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红 窠毅 定西市安定区常川学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
许小红 窠毅 定西市安定区常川学校
多媒体是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突破难点、拓展思维、增强审美意识的有效工具之一,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巧用多媒体课件,确实能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多媒体;语文教学难点;情境;效率;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课件越来越丰富,并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的运用直观清晰,生动形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知识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获得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大大提高课堂效果,而且它可使教师的教学变得具体、形象、生动、直观、易懂,它可将很多单调、乏味的知识变成生动的图像、动画、图表、声音等,它可使学生对学习活动充满信心、充满兴趣、充满希望。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进行了如下尝试:
所谓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就是根据识字的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法,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达到培养新人才的目的。
对于多数初入学儿童来说,识字是一项新任务。幼小的儿童对语言的掌握还不完善,因此,直观、形象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信息技术就有一个直观、形象的优势。在课堂上利用视频创设情境,播放山、水、火、太阳、月亮的录像,利用课件显示“山、水、火、日、月”字,说明这些字的由来,然后显示金文、小篆中“山、水、火、日、月”字的写法,最后与现代汉字作一下比较。这样会令原本枯燥的汉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一)巧设情境,导入敲开兴趣大门。在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上课伊始,多媒体课件展示:兵马俑艺术特点:有的嘴努起,胡须翻卷,显得坚定而刚毅;有的立眉圆眼,眉宇间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显得憨厚淳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表现出雅静和内秀;有的侧耳凝听,机警聪敏;有的低首牵马,似乎若有所思。学生顿时被眼前的各异神情吸引住了,教师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学生急于想看秦始皇陵墓里殉葬的兵马俑,教师相机展示出2000多年前的地下大军,整个军阵气势宏伟,规模巨大,而且布局严密,结构严整,令学生仿佛看到了秦始皇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指挥着千军万马,进行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一堂新课的巧妙导入牵引着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想,产生共鸣。
(二 )声像并茂,突破课文难点。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演示,可突破教学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巍巍华夏,幅员辽阔,山川壮丽。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众多的名胜古迹。为教学生深入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在教学《长城赞》时,下联中的“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带上配乐朗读,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惊喜的认识,长城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观,如奔腾的蜿蜒巨龙,真是赞叹不已。教师就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学生产生共鸣,爱国爱民的感情油然而生。这样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了鉴赏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 声像与动画结合,激发寓言魅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占一定比重。这些寓言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通过教师的讲解只能大概理解字面意思,而对其中的语境、意境、人物神态及深刻的寓意是难理解的。在寓言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教《井底之蛙》,教师先大屏幕显示蛙生存的井底环境和鳖生存的大海,然后用动画显示蛙和鳖的对话情景,使同学们能够一目了然地对比出两个环境的优差和他们对生活现状的态度,使学生很直观地获得了一种如见其物、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产生了对鳖的那种优美生活的向往。此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随之而生,“咱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满足于现状,而要想着向更高更远飞去。”通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演示教师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加深了理解。
(四)拓宽知识视野,开发创造潜力。每个学生都应该发展创造力,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构思、加工、提炼,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述出来,多媒体能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如讲完《一个这样的老师》一课后,学生观赏课件演示的老师形象,通过直观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生活中自己的老师形象,结合刚讲过的课文,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生活中的老师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积极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像等方面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本上只提供一两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使用信息技术设计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小兴安岭一天的景色变化,再配上音乐,加上有感情的朗诵,图文并茂,这样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这样,让学生在美中享受,在兴趣中全身心投入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在课程整合中也作了大胆的尝试。首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检查语法,都能较为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同时,在使用电子媒体工具的写作中,让学生能够使用符号、图像、声音及三维动画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根据情境写作。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采用网上互评、互译、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协作学习,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学生在上描写景物的作文课时,教师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教学效果是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
一句话,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为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不但能改进老师的教,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学,是激发兴趣、突破难点、拓展思维、增强审美意识的有效工具,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巧用多媒体课件,确实能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会把最先进的教学技术带入到课堂中来,信息技术以辅助手段的形式与语文学科整合,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
但我认为,在教育形式的整合中,教师应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整合时所选资料要注意艺术和技能标准,同时还需要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一堂课所用多媒体不宜过多。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过程中,我们应针对学生实际,找准相关知识点,分析、推理有关“切入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流程。
[1]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82-186
[2]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33-37
[3]赵嘉平.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