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北凡河地区细碧岩型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2011-02-17 05:46陈元江辽宁省第九地质大队铁岭112000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8期
关键词:元古界海相含铜

李 涛 陈元江 辽宁省第九地质大队,铁岭 112000

辽北凡河地区细碧岩型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李 涛 陈元江 辽宁省第九地质大队,铁岭 112000

辽北凡河地区细碧岩分布于辽宁北部铁岭—开原一带,分布较广,为海相火山岩,沉积厚度大,蚀变较强,矿化普遍,为寻找火山岩—细碧岩型铜矿提供了良好条件,也是寻找细碧岩型铜矿床的重要地带。

铜矿床;细碧岩;成矿地质条件;找矿预测

1 区域地质概况

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台北缘,铁岭~靖宇古隆起之凡河凹陷内。凡河凹陷由中—上元古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组成,不整合于太古界之上,它呈北东向延伸,嵌于华北地台北缘的李家台隆起与吉黑地槽之间。

1.1 地层

凡河地区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中上元古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1)太古界

太古界鞍山群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组成区内古老基底。

鞍山群主要出露在凡河地区的东部和南部,西部铁岭~大盘岭一带由于遭受强烈的混合岩化,所以连续性较差,层序不完整,呈大小不等的残留体出现。

(2)中、上元古界

凡河地区中、上元古界不仅厚度大,而且沉积旋回发育,并赋存厚达千米的海相火山岩。在区域内不整合于太古代变质杂岩之上,为一套碎屑岩、粘土质岩、碳酸盐岩交互沉积。厚度大于8830米。

1.2 构造

褶皱:区域南部发育有凡河复向斜,中部为杨庄子复背斜,北部为柴河复向斜。

断裂:因受南北挤压,所以区内呈东西向逆冲断层最为发育,其次是平移断层。

1.3 岩浆岩

凡河地区岩浆岩比较发育。岩浆岩种类齐全,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均有分布。岩浆活动主要时期为鞍山期、燕辽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其中以燕辽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

2 成矿地质条件

2.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岩石密度及磁性特征

区域地层岩石密度:中生界地层中岩石密度平均2.54g/cm3为最低,太古界鞍山群岩石密度平均2.63g/cm3较高,而元古界地层中海底喷发沉积的海相火山岩-细碧岩及石英粒斑玄武岩、侵入的辉绿岩等岩石密度平均为2.86/cm3为最高。

区内地层磁性:一般看来,中生界、元古界地层均为无磁性层,但晚元古界地层有巨厚的海相火山岩喷发沉积和次火山岩侵位,因此构成了晚元古界地层中更强磁性层。太古界鞍山群地层为磁性层。

(2)重力场特征

从1/20万的重力异常平面图上看出,凡河拗拉谷为幅值较高的圈闭较完整的呈耳状重力高。凡河拗拉谷之外重力值明显降低,东、南、西三个方向的边界上有明显的重力梯度带,仅北部嵩山堡—下肥地一线梯度不明显。这些较大的梯度带,反映了区域元古界地层的大致边界及区域大断裂的存在。

从边界上的梯度带可知:区域重力场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而拗拉谷内部的重力值由东向西而增加。

(3)磁场特征

依据1/20万航磁异常平面图凡河地区大体可划分三个磁异常区。

①凡河地区西北部熊官屯、嵩山堡—四合顺一带强磁异常区:

该异常区磁性背景值较高,但波动性较大,局部跳跃变化。熊官屯一带由太古界鞍山群磁铁石英岩引起、北部嵩山堡一带强磁异常由海相火山岩—细碧岩与石英拉斑玄武岩引起、四合顺一带磁异常由基性岩体—辉长苏长岩引起。

②陈千户—张家楼子磁异常区:

该异常呈NE向,均由海相火山岩—细碧岩与石英拉斑玄武岩引起。

③秋家沟—横道河子—崔山屯—岳大王山强磁异常区:

该强磁异常为NE向,锯齿状分布,由海相火山岩—细碧岩、石英拉斑玄武岩;次火山岩辉绿岩引起。其锯齿状表明火山岩体沿走向弯曲,与地层呈同步褶皱变形。异常中出现的负等值线部位,为晚期断裂展布部位。表明岩体被后期断裂构造错动。

2.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⑴地层中微量元素变化特征

凡河地区中上元古界地层中主要微量元素有Pb、Zn、Cu、Cd、Hg、Ag、As、Sb等。其中凡河地区中上元古界地层中主要微量元素Pb、Zn、Cd、Hg、Ag、As、Sb等的平均含量及极高值均出现在雾迷山期海相火山岩—细碧岩、石英拉斑玄武岩及其上覆层石门亚组地层中。

⑵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在雾迷山期海相火山岩分布区,在南区三道沟、崔山屯一带;北区—座英、黑姑寺一带均分布有1/20万水系沉积物含铜低缓异常带。该异常区内均有铜矿化点,局部与1/5万土壤异常一致。因此凡河地区雾迷山期海相火山岩也是寻找铜矿的远景区。

3 重要成矿预测区概述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将本区划分5个铜矿产成矿预测区,分叙如下:

3.1 英树沟—松树沟矿产预测区

位于海相火山岩的南带,在最后一次喷发阶段的底部,分布有倾向NE5°~NW350°,近东西向的矿化带。

岩石为灰—深灰绿色,在岩石中见有星散状黄铁矿和黄铜矿化;在节理裂隙中见有细脉状黄铁矿和黄铜矿化;也有的充填在气孔和杏仁当中。在其顶部见有含铜石英脉。地表含铜矿化厚度不大,约1~2米,品位不高,为0.10~0.13%,石英脉含铜0.29%。

3.2 干沟子—双龙背矿产预测区

位于海相火山岩的南带,出露的岩石主要为含火山角砾(集块)细碧岩。岩石蚀变较强,节理裂隙发育而且比较破碎。岩石中后生的黄铁矿比较发育,局部黄铁矿可占2~3%。黄铜矿主要充填黄铁矿的晶体间和裂隙中。另外在岩石的裂隙中也充填有黄铜矿和孔雀石。地表火山角砾岩出露宽度不大,而且分布不稳定。地表含铜为0.11~0.13%。

3.3 一座英山—大苇塘矿产预测区

该区含铜硅化绿帘石岩带长1.5公里,出露宽度5~10米。依据4号矿化点、35、36号矿化点及Tc1、Tc2、Tc3三个探槽控制,含矿层厚1.5~2米,倾向南,倾角40~50°。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呈星散状和细脉状分布在岩石节理裂隙中。

另外本区经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均发育有含铜异常。

3.4 大榆树—帅树岭—大台矿产预测区

该区含铜硅化绿帘石岩带长约2公里,出露宽度10~15米,含矿层厚1~2米,倾向南,倾角45~50°。黄铜矿和孔雀石呈细脉状充填在岩石的节理和裂隙中。地表含铜为0.13~0.67%。与该矿产预测区,相对的背斜岩体的北翼,四合沟—寺院一线亦发育有含铜硅化绿帘石岩和含铜火山角砾岩分布,但含矿不均匀,取样分析含铜为0.07~0.35%。此外本区经1/5万土壤测量,在大榆树沟一带分布有含铜异常。

3.5 黑姑寺—小灰沟矿产预测区

该区含铜硅化绿帘石岩带长约1.5公里,出露宽度10~15米,倾向南,倾角45一50°。在岩石中黄铜矿和斑铜矿呈星散状分布,在岩石的节理和裂隙普遍发育有孔雀石。在蚀变岩的顶部发育有含铜火山角砾岩,在火山角砾岩中发现含铜石英细脉。地表含铜为0.04~0.78%。此外本区有1/5万土壤异常区和1/20万水系异常区。

[1] 辽宁地质矿产局.辽宁省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2] 杨占兴.辽宁金矿成矿作用研究[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7,(1):32-58

李涛(1964—),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勘查工作。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8.007

猜你喜欢
元古界海相含铜
含铜铁素体抗菌不锈钢高温性能研究
海相软土地区铁路深长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分析
重庆含铜废物利用行业技术准入研究
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恰地区海相砂岩型铜矿的发现及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不同含铜炉渣选矿对比试验研究
难处理含铜金矿的提金工艺试验研究
高精度磁法在大栗子—吊打地区的应用
四川南江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海相黏土静力触探锥形因子影响因素研究
鄂尔多斯地区中元古界“拗拉槽”的重新厘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