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评论员
迈向绿色、安全、科学和可持续的未来
文/本刊评论员
9月28日,全国煤炭工业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现场会在冀中能源集团举行。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煤炭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促进煤炭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历经数十年的强力开采,我国很多煤炭企业面临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矸石外排,占用土地;矿井瓦斯当作废气排空;矿井水大量抽采,造成了地下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煤炭开采引起土地塌陷,严重破坏地表生态等等。破解这些难题,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变革驱散资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阴霾。
煤炭属于传统资源,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就意味着要在煤炭开采、选洗、加工和利用等环节进行突破传统的创新。“黑色煤炭绿色开采,循环经济吃干榨净,高碳产业低碳技术”——冀中能源集团的创新理念颇具代表性,其做法也十分值得借鉴。在推进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山的过程中,冀中能源集团不仅把煤炭看作是资源,更把空气、土地、地下水等这些构成环境生态的因素当作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认真保护,科学开发。他们充分利用煤矸石、高岭岩、粉煤灰、污水等资源,建成了以冀中能源梧桐庄矿、章村矿为工程示范,集成充填开采、地热利用、保水开采等先进技术的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模式。
在强调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摆脱单一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束缚,运用生态经济循环模式优化产业链,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向多元化和高端化延伸拓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通过多年的探索努力,国内很多煤炭大集团大基地在以煤为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神华集团的煤、电、化、路、港一体化发展模式,同煤集团塔山循环经济园区的完整产业链,冀中能源集团煤—电—建材的新型产业链发展模式等,均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了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转型发展的大跨越。
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经过一次次发展方式的绿色变革,煤炭企业传统的“黑、大、粗”形象正在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 “由黑变白”“美丽与发展双赢”“产煤不见煤,采煤不烧煤”的新型煤炭企业和生态矿山。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和社会、环境效益的最优化,伴随着一次次的华丽转身正在成为现实。
但是,煤炭企业受资源条件、开采方式、科学技术、思想认知等限制,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等现象。特别是一些小煤矿,往往只重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煤矿的长远发展。目前很多小型的煤炭企业根本就没有选煤和洗煤的过程,一些小煤矿的回采率要远远低于75%的国家标准。适应生态建设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绿色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要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氛围,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在加强新型煤炭生产方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资源开采、运输、转化、利用等各个环节不断进行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攻关、研发、总结,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良性发展,使企业、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均显著提高。
同时,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传统采煤方式变革还不能缺少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开拓精神。煤炭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煤炭资源开发与煤矿生产的过程也是矿区环境的变化过程,要在深刻理解煤炭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矿区实际特点,制定符合本企业的发展规划,积极推行低碳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低碳发展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质量和效益,寻找到新的增长点。要充分认识到,在这场由“黑色”向“绿色”的转型变革中,哪个企业思想更重视,态度更积极,行动更迅速,哪个企业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
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全国煤炭工业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现场会上所强调的,推行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山,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中国煤炭工业历经多年的发展,拥有雄厚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基础,只要坚持围绕主业的科学发展,大力推进煤炭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基础理论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攻关,大力发展煤基循环经济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切实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一定会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绿色喻意希望,代表着美好的未来。煤炭行业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还很漫长。只要开拓创新,稳步前进,就一定会开启中国煤炭工业绿色、安全、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厉克 古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