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绍 裕
(福建三明林业学校 365000)
我国正处在从过去的行政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开始向跨行政区域的区域合作转变,以交通、能源、原材料产业为基础的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合作格局正在形成。打破行政壁垒、推动生产要素分工合作,是建设海西经济区建设的必然[1]。设立自然保护区,有力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但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保护而保护,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自然资源达到合理有序的永续利用,因而如何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管理保护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必要[2]。本文就天宝岩如何发挥保护区自然资源作用、协调社区发展进行探讨。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东部,距市区36公里,总面积16.5万亩。区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85科688属1512种,其中蕨类植物37科71属169种(含6变种),裸子植物8科20属27种(含2变种,1栽培变种),被子植物140科597属1316种(含76变种,6亚种,4栽培变种,4变型),包括双子叶植物118科470属1053种(含56变种,6亚种,4变型),单子叶植物22科127属263种(含20变种,4栽培变种)。据初步统计,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有481种(含种下等级,以下同),隶属于92科195属,按照其主要的观赏功能可分为:观花植物165种,观果植物117种,观叶植物114种,垂直绿化植物80种,地被植物75种。药用植物共有830种,隶属于176科530属。芳香植物68种以上。天宝岩区域物种分布集中,被誉为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先后被列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及全省唯一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2009年经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批准,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为该区的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绿色生态旅游、生态和谐社区建设等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平台。
生物医药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宝岩保护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各类药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区内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查明药用植物有830多种,包括许多珍贵、稀有、濒危的野生药用植物,如金毛狗、福建观音座莲、南方红豆杉、三尖杉、七叶一枝花等,2007年动工建设的天宝岩药用植物基因库,先后被列为省级科技示范基因库、三明市级基因库。《三明市2009年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工作意见》提出:进一步筛选适宜三明发展并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道地、地产适生、珍稀和野生濒危的药材种质资源,优先建设药用植物种质基因库和种苗基地。天宝岩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与研究基础良好,但在药用植物种苗繁育、种植、推广等方面的工作还刚起步,尚需努力争取突破。
(1)进一步深入药用植物的本底调查,建立较为完整的药用植物名录,对重点药材采取GPS地理标识等措施进行原产地保护。
(2)完善药用植物基因库建设,持续收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物种,依托福建农林大学、厦门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药理分析或有效成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优良药材,建立药用植物科研试验、种苗繁育与示范栽培基地。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用引资、技术合作、订单生产等模式,发动社区村种植,培育资源基础,拉动产业起步,形成种植基地,并逐步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据初步统计,可用做观赏的植物有481种,隶属于92科195属,其中蕨类植物15科24属56种;裸子植物6科15属19种;被子植物71科156属406种。按照其主要的观赏功能可分为:观花植物165种,观果植物117种,观叶植物114种,垂直绿化植物80种,地被植物75种。观赏价值高的观花植物有:马醉木类、石楠类、山矾类、百合类、玉叶金花、荚蒾类、绣线菊类等盛开白花;开红花的有杜鹃类、石蒜等,开紫花的如:醉鱼草、满山红、丁香杜鹃、紫萼等,而萱草、金钟花、黄蜀葵、黄花远志、山姜等则开黄花。有的植物不仅花色鲜艳美丽,而且芬芳四溢,是良好的香源植物,如:含笑类、野茉莉、兰花类、百合类等;有的植物既可观花又能赏果,如:石楠类、荚蒾类、四照花类、朱砂根、金樱子等。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是构建具有地域特色植物景观的重要基础[3],充分利用播种、扦插、嫁接等常规育苗手段以及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促进观赏植物的大规模快速繁殖,建立天宝岩野生观赏植物引种驯化窗口,达到展示、教育、引导人们热爱植物的目的,并为园林应用起到展示推动的作用。
保护区社区村大多地处高海拔山区,自然环境优良,气候条件很好,非常适宜花卉、观赏树木种植。目前这方面的工作仍为空白,发展滞后。通过野生观赏植物引种驯化窗口建设,提高保护区的自养能力,示范带动社区村民参与到珍稀名贵花卉树木种植中,促进社区村经济的共同发展,一举多得。
生态旅游是一项颇具潜力与前景的开发型新兴产业,也是一项可持续发展、不被淘汰的产业[4]。保护区内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独特的高质量自然景观与景观组合,具备良好的资源本底条件。在龙头、九龙壁、上山洋和桂溪等处都可见多级瀑布跌水现象,姿态万千,急流飞溅、绝壁巨瀑,与峡谷、险峰、绝壁、深潭、溪流、怪石、竹海、密林等多种景观相呼应,景色绝佳。其深谷、飞瀑、激流的组合景观,重点保护的三种植物景致,再加上社区村独具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与周边县市相比独具个性和特色的景区,在全省乃至在华东地区都属罕见。该区具备优越的开发基础条件和可持续利用的广阔前景,随着永安市交通状况的改善,保护区旅游竞争力将凸显,市场前景广阔。
(1)严格森林旅游管理,以国债资金为依托,抓紧完成二期国债项目的建设,完善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产品。
(2)通过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旅游业发展会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驱动器和催化剂,带动交通、通讯、能源、服务、商贸、金融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强社区村人流、物流、信息流和经济流通量,从而吸纳社区村劳动力就业,改变社区村“靠山吃山、以农业种植为主”的经济模式,推动经济综合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提高。
(3)通过生态旅游产业建设,加大保护区的交通、通讯、水电供给、接待基础设施与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改善和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增强国内和国际人士对天宝岩的全面认识与了解,提高区域知名度。
长期以来,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实行的分级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责任错位现象,即上级政府在把管理责任委托给地方政府管理的同时,却并未委以相应的足够经费投入[5]。另外,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在海西绿色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经费不足,专业人才难以引进,使在岗人员难以有机会接受培训与进修,致使知识结构老化,缺少与时俱进、服务海西绿色经济发展的专业理论知识。
(1)提高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是永安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议将天宝岩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纳入海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
(2)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成立时间短,基础建设较差,对保护区内的自然地理、动植物资源、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等未进行详实的摸底。建议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科研工作,以促进自然保护事业更好地发展。
(3)永安市为“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县,长期以来农民靠山吃山。成立保护区后,社区村一直存在着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为解决社区经济发展,保护区应利用自身优势开展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珍稀名贵树木花卉栽培、绿色生态旅游等,并带动社区农户发展,建议政府与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给予政策资金扶持。
[1] 肖金成.加快构建海西经济区的基本思路和若干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6):5-7.
[2] 唐礼智,汤建中.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研究[J].生态经济,2001(12):70-73.
[3] 唐凌凌,教忠意,徐自坤等.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三明学院学报,2008(4):433-437.
[4] 史冬防.中国生态旅游的研究现状与前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6,6(1):89-92.
[5] 郭美瑜.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金机制分析[J].决策信息,2009(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