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军
作为以炼油技术服务为主业的专业研究单位,齐鲁石化研究院石油加工研究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责无旁贷承担着“炼油技术服务尖兵”的光荣使命。
在该院向齐鲁公司报送的创效项目材料中,无论是已经实施的工业项目,还是有待实施的工业项目,抑或是“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的重点项目,从课题数量和创造的经济效益来看,石油所“龙头”地位都不可动摇。在“比学赶帮超”活动中,许多基层单位都把石油所作为标杆参照。
石油所注重发挥党员“领头羊”作用。所内几位“挑大梁”的科研骨干都是党员。刘剑利是加氢硫黄课题组组长,LH-02催化剂在炼厂的工业应用,S-Zorb烟气处理技术开发在公司硫黄装置的应用,都凝聚了他和同事们的心血与努力。目前他正与炼油厂对接,进行含氢净化瓦斯代替高纯氢引入硫黄回收装置Claus尾气加氢单元的可行性研究。许晓斌是所里的工会主席,也是科研骨干。除了忙于公司氢气优化项目的研究,他还积极着手有待工业实施的碳九项目。
在石油所,谁是党员身份非常显眼,党员们就是一面面旗帜,在为公司科技创效的项目研究中发挥着先锋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共产党员,从工作表现就能看得出”,该所一位分析女工发出由衷的感叹。
与茂名石化相比,石油所领导认为不仅思想认识上有差距,在管理上也存在“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状态不好”的问题,且部分项目滞后。
对此,所内从实际出发,针对技术工人、科研人员提出了具体要求,科研人员要看成果、专利、论文,技术工人比操作、数据、安全。不仅如此,所内根据重点课题情况,确立了近期及今后几年内应达到的目标。
有了可行的目标,就有了动力。所领导班子加强与科研骨干的交流,集众人之所长,提升石油所的能力和形象。全所上下一条心,把这股子“势能”转化成实际行动,将“动能”发挥到极致,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扑下身子,潜心科研。
石油所借助“双向培养”实现人才队伍的扩展和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张红宇是一名科研骨干,也是石油所开展“双向培养”活动表现突出的一位。他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成长为科研骨干的过程中,以身边党员为榜样,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业务上精益求精,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炼厂四常电脱盐及污水处理技术攻关中,他勇当先锋,团结组员,发挥协同作战作风,自觉加班加点,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郝连峰是转岗来的员工。为了让他快速融入石油所的整体工作中,党支部为他安排“业务指导员”,帮助他快速熟悉科研工作。
在当前开展的大规模培训工作中,石油所按照公司学习茂名的模式,也采用了“请进来”、“沉下来”、“走出去”的做法开展培训。
韩守亭是从石油所退休的老分析岗位的专家,多次受邀来石油所“传经送宝”。他把积累的宝贵分析经验教给在职人员。“补短板”是“请进来”的主要目的。
“沉下去”是利用所内资源,让“各专业‘大拿’走上讲台”。党支部牵头,请出各专业的“大拿”们,带动大家“多学、多想、多钻”,朝着构建学习型团队积极努力。在超声波原油破乳方面颇有造诣的苟社全高工给大家讲解了《专利申请实战攻略》,从专利的检索、发展变化一直讲到撰写专利的技巧以及《权利要求书》的发明内容、叙述、目的、附图等。
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党支部还在员工中征集“培训点子”,活跃了培训气氛。在班组内部,他们实行“岗位轮训”制,比如分析组的四位女工,都有各自分析方法的专长优势,通过轮训可以“优势蔓延,弥补短缺”。
创新培训方式,调动员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增强创先争优的感染力、吸引力,是该所党支部又一次围绕大局、服务科研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