方面的评价侧重点各有不同。专家评价大多是对课件本身的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进行综合评价,但这种评价方式缺乏课件专业性和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评价。因此,专家评价中可以结合公开课、下班听课等方式对课件进行综合评价。课件开发者评价主要侧重于课件开发的技术性方面;课件使用教师评价可以通过教师教学总结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填写多媒体课件评价表的方式,主要侧重于课件的专业性,即:课件能不能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真正辅助教学等方面;同行评价一般是在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时对课件进行的评价,主要侧重于课件教育性评价,对课件的整体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评价稍微欠缺。这四个方面的评价可以使用同一张评价表格(教师用表),加权计算出平均分(具体权重见下),则教师评价的结果就会比较公正客观。
从学生的角度评价,主要是从教学效果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上能不能获得充分的信息,课件能否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枯燥的理论趣味化等。这种评价方式目前仅在每学期学生评教中涉及“多媒体课件使用效果”一项,比较笼统单一,建议单独制作学生用多媒体课件评价表,结合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张林教授认为,学生评价占总评分的10%,学科教师的评价占总评分的40%,多媒体教学专家的评价占总评分的50%。[3]笔者认为学生评价的比重稍轻,具体可作如下调整:教师评价权重可以设定为0.8(其中专家评价权重为0.4、课件开发者评价权重为0.1、课件使用教师评价权重为0.1、同行评价权重为0.2),学生评价权重可以设定为0.2,这样可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避免评价的单一性,实现评价的整体性。
静态评价是指上文提到的各种评价,主要是在某个具体时间点对课件制作和利用水平的评价;动态评价则是对课件二次开发的难度和推广使用的程度进行评价。当教学内容改变或者有更新的案例时,多媒体课件应该满足课件使用者可实时更新课件内容的需求,这样的课件才具有推广的价值。
目前对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侧重于静态评价,对动态评价关注较少。笔者认为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原则非常重要,它应该成为评价多媒体课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增强对多媒体课件的动态评价,引导教师重视课件的可二次开发性,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避免课件的重复开发,提高课件的共享程度。目前,对于同一门课程,不同学校之间还没有实现资源共享。这主要是出于对版权的保护,也涉及经济利益。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专家开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件,每门课程的课件光盘定价较高和二次开发较困难等问题,远未推广使用,同时各高校也都在开发思政课多媒体课件,没有形成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另一方面,课件的二次开发可以满足教师在使用课件教学中体现个性和针对性的需要。
多媒体课件开发者多使用Microsoft Office套件中的PowerPoint软件,也有少数使用Author ware和Flash等软件。因为使用PowerPoint软件不需要专门培训,而且课件的修改也非常容易实现,而使用Author ware和Flash等软件需要一定的计算机专业基础,成本较高,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其操作难度较大,导致课件二次开发速度较慢。[4]因此,笔者建议在开发出PPT课件后,使用AutoPlay Menu Builder软件进行课件的整体封装,其效果丝毫不亚于一些专业开发软件,同时可以完全满足教师对课件二次开发的需要。AutoPlay Menu Builder软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光盘自动运行菜单制作工具,没有代码的编写,不需要教师具备任何专业知识,只需要熟悉其按钮的功能,通过拖放组件就可以轻松制作出专业的菜单效果,从而实现章节之间的便捷链接和跳转功能。
统一性评价是指设定课件的基本标准,即根据多媒体教学特点设定的课件的科学性、教育性、应用性、艺术性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并依据此标准进行评价。多样性评价是指考虑到地区差异、学科特点、课程性质等方面的评价。如果过于强调统一标准,看似公平,实则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对于不同地区、学科和课程而言,是最大的不公平。如果过于强调多样性,则又会出现标准过多而无法实现客观有效评价的尴尬局面。因此,在制定课件评价标准时,要兼顾二者。
例如,有学者认为,“很多获得一等奖的课件并不能直接被利用,需要进一步地编辑和加工,如果让广大教师通过模仿制作这些课件,那么难度会更大。”[5]这实际上是地区差异造成的课件评价困境,这个地区差异不仅包括课件评价者水平的差异,还包括课件制作教师和学生水平的差异。一般而言,国家级课件评价标准一般要比地方或者普通院校的课件评价标准高出一些。还有学科差异,文科与理科的课件评价也是应该有区别的,文科的课件由于其内容的广泛性,呈现方式可以丰富多彩,而理科的课件由于其内容的相对固定性,则呈现方式相对较单调。涉及具体课程就更加千差万别了。
要解决这些矛盾,我们首先要明确课件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获奖?还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课件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是引导教师制作出更加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课件,那么就应该根据地区差异、学科特点、课程性质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虽然这样做会增加课件评价的成本和难度,但是对于维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而言,这些成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与开发体制、激励机制紧密相关。目前,多媒体课件开发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独立开发阶段,远未形成成熟的团队开发体制。一个成熟的课件开发体制,应该参照课件评价原则设定课件开发的原则,进行团队开发,面向教学,面向市场。同时,多媒体课件评价没有形成激励机制。教师投入到课件开发中的时间和精力相差很大,但在报酬(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上却少有区别,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教师就会失去开发课件的积极性,从而使课件评价失去了意义。
多媒体课件正在全面地进入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师如果对多媒体课件及其制作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仅仅满足于声音、动画加文字的课件制作水平,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的功能将大打折扣。如何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体制,鼓励广大教师制作出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者需要重视的现实问题。
[1]温承志,王蕾,林立.国内外课件评价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0,(4)
[2]王满华. CAI课件评价的关键[J].中国电化教育.2003,(2)
[3]张林.建立科学的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教学与管理.2007,(6)
[4]董强,徐建龙.“两课”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3)
[5]袁立新.关于教育软件评价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12)
Discussion on Principles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Evaluation
Yu Yinghua Dong Qiang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Anhui, Huaibei 235000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Anhui, Huaibei 235000
who should be supposed to evaluate multimedia courseware? What is the standard of courseware estimation? On these basic problems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The courseware could be evaluated in objective and fair only act in accordance with four principles including objective evaluation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teacher evaluation and student evaluation, static evaluation and dynamic evaluation,unity evaluation and diversity evaluation. In addition,coursewar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dapt to the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uidance function from courseware estimation to teachers coursewar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multimedia courseware; evaluation; principles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7.176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课件”(10JDSZK005)和安徽省基地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品多媒体课件开发和创新研究(2010sk235zd)”阶段性成果
余英华(1973—),女,广东惠来人,汉族,古代文学硕士,淮北师范大学教务处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古代文学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董强,(1973—),男,安徽阜阳人,汉族,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