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评论员
承载使命 戮力前行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前瞻
文/本刊评论员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的经济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上改革日程。
设立国家级综改试验区,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面对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而实施的一项战略举措,承载着为国家经济转型和体制改革试水探路、积累经验的使命。最近五年间,国家先后批复了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市等在内的八个国家级综改试验区,初步形成区域互动、逐级推进的试点格局。
与上述八个国家级试验区不同,山西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改试验区,也是首次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主题设立的综改试验区。目的是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先行先试、锐意突破,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趟出一条新路子。
圈定山西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地区,是基于山西无可替代的能源保障地位,又凸显国家决心实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改革意图,因而,山西省的经济转型路径尤为值得期待。
“山西不转型将难以为继”。山西省有关领导曾这样坦言。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但长期高强度的开发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可持
山西的传统产业格局较为单一,长期以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业占到省内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煤炭更是占到其中的60%,形成“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
煤炭是山西的名片。新中国成立60年来,山西总采煤120亿吨,“用满载煤炭的火车首尾相接,可以绕地球三圈”。这些煤炭如血液般源源不断输往全国各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然而,粗放型的、初级化的资源型经济形态制约着山西全省经济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高强度的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同时,“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极大地削弱了抵御外部经济环境冲击风险的能力。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近年爆发的国际经济危机中,山西全省经济都遇到极大困难。
转型,是山西资源型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山西省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一直在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中央的肯定。比如,大力进行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全省已构建起十几个循环经济园区;发展以煤为基的多元化产业链;加大经济投入,进行跨区域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等等。
从转型进程来看,目前,山西省虽然在某些领域、某些区域的经济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全局性、系统性的转型保障体制有待完善,一些旧有的政策性壁垒需要破除,转型发展理念与路径需要进一步明晰,统筹规划、区域协作的运行机制需要尽快建立。
作为能源和资源大省,为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山西省一直在负重前行。随着国家能源重心西移,特别是随着内蒙古煤炭工业的快速崛起和新疆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全局性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为山西经济转型带来契机。“山西肩上的担子不再那么重了,所以有机会来调整产业结构”。山西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经济转型遂提上日程。
与其他八个综改区获批路径有所不同的是,国家对山西综改区的批复,首先源于其标杆和典型意义,凸显中央的试点意图。
山西境内有11座资源型城市,在119个县(市、区)中,有94个产煤县,具有不可替代的能源基础地位。山西的能源发展经验是典型的,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也是全局性、战略性的。国家期望山西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处理好资源型经济转型和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为未来中西部能源大省进行资源改革探路,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示范。
舆论和业界普遍认为,在山西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典型性强,示范作用显著。
比如,在山西进行试点,可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破冰探路,大胆尝试。在资源合理开发、资源产品价格形成和收益分配、产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和补偿等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解决长期积累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山西试点的意义还在于:通过试点,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采、利用管理和制度建设,促进煤炭工业集约高效安全发展,更好地发挥能源资源优势,提高全省煤炭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山西的能源基地战略地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此外,山西通过试点,通过制度创新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破除体制障碍,增强全省经济发展后劲,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其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提供示范作用。
承载破冰探路使命,山西究竟该如何转型,或许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成功转型经验值得借鉴。
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其钢铁产量占全国70%,煤炭产量更高达80%以上,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为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世界能源产业发展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鲁尔区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鲁尔区的传统产业结构被迫转型。
鲁尔区产业转型的典型经验有这样几条:
统筹规划,在对传统工业进行全面改造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比如生物制药、新材料、化学、物流、信息通信、机械制造、汽车、环保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等;紧密依靠科技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工业区内设立众多的大学和专门的科研机构,每所大学都成立技术转化中心,形成从技术到市场的应用体系,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撑;把创新作为产业转型的灵魂,比如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开辟上,挖掘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保留独特的文化元素,将工业历史名胜打造成工业旅游景点。
与鲁尔区相比,山西自有其不同的历史和现实特征,情况更为复杂,转型难度更大。但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思路与策略,山西应当吸取前行者的成功经验。
煤炭是山西的优势,在做强做大煤炭产业的同时,要加快新能源开发,实施多元化能源发展战略,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基地转变。
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产业转型。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物流、信息、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物流会展等产业,实现由单一资源型经济向现代、多元、新型产业体系转型,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时刻注重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通过修复自然生态服务功能,合理利用工业生态资产,追求经济、社会和自然三者协调发展,实现由“资源型”经济向“生态型”经济转变。
在产业转型的进程中,要大力提升科技的支撑作用,以科技进步提升产业转型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转型向高端化发展。时刻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让创新思维引领和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目前,山西综改总体方案正在研制当中,方案出台后,将在报国务院审批后实施。中央赋予山西先行先试权利,希望山西能够锐意进取,率先突破,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趟出一条新路。
肩负破冰使命,山西当戮力前行!
(责任编辑:厉克 庞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