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英芝 李贺 刘艳君 吴兵 孙亭亭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规划所 长春 130012
吉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形势简析
聂英芝 李贺 刘艳君 吴兵 孙亭亭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规划所 长春 130012
“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我省的工业化进程将继续向前推进,新型工业化模式将被不断探索,资源与能源供需态势将发生变化,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各种污染所造成环境事故的不确定性将会进一步加大,要求的低碳与新能源等方面的新科技创新与竞争也将更趋激烈,国内外环保形势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因此,充分研究和预测“十二五”期间全省环境保护形势,分析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是开展“十二五”环保规划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关键。
1.1 国内外环境形势
1.1.1 国际环境形势
“十二五”期间,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速,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步伐加快,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深刻调整,国际贸易、环境履约、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焦点问题突出并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随着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危害等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和普遍联系性特点的相互结合,国际环境形势将出现环境活动的主体性、环境行动的合作性、环境问题的对立性和环境关系的复杂性等特点。
在这种国际环境形势下,一方面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国际贸易中来,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依仗其环保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趁机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绿色壁垒并实行环境倾销,从而使中国和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尤其是经历经济危机后话语权加大,西方势力对中国或明或暗的打压也不容忽视,美国和加拿大等部分发达国家正在考虑对中国等国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已露端倪,围绕能源环保的政治化斗争可能进一步加剧,气候政治已经提醒我们低碳不单纯是产业和经济的问题,未来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承担环境保护的压力和责任首当其冲。
1.1.2 国内环境形势
“十二五”我国进入经济发展中期调整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冲刺阶段、工业化进程由中期向后期转变阶段,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工业化进程将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还需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环境风险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趋复杂,这些多重危机复合将使得我国环境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和不确定,环境压力将继续加大。同时,环境保护已经进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综合国力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绿色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环境保护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1.2 经济发展形势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带动下,吉林省将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加快城镇化进程,做大主导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优新兴产业,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实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实施增产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加快物流业发展,不断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预计“十二五”GDP年均增长12%左右,到2015年,全省GDP总量接近1.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5.4万元,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GDP总量占吉林省64%左右。
但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的经济发展形势将给吉林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压力。高耗能产品市场需求较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落后、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的状况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彻底改变,长期存在的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活力不足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结构性污染仍十分突出,将对资源和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壮大石油化工产业,建设吉林市“千亿级”石化产业基地,打造松原市“千万吨级”油气生产基地,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使环境和资源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时期同时到来,给环境和资源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城市排污结构由原来的工业污染强度大于生活污染强度转变为向相反的趋势发展。
1.3 环境污染形势
从全省目前的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趋势来看,“十二五”期间乃至到2020年,主要污染问题仍然是水、气、危险废物、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过去没有引起重视或新出现的特殊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呈现出结构性、多元性和积累性重叠显现的特点,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艰巨,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尽管全省不断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但地表水质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局部缺水地区的地表水质还可能无法改善,重点城市河段的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个别县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仍然不能实现全指标达标,农村自备饮用水源污染问题依然突出,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有恶化趋势,百亿斤粮食规划实施将加大面源污染控制难度,改善环境质量的难度持续增加与人民群众环境需求不断提高的矛盾更加突出。
全省大气煤烟型污染未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小型散点锅炉治理问题依然突出,伴随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将持续增多。大多数城市没有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废弃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环境问题进一步突显,改善城乡环境质量的任务加重。伴随长吉图区域开发开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具有典型高能耗、高物耗的长吉图工业,将给环境带来持续增加的环境压力,全省加快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重点项目基础设施等建设将增加生态环境改善难度,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1.4 农村环保形势
“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开发力度、农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使农村环保面临严峻挑战。农村饮用水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污染防治、工矿污染、面源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污染向郊区和农村转移将逐渐加剧,乡村旅游的兴起、人文景观和娱乐设施开发将不同程度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滞后于城镇化建设进程,农村环保工作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都制约着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
“十二五”是全省实施增产百亿斤粮食规划的重要时期,全省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个别地区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湖库、河流总氮总磷超标的环境污染问题将集中显现在重要支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各地规模化以下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湖库、河流等现象日益严重,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增大,部分农村地区环境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1.5 污染减排形势
“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将快速发展,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15年全省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新增排放量8.79万吨,氨氮新增排放量0.27万吨,二氧化硫新增排放量8.26万吨,氮氧化物新增排放量22.57万吨,工业重点行业的污染物削减仍然是“十二五”总量控制的重点任务。但随着“十一五”减排措施的推进,各地减排潜力逐渐下降,工程减排后劲不足,减排空间将逐渐减少,结构减排潜力不明显,淘汰关停力度可能受到经济实力制约,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污染减排压力不断加大。
1.6 环境风险形势
“十二五”乃至2020年将是工业化中后期,突发性环境事件呈增多趋势,重金属、持久性污染物、危险化学品等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将集中显现,吉林核电等优化能源结构项目建设将增加辐射环境风险防范难度。目前县、区级环境监测、监察、信息系统建设、辐射监管等管理手段依然不能达到新时期环境监测、调查取证、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反应等依法行政的要求,如何提高基层环保队伍人员素质和应急装备水平,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能力是亟须解决的难题。
2.1 国际机遇
“十二五”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看,国际政治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和平、合作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但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重影响,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面临着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政治经济格局孕育着重大调整。发达国家消费需求萎缩,经济增速放缓,新兴经济体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经济,将重塑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国际社会将更加关注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碳足迹”成为人类共识,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环境保护地位提供了有利契机。因此,“十二五”期间,在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倒逼态势的同时,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
2.2 国内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推进,宏观调控手段更加成熟,节能减排已成为“十一五”乃至未来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约束性指标,环境保护已经进入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十二五”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拐点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取得实质性突破,结构调整将一步加快,投资结构将由“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业转向节能、环保产业,更加注重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打破城乡长期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和社会稳定。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战略指导。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提出“三个历史性转变”,把环境保护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把环境保护摆在了新的历史高度,标志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党全民的共同意志,因此“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既是环境保护工作压力的拓展期,也是环境保护的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是加快实现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期,综合国力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绿色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环境保护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2.3 我省机遇
从省内看,“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经济发展将进入加速增长期,全省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全面实施长吉图区域开发战略,进一步凸显吉林省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进入加速调整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倒逼机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步伐。随着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政策的实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将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组成部门,省政府将把环境保护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目前,“十二五”全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纳入省级重点规划之一,并将制定成综合性环保规划指导全省经济建设,同时将强化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全省环境质量,环境保护在政府决策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在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环境保护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为我省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做好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开辟了新途径。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吉林省将处在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脆弱并存的时期,结构性污染、粗放型增长方式、城镇化进程加快使环境资源压力持续增加,环境保护工作难度会空前加大。同时,省政府必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及时解决环境问题,加强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与环境保护、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环境问题等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民生等重要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成为全省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战略机遇期。因此,只有清楚分析未来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抓住需要突出解决的环境问题,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才能确保环境保护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2.007
2010年吉林省环保厅科技项目
聂英芝,理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环境规划与评价。
研究和预测“十二五”期间全省的主要环保形势,是各级政府进行“十二五”环保规划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十二五”环保规划落实的关键。本论文分别从国内外环境、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农村环保、污染减排、环境风险等六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未来五年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从国际、国内、省内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为科学编制吉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