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兰
河南师范大学 外语部,河南 新乡 453000
多种媒体英语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中的优势
王东兰
河南师范大学 外语部,河南 新乡 453000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同外语教学的实践表明,文化导入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时,使用多种媒体英语资源具有以学生为中心、呈现生动、交互真实的主要优势。
文化知识;多种媒体英语资源;文化导入
cultural knowledge; multimedia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ultural introduction
外语学习的对象除了语法与词汇知识,还会涉及异国的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文化信息以及心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社会习惯等。语言作为文化的必要载体,起到保存、延续和传播文化的作用;语言反映了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使用者共通的特质,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则是语言的内涵和表现的基本内容。因此,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导入文化知识,学习者对文化信息的掌握越是细致入微,“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一语言”(杨庆萍2000:93-94)。
大学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因而教学中不仅应当涉及文化教学,还应当帮助学习者对比目标语(即英语)及其文化和本族语的异同之处,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及其文化内涵。只有语言和文化同步并进地学习,才能顺利、便捷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语言。
一项针对河南师范大学普通非英语专业841名大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应覆盖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九成左右将其定位为“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的同步发展”,且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应该同步进行。这些学生中的半数以上因为自身专业的局限,往往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相当有限,文化功底薄弱,非常希望通过语言学习了解西方文化。调查同时发现,九成以上的学生曾不同程度的遭遇“文化休克(c u l t u r a l s h o c k)”现象。
与传统资源相比,多媒体资源在文化导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与普通媒体资源相比,多媒体教学资源构成的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体系更符合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提倡的“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由于具有资源丰富,内容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清晰易懂等特点,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语言听说环境,有利于增进学生参与度,将其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通过创建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的“书本+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行为主义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教学环节,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承担探知的任务,激起学生的探知欲和提高课堂参与度,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导入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多媒体课堂信息生动呈现方式更适合文化信息的导入,促进知识的深度加工。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与信息的加工处理有密切的关系,在一些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的理论框架中,人们认为语言学习者对于学习对象的注意是“学习发生的先决条件”(Gass 1988,转引自Ellis 1994:349),只有得到充分注意的语言输入材料才能进入加工的下一个层面,而在影响注意的因素中,学习对象如词汇、例句、语言点、文化常识的呈现方式无疑也是极为重要的。多媒体课堂所呈现的英语材料形象、生动,能更大程度的使学习者接触鲜活生动的语言素材,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语言输入得到充分的注意,进入深层加工。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生动鲜明的实例展示,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境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有利于表达本身的深度加工,也给学生提供了文化方面的有益补充和锻炼听说的机会,同时关注到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第三,多媒体教学不仅提供了凸显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更别于传统媒体课堂对于语境的模拟实践,为学生创造完全真实的文化交流实践。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学习者展现普通大众的生活习俗,突出俗语、谚语、俚语和精彩、简练、地道的口语化句子在日常交际中的使用,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自主知识构建,减少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
互联网技术为教师备课和学生自学提供了便捷的获取信息的途径。除了通过影视、著作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以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通过访问英文网站、进行注册、与他人使用Email沟通、完成相关信息查找、返回课堂汇报收获等一系列任务来了解与学习相关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联系。而学习网络中的各种视频资源,也能使学生“有效地增加对语言现象的准确理解和记忆,在自然习得过程中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差异,提高外语的应用能力”(陈珍珍2009:175)。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英语教学的实践表明,大学英语教学应当重视文化知识的导入,帮助学习者对比目标语及其文化和本族语的异同之处,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及其文化内涵。相较之传统媒体教学资源,多种媒体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能够突出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特征,创造语言使用的具体语境,展现普通大众的生活习俗,突出俗语、谚语、俚语和地道的口语化句子在日常交际中的使用,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自主知识构建,减少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有助于学习者实际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杨庆萍.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 29(3): 93-97
[2]周莉薇.浅议文化休克现象[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0(3): 29-31
[3]Ellis 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4]陈珍珍.情景喜剧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以《人人都爱雷蒙德》为例 [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0(6): 175-177
[5]叶薇.对比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完善多媒体英语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3): 87-88
The 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in Cultural Introduc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foreign teaching practice suggest that cultural introduction can facilitate the fostering of'students communicative ability.Multimedia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an present real-world socio-linguistic context in the cultural introduction for student-center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offer real-world communication.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7.119
王东兰,女,籍贯天津市,河南师范大学外语部助教,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语言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