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雅 郑建明
摘 要:文章指出了当前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外现行的较为成功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进行分析,分别从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后台管理等几个要素入手,构建了一个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模型。
关键词: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管理机制 个性化服务系统
中图分类号: G2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1-0006-04
Research on the Library Personalization Service Model in China
Chen YaZhengJianm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e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
Abstract: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main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library personalization service, and further analysis the successful library personalization service in the world. The author constructed a model of library personalization service based on user manag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ing and backstage supporter managing three aspects.
Key words:library personalization service; library management mechanism; librany service system
CLC number: G25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1-0006-04
图书馆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的彰显从技术角度上来讲,更成为一种趋势和可能。美国图书馆学的LITA(Libra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专家小组在上世纪末对图书馆研究预测的七大趋势是:定制与个性化、网络资源评价、人文因素、CO-opt Existing技术、家庭学者、认证和权限管理、Submerging技术。定制与个性化处于七大趋势之首,可见其在图书馆建设和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以My Library 为标志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率先在美国开展,先后有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MyLibrary@Cornell、北卡罗来纳大学图书馆的MyLibrary@NCState和洛杉矶国际研究实验室图书馆的MyLibrary@LANL开展具有代表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1 ] [2 ] [3 ]成为当代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中个性化服务的原型。总体上,国外的个性化服务开展的比较成熟,在资源组织的有效性、服务功能的全面性、用户界面的友好性等方面都能较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也加强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和研制,如:深圳图书馆的ILASII(Integrated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网络版中捆绑的个性化服务系统、中科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开发的“我的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等。同时,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步成为热点,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技术研究和国外经验的阐述等方面。
1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用户对个性化定制服务使用率低
个性化定制服务是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的推送式服务,但是即使在个性化系统比较先进的美国,用户的体验和使用率都不高。由于使用系统时比较麻烦的注册和登录时的户名、密码的比较繁琐的手续,当用户得不到切实的信息服务利益时,就不适用My Library了。比如,美国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就在2005年6月停止了My Library的服务,而取而代之以一个功能更加简单的My Search Tools。
1.2 个性化服务系统的知识支撑技术和系统不兼容
首先实现信息服务推送的技术基本成熟,但是与知识服务相关的如:信息融合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知识表达技术等研究和开发的水平与前者不匹配。其次,由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采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规范,没有统一、有效的知识服务动态集成机制,知识的整合由用户自己完成,从而影响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水平。
1.3 知识产权和用户隐私保护的担忧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基础是基于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涉及诸多的版权问题,必须通过先进的软件控制好数字资源的出版商、著作权和图书馆的关系。同时,My Library的用户注册等手续,必然涉及用户隐私,用“隐私权声明”等手段解决后顾之忧,也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时必须考虑充分的问题。
1.4 个性化服务馆员的配置
个性化服务系统要求馆员具备数据库维护和更新能力、网络互动能力、专门性问题的直接解决能力,即,馆员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偏低,就会直接导致个性化服务的水平和用户的参与热情。
2 现行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管理系统分析
2.1 国外现行的My Library个性化服务系统分析
英美等大学较早地开发了Mylibrary,并成功地开展了个性化的服务(见表1)。总体上来看,国外的个性化服务系统使用最基础的链接检测机制,用更多的颜色和字体突出个性化服务的系统;设立个人学科领域的一般性参考资源和图书馆特藏资源;加快消息快报和共享图书馆,逐步添加了链接的推荐功能;改善描述主题的专业术语。如佛吉尼亚联邦大学等大学的图书馆的e-journals改善其获得功能。[4 ]而洛杉矶大学图书馆的Mylibrary@LANL中每个文件夹中有相关的链接,信息需求相同的图书馆可以创建一个共享图书馆,这个共享图书馆会自动地连接到相关数据库和电子期刊的文件夹。图书馆通过定期的检查,剔除死链接,把变更的链接地址即使传达给用户。
国外的Mylibrary的类目设置上有相同的服务功能栏目,如资源定制、个人图书馆管理、最新资料通告OPAC接口、书签功能和页面定制等。同时,他们又根据各自图书馆的特色,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服务,如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提供本站快速检索,用户可以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定制常用的书籍和数据库,进行简洁的快速检索,同时相同会记录下这些快速检索的内容一边提供日后的参考。[5 ]这种快速检索还可以与馆际互借和全文传递链接。
在个性化服务的体系结构和技术支持上,国外和国内都采用B/S,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技术上都采用Per、Java通过CCI结合后台数据库的方式,数据库都用Oracle或者Mysql等。[6 ]这种技术和结构的优势是具有跨平台的优势和良好的移植性,系统服务能力稳定、可靠、安全和高效。
2.2 国内现行的My Library个性化服务系统
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正在探索阶段,相关的项目和课题正在进行中,其中比较突出的中科院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和人民大学图书馆(见表2)。
由于My library服务的目的是通过允许用户选择定制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并加强信息资源的组织以减少信息超载,因此,与国外的个性化服务的服务功能设置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处于探索阶段,服务功能相对简单,是一些简单的查询服务,没有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像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嵌入式参考查询系统,几乎没有这种链接。从另一个方面讲,用户没有这种My libray的意识,使得应用效果不明显,也影响了图书馆在个性化服务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
技术支撑和服务结构模式与国外相同,也采用B/S模式,服务器采用的多为Microsoft Window2000,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软件开发采用ASP( Advance Server Page)技术和Javascript脚本语言。这可以使得个性化服务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库访问能力,由于程序的编制变得简易和快速,能保证系统拥有良好的性能,拥有较多的图书馆用户。[7 ]
2.3 当前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总体模式
虽然国内外各个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功能和形式不尽相同,技术各异,但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共同的服务模式。分别由个性化用户接口、需求分析、用户信息库、信息检索、外部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与维护、信息库、应用出来程序和总控制等模块组成。[8 ] [9 ]
3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管理机制研究
3.1 个性化服务的用户管理机制
用户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最终极的目标,也是最不确定和最为活跃的因素,采用适当的管理机制保障用户管理的质量是个性化服务的关键。开展个性化服务要改善传统图书馆服务中与用户沟通和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实现图书馆服务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个性化服务的用户管理机制首先是利用现有的IT技术手段,如数据挖掘技术,而不是传统的已统计学为基础的方式发现用户,并把用户与数据、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这既可以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提供更加针对的服务,同时,又可以发现更多的潜在用户,扩大读者服务范围。用户管理机制中可以借鉴“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以服务系统中的中心数据为核心,通过数据集成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的链接,为图书馆管理层和图书馆业务人员提供用户分析系统,在此系统中,操作数据子系统可以提供用户基本信息和个性化服务信息,而分析数据子系统提供用户满意度分析和信息需求分析,两个子系统的数据成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设置、调整、预测和控制等提供了依据。[10 ]如图1所示,在这种用户管理机制中,用户数据和信息需求数据很直观,其中数据的获取不是单向的,而是交互式的双向互动的,图书馆可以从获得的数据分析和整合中,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用户信息和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包括:网页问卷、E-mail调查、BBS论坛、电话、网站留言、在线咨询、实时聊天、QICO等面向用户的方法,还可以利用信息收集程序进行浏览记录、网路日志的分析和挖掘等方法,进行主动的用户信息和需求信息的收集。[11 ]
3.2 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个性化服务信息资源指的是图书馆本身的资源和可以共享获得的资源,包括资源的创建、描述、组织和管理多个环节。[12 ]
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的信息资源,既有之际拥有(ownership)的部分,同时还有很多链接资源(access),对于“存取”资源的选择、加工和存贮,可以采用的方式有:文件方式、超文本方式、主题树方式、数据库方式、超媒体方式、机读标目方式、MARC各式和采用元数据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处理等。
在信息资源创建和组织的过程中,要规范数据格式、数据描述语言和标引语言,如美国国会图书馆、OCLC等就都建立有规模巨大的规范文档。同时,将信息资源组织排序成为网状结构,使得对任何信息单元的检索都可以带动若干其他信息单元的搜索,让用户根据自己的检索中所受到的启示,产生联想,自由地切换到其他的信息单元,进行跳跃式的浏览。[13 ]
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具备所有用户信息需求的提供,网络时代的好处是可以让图书馆把自己不具备的或者比较弱项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某些功能“虚拟”出去。通过联盟弥补不足获得优势。这种虚拟联盟资源管理机制,分成三步来实现:第一步,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独立提供体系,网络是图书馆的检索界面,即,网络成为图书馆系统的网络接口,提供用户书目检索服务,只要是网络的用户就可以使用图书馆的书目控制体系,其核心是建设好图书馆的网上书目控制体系和相应的流通体系。第二步,相对独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逐步向多元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转变,即,除了信息资源本身的物理的文献传递外,图书馆服务中的诸如用户培训、专题服务、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等都在网上进行。第三步,把前两部分的功能进一步融合,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机构和物理馆藏所在,而是建设成为网络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动态组合,成为对用户信息需求进行分析、搜寻、选择、链接、利用的信息服务的网络窗口和枢纽。这种信息资源的管理机制中,全社会的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相互“嵌入”,同时,又能把各个图书馆是资源集成的基点和用户的吸引源,有能把自身的信息资源的核心优势充分利用起来。
3.3 个性化服务的后台管理机制
后台管理中主要涉及两个重要因素:技术和馆员。
当前常用的个性化服务技术有: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于Web日志记录挖掘、用户行为挖掘、检索结果挖掘、个性化定制挖掘等等 [14 ];数字推送技术,实现用户一次输入请求,定期地连续地接受到最新的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图书馆五定律中的“书为人人”,即“信息找人”的理想境界;智能代理技术,将用户所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信息从大量信息中过滤出来,跟踪用户行为,学习并记忆用户兴趣从而生成信息用户模型,构建出个性化的Agent模型。除了这三种重要应用的技术之外,还有,网页动态生成技术、安全身份认证技术、Web数据库技术等。
个性化服务需要高素质的馆员的参与,国外个性化服务中较多采用学科馆员的“嵌入式”管理机制。
3.4 个性化服务体系的模型结构
根据以上管理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个性化服务系统包括:个性化用户接口、用户分析、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与维护、信息库、应用处理、总控等八个模块构成(见图2)。
4 结语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基础。图书馆面临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向网络用户模式的转变,即,服务内容逐步转变为电子信息资源存取,服务方式转变为电子信息咨询服务,服务手段转变为综合文献信息技术的应用。个性化服务注重提供读者能理解的信息,发挥信息的最大价值,杜绝资源休眠现象,提供信息利用率。Victor O .K .Li曾经预言,2012年个性化服务将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可得。图书馆只有把自己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机制,使得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定律”得以彰显,也能使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得以最大化。
参考文献:
[1][6][8]王翠萍.国内外图书馆Mylibrary个性化服务系统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4,(3):67-70.
[2][4][5][7]杨晓湘,孙坦.中美图书馆Mylibrary个性化服务系统的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05,(10):218-221.
[3]郑惠伶.Cornell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式—— Mylibrary[J].图书馆学刊,2003,(5):59-60.
[9][10][11]黄美君.个性化图书馆服务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5,(1):92-93.
[12]白文煜.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及构建[J].图书馆学刊,2005,(2):50-51.
[14]刘伟成,焦玉英.网络信息过滤的方法与相关技术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3):48-50.
作者简介:陈雅(1965-),女,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郑建明(1960-),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