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德州市计划投资100亿元加强水利建设,力争实现“六个突破”,推动德州水利发展新跨越。
到2011年年底,基本完成流域面积30 km2以上的152条支流河道治理任务,2012年汛前扫尾。同时,利用3年时间,新建改造泵站470座,使地势高且偏远的2 160个村、130多万hm2耕地用上黄河水。
按照“每县两座千万方水库”的目标,再建平原水库15座。以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目标,加快推进平原水库规模化集中供水模式,力争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5年规划提前为3年完成,使全市460万群众喝上同源、同网、同质的自来水,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80%。
以国家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为契机,利用3年时间,对10个项目县实行集中连片治理,建设“旱能浇、涝能排、节水型”高标准农田13.3万hm2,全力打造全省样板。
全面实施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把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1.33亿m3以内。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和水保方案审批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和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切实把好取水关口。力争年水资源费征收突破1亿元。
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重点建设水闸远程监控、水情自动测报、水资源监测等系统,搭建信息科技决策平台,全面提高工程管理、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同时,坚持工程带科技,不断加大水利科技投入,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
加大财政投入,出台土地收益计提和管理使用办法,确保10%~2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水价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定额用水、多用多交、累进加价”的水价形成机制。按照机构落实、编制落实、职能落实、经费保障落实的要求,全部恢复重建乡镇水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