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水和谐 科学发展——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时代特征

2011-02-14 08:29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汪恕诚
中国水利 2011年8期
关键词:调水用水水利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汪恕诚

当前,全国都在认真学习贯彻“两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手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水利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里,我想就水利的改革发展与大家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研讨。

要深刻领会“十二五”规划的精神,有必要认真分析“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成果。“十一五”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汶川特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保持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从电力、能源、石油、运输、化工等一些行业发展看,“十一五”成绩巨大,但发展中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总结经验教训,把握发展趋势,一定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质量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正确处理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的关系。这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因此,实施“十二五”规划,建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一定要深化改革,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问题,这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各行各业都需要科学发展,水利同样如此。下面分别从发展和改革两个方面谈一谈体会。

关于水利发展,谈六点认识:

第一,把节水摆在水利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少,干旱缺水是主要矛盾;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使得矛盾更加尖锐,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修建水库可以帮助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问题,调水工程可以帮助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但修建水库和调水工程,都不可能改变水资源总量短缺的问题。因此,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一定要把节水放在第一位,同时,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建设水库和调水工程。

第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适应当地水资源条件。一方面要强调水利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适应当地水资源的条件。比如城市水务的基本建设,应该考虑解决好城市排涝问题、雨洪资源利用问题、水污染防治问题等,同时更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对城市发展规模的约束,城镇化的发展不能够超出其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再比如,近年在水权转换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尤其在西部开发中把农业用水转换成工业用水,促进了很多地方工业的发展。然而水权转换也要把握好度,要通过经济核算,把水用到发展经济效益更好的行业上去,对于一些高耗水行业,不适合的项目要坚决否决。

第三,正确理解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化配置要以节约用水和保护生态为前提。在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中,有三个方面要特别引起注意:一是跨流域调水要慎重。对水资源紧缺的地方,盲目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调水,把两地水资源量拉平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只有水资源条件的不同、土地条件的不同,才能有生物的多样化,才能有和谐的生态与环境。二是要充分考虑生态用水、生态水量、生态流量。在配置水资源的过程中,在调度、设计等环节,都要把生态用水、生态水量、生态流量等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比如黄河水量十分紧张,但生态水量必须要留足。如果经济发展的用水超过了指标,动用了生态用水,那就出现了负水权,这就意味着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还需要通过节水和调水来补充水权。三是维持地下水水位基本平衡。应对极端气候变化,抗御干旱灾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除了修建必要的蓄水工程外,还要想办法把水存到地下去。有足够量的地下水,维持了地下水水位的基本平衡,抗御灾害的能力才能稳定可靠,而且对生态修复也非常有利。因此,需要下大力气切实保护好地下水。

第四,防洪规划要坚持给洪水以出路的理念。在制订和实施防洪规划过程中,要特别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各地在做防洪规划的时候要顾全大局,要坚持给洪水以出路的理念。给洪水以出路包含很多内涵,比如水库防洪库容设计、中小河流治理、蓄滞洪区建设,需要科学统筹,要在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给洪水安排出路。

第五,要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可行性。要特别关注两件事情。一是扬水灌溉。很多地方尤其黄河上游,因为地势高,要修建扬水工程进行灌溉,就要做好经济技术比较,要认真核算灌溉成本。比如扬水灌溉工程,1 m3的水提高100m需要花费1 kWh的电,按照市场价格要0.15~0.18元。如果修好后,灌溉过程中财政总要补贴,那么财政的负担就会加大。二是海水淡化。海水淡化从技术角度讲没有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则要认真算账。一个地方缺水,要首先抓节水,包括中水回用;节水潜力没有了,再考虑调水;最后再考虑海水淡化,因为海水淡化成本很高。对扬水灌溉工程和海水淡化工程,在审查审批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要把账算清楚,否则工程运行总是要靠财政补贴,难以持续。

第六,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化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水利运用现代科技、数字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候增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信息科技,更好地进行洪水测报和水资源调度分析,这为雨洪资源利用、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等创造了一定条件,可以积极稳妥有序地进行洪水调度试点工作。因此,在水利建设与管理中,要充分运用信息管理和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水利工程建管水平,实现科学调度、科学管理。

关于水利改革,四件事情要考虑:

第一,从全国层面看,要推进国家水权制度建立。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建立一整套的国家水权制度,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水利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要大力推进国家水权制度建设,从而为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从流域层面看,要推进流域综合管理。流域的综合管理要高度重视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加强与交通、农业、工业、电力、环保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对防汛抗洪、水资源分配、水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等涉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通过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提高流域综合管理水平。

第三,从区域层面看,要推进水务统一管理。推进城市水务统一管理,是适应水资源供需关系发生根本变化新形势的客观需要。推进水务统一管理,可以统筹考虑城市供水水源建设、防洪除涝排污、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问题,更好地促进城乡走上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从用水户层面看,要推进农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如果不明确产权,管护维修跟不上,势必会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给国家造成损失。要维系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强化用水管理,必须加快改革,明晰产权,加强农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明确水利工程管护的责权利,保证长期发挥效益。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水利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相信,有中央的高度重视,有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水利工作者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的理念,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水利一定可以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调水用水水利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江苏南水北调工程第一阶段向山东调水任务圆满完成
节约洗碗用水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