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创先争优探索生态建设模式的实践

2011-02-16 12:28徐溧伶
中国水土保持 2011年10期
关键词:草海创先争优家园

徐溧伶

(织金县水土保持办公室,贵州织金552100)

1 创先争优,创新生态建设模式

结合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考,试验区各县相继推出了一批具有理论深度、实践特色、时代特点和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生态建设模式,为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不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1 生态家园建设模式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区各级党组织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以“创生态家园,争做带富先锋”作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的出发点,把推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与其他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一是在2009年建设103个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的基础上,拓宽建设范围,目前已建设335个示范点,形成了大规模的建设格局;二是全面推进了“五型五改五建五化”建设,即培育生态循环农业、特色经果林、生态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实施改路、改房、改卫、改水和改电等工程,建设一个农家书屋、一个体育活动场所、一个计生卫生综合服务站(室)、一个生态小公园和一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实施山头绿化、庭院美化、水源净化、能源清洁化和产品无公害化等工程建设。目前全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落实产业发展项目246个,落实项目建设资金19 553.8万元,种植经果林3 071 hm2、蔬菜 773 hm2,发展家禽养殖大户1 382户(养殖家禽22.09万羽)、畜牧养殖大户1762户〔养殖牲畜5.72万头(匹、只)〕,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人数达500多人,实现旅游年收入683.6万元,庭院绿化4 522户,连户路硬化20.30万 m2、院坝硬化31.45万 m2、进村道路硬化22.0万m2,建设沼气池4 672口,实施圈舍改造3 443间,解决了2.56万户人畜饮水问题。

1.2 结对帮扶模式

为加快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实现党组织资源的优势互补,采取了如下做法:一是大力开展帮扶活动,凝心聚力促建设。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城乡共建生态文明家园党建“1+1”结对帮扶、“百企帮百村”、“千个机关党支部进村,万名党员干部入户”等活动,深化“四联四帮——党员干部大深入”活动,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通过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双培双带”等形式,让733个地县(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党组织与全区733个一类贫困村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切实带动贫困村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建设好美好家园。同时,各帮扶单位以“4321”结对帮扶的形式,明确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与帮扶村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做到建设不完工帮扶不脱钩。全区共有9 4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帮扶村结成了对子,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办实事1.24万件。如赫章县各级党组织通过“4321”帮建机制的建立,落实了帮建部门72个、被帮建农户192户,整合帮建资金80余万元。二是采取“逐级帮扶”的形式,破解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难题。目前,整合了137个“黔西北民居”帮建地直部门党组织,其中77个部门已划拨帮建资金598.8万元,为帮扶村解决建设难题978个。在逐级帮扶的同时,从地直单位抽调了118名党员干部,组建了9个地直党建扶贫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队,到各县(市、区)103个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村指导帮建工作;安排109名大学生村干部驻点开展工作,对试点村党支部书记及相关乡镇领导共176人进行了培训。通过对组织资源的整合,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进程。目前,全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黔西北特色民房改造已投入资金6亿多元,改造民居4.1万户。

1.3 新农村建设模式

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的同时,根据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主要内容“五园新村”,即“科学发展的致富田园、循环发展的生态家园、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的建设进度,制定出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行跟踪督导。在“双考双评双挂钩”考核管理机制中,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纳入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中,对党员领导干部抓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进度及成效适时进行跟踪督查。如纳雍县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纳入党员领导干部的考评内容,在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联系点的基础上,分别对县直部门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帮建“黔西北民居”的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将每次考核结果进行归档,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大方县对涉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34个乡镇进行两个类别的分类后,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清点、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动态跟踪考核。目前,全区各级党组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督查考核管理机制。

1.4 “一村一品”建设模式

织金县在10个地级试点村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中,从各试点的实际出发,问计于民,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把发展产业作为重点建设的内容之一,因地制宜,着力抓好在全县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点上的产业发展规划和试点示范。

一是摸清家底,盘算建设所需资金,细化工作任务。县财政安排每个试点村40万元的建设资金,可统筹灵活使用,重点保障民房建设。二是严格按照黔西北民居风格和布局,立足实际,因势利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对接沟通,整合相关涉农建设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进行全面统筹,对所有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确保建设一个、主攻一个、建成一个。四是加强班子团结,形成工作合力,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五是结合村情实际,大力实施建设一个农家书屋、一个体育活动场所、一个计生卫生服务室、一个生态小公园和一个村级文化活动室等“五建”工程,让群众有学习、娱乐的场所。六是定期反馈工作进展情况,每10天必须向县新村办报送该阶段工作进展、采取的措施、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各工作组及时掌握工作动态、解决问题、推广典型、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5 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县草海是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拥有25 km2的水域,有100余种水生植物和180多个种类10万只鸟(包括国家一类保护珍禽黑颈鹤),享有“天然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的美誉。但草海集雨区内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县城近一半的污水排入草海,对草海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使保护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威宁县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项目,对草海进行了综合治理,目前已投入资金1 300多万元。2010年,投资1 040万元的草海污水治理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将修筑截污主干线13.5 km、城市网络线8 km,将威宁县城流入草海的污水全部拦截,以保障草海之水清澈。通过修建蓄水池、便道、拦山沟、排洪沟渠等工程,有效地遏制了进入草海的泥沙。

2 推广治理模式,促进农业科学发展和增效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各县涉农部门按照《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生态建设活动实施方案》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分析检查报告为基础,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原则,针对影响和制约试验区农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很薄弱、缺乏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等8个方面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各县涉农部门采取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目标任务,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序推进产业化进程,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力度,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严格规范农业综合执法,不断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机制等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农业科学发展的问题,全面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推进了全区农业科学的发展和农业增效。

猜你喜欢
草海创先争优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服务侨企创新业 创先争优展作为
寻找失落的家园
烟雨草海
如何以创先争优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威宁草海
草海初冬
观鸟——威宁草海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