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专家介绍,未来5年,废旧商品以及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标准均着眼于“废品资源化”理念,即非仅仅满足于以往的废旧商品分类收集处理,而更强调产品经处理后的资源开发利用。例如,从废弃电器中提取铜、锡等以及从废弃电池中提取汞、锰、镉、铅、锌等再生金属,目前技术已比较成熟,相应的商业化利用前景也很广阔。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15年各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达70%,以及扶持大企业发展和设立专项资金。
据了解,目前国内废旧商品回收率仅为25%,相关的回收利用标准及政策法规尚未健全。分析指出,废旧商品作为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核心力量,已被列入“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此番单出指导文件显示政策上对这一领域规模化发展的支持,而涉及废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及废铅酸电池等主要商品门类回收利用或将成为未来产业化发展的支柱,涉足此方面业务的公司有望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主力。
《意见》提出,要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补贴。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相关专家处获悉,为切实推动国内废旧电器及电子类产品的回收利用进程,相关部门已起草完成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提出每年从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征收相应的废旧产品处理基金。
未来,这一基金的征收范围有望向电池、玻璃等行业领域拓展,届时每年的基金征收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11年10月21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大连人民政府在大连香格里拉酒店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中国最大再生资源交易所落户大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中国供销集团董事长顾国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唐军,市委常委、秘书长张世坤,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栾庆伟,市政府秘书长徐国臣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据悉,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将投资30亿元在大连高新区设立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交易所主要由1个交易中心3个基地构成,即绿色金融基地、高端人才培训基地、再生资源利用研发基地。目前,该项目已选址高新区凌水湾,占地面积约5万m2,力争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挂牌,2013年年底建成。从2012年起,总社还将陆续把基金项目、茶叶交易所、棉花交易所、化肥交易所、粮食交易所、农副产品交易所等项目落户高新区,以快速实现东北基地相关项目的聚集效应。
据介绍,大连具有优越的港口交通条件和集散一定区域再生资源的能力,具备建成中国乃至世界再生资源交换中心和可再生利用交易平台的条件。在再生资源交易所落户高新区以后,未来几年将形成一个再生资源产业链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并将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2 000人,从而推动大连市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再生资源交易所建成后5年内,将实现销售收入约5 400亿元,形成税收80亿元。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全国各地相关城市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最后决定在大连设立中国首家再生资源交易所。
废纸运输时到处乱飞,保管时气味难闻,分拣时回收利用率极低,这是目前废纸回收行业现状。日前,山西省首家废纸分拣中心在太原建成。这家中心每日可分拣、加工、打包各类废纸100 t,过去废纸回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现今均可得到解决。
废纸分拣中心坐落于太原市东社回收交易市场内,废纸分拣设备,长10m,宽3m,总投资上百万元。目前,太原投入使用的废旧物资中转站有40多个,流动回收员4 000余人,废纸回收均价1 500元/t。今后,回收员、中转站收回废品后,每日有车运至废纸分拣中心。分拣后的废纸,用专用设备捆扎成长宽高都在1 m左右的“大块头”,每个“大块头”的质量为1 t。一辆9.6m长的货车,过去每次只能装9 t多,现在经过分拣、压缩,能装20 t,节省了运输成本。
除废纸分拣中心外,太原市供销社还组织建设了废布、废塑料、废金属3个分拣加工中心,其中废金属分拣中心已经投入运营,其余正在紧张建设。
2011年10月28日南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开通仪式在南京市商务局举行。网站由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南京再生资源行业协会联合创办。南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的主要栏目有:政策法规、协会动态、体系建设、行业动态、会员单位、供求信息和在线收购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充分发挥了互联网覆盖范围广、信息传递快的优势。网站将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宣传国家和地方政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法律、法规;加强政府、企业和广大市民的沟通;发布行业信息,开拓企业视野;推广在线回收,促进再生资源回收方式的改变,提供更好的为民便民服务。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上海燕龙基再生资源利用示范基地等15个园区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批复了其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实施方案。至此,两部委已确定了两批共22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为切实保障示范基地建设取得实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求各地要科学规划本省、本地区资源再生利用行业发展,制定相应政策,引导相关企业进入示范基地,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示范基地的衔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确保如期实现示范基地建设目标。
为创新组织管理形式,切实加强跟踪监督,各示范基地所在地省级政府签订了承诺书。各地承诺优化资源再生行业布局,实施期内不再新建同类园区,引导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回收体系建设,保证示范基地原料来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实现“城市矿产”资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之一。“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全国建设50个左右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2011年11月1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杨传堂到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视察调研工作。四川省委常委、省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内江市市委书记唐利民,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管爱国,四川省农资集团公司总裁邱述长,四川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岩等陪同调研。
杨传堂主任听取了产业园区总体情况汇报,重点考察了集散交易市场和废旧家电拆解厂等项目。杨主任表示,再生资源产业具有绿色、生态、环保等特点,可以用最小的资源代价和污染负荷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双赢”,还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是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杨主任对园区的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在内江布局西南最大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既看中了内江所具有的资源聚集优势,也着眼于能够辐射周边广阔的市场,相信随着二期深加工项目的建成,基地将迅速发展成为年产值达100亿元的产业园区,成为引领西南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示范基地。
2011年10月18日,由国际合作社联盟亚太地区办事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际合作部、总社国际交流促进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亚洲国家合作社管理与循环经济培训班在京开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出席开班仪式并作讲话。
来自韩国、印度、柬埔寨、蒙古、越南等10个亚洲国家合作社的学员代表通过培训了解中国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和经验。学员还就各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先进经验进行交流,以发挥合作组织在促进全球资源保护、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李春生在讲话中指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中国政府一直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中国供销合作社作为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李春生强调,为推广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推动亚洲各国合作社参与循环经济建设,中国供销合作社联合国际合作社联盟亚太地区办事处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面向亚洲国家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循环经济培训班,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及促进产业化进程,经各地工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推荐,专家评审,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国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征求意见稿)进行公示,公开向社会和工业企业征求意见。该目录包括废弃电器电子、废旧轮胎橡胶、废旧金属和废玻璃、废塑料和废纺织品、建筑和农林废弃物、废纸张及其他等6大类95项技术。
相关资料显示,预计2011年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可达到1.8万亿美元。在今后的30年内,其规模将超过3万亿美元。该产业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占总原料的30%提高到80%。再生资源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蕴藏着无限商机。美国再生资源产业有企业5.6万个,从业人员130万左右,年产值2 360亿美元,与美国汽车业相当;2010年,日本再生资源产业的从业人员1 400万,年产值约3500亿美元。
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回收利用再生资源总量为4亿t,年平均回收利用量为8 000万t,年平均增长率为12%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超过了6 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0%。但与发达国家对再生资源的利用情况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再生资源年产值大约200亿美元左右。与此同时,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400亿美元。这组数字既反映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显示出我国“城市矿产”资源开发还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