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丽,王道泽,王国迪,洪文英
(浙江省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0)
杭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主要做法及成效
张莉丽,王道泽,王国迪,洪文英
(浙江省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0)
对杭州市加强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稳定人员队伍,加强技术研究,创新发布方式,推进测报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病虫测报;监测预警;数字化
农业病虫监测预警是植保工作的基础,肩负着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为防控工作提供情报信息指导的重任,历来受到杭州市各级领导和植保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农业结构调整,以及耕作制度的变化,杭州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日趋复杂和严重,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暴发频率逐年提高,重大灾害此起彼伏,区域性种类突发成灾,次要种类上升为主要种类,一些已被控制的种类死灰复燃和检疫性种类大肆进入。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农产品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针对这些情况,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取得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通过狠抓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病虫测报网络,加强技术研究,提高监测水平,创新发布方式,稳步推进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了杭州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为有效组织防控行动、减少产量损失、保障农业生产丰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建设现代农业,确保杭州市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杭州市农作物常发性病虫害有100多种,其中发生面积大、频次多、为害严重的病虫害有20多种,年发生面积达180.0万 hm2(次),防治面积245.8万 hm2,通过综合防治年挽回产量损失119.03万 t,仍损失产量15.19万 t。
为确保农业安全生产,杭州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府投入,狠抓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监测网点管理制度,形成准确快速的监测预警机制,在病虫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区域病虫测报站1个,省级区域测报站8个,已构建起以9个区域专业监测站为主体,68个病虫监测点为辅助,面上普查相结合”的覆盖全市的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网络体系,监测范围包括粮油、蔬菜、果树、茶叶、蚕桑等30余种作物60多种重大病虫害,全面掌握全市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为正确发布病虫预警预报信息提供有力保障。各区域病虫测报站全部按照病虫测报“四化”(规范化、网络化、自动化和可视化)和“五室一圃”(工作室、养虫室、实验室、标本室、资料室和观测圃)的规划标准建设,具有专业性强、辐射面宽、区位功能突出的特点,基本实现病虫测报现代化。
据统计,至2010年8月,全市共有市、县级专职和兼职病虫测报人员34人,各乡镇测报点基本固定1名植保技术人员从事病虫测报工作,形成健全的病虫测报人员网络队伍。为切实加强测报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杭州市主要做到:一是强化技能培训,通过定期到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测报培训基地进行病虫测报技术培训,扩大测报人员的知识面,提高测报人员应用现代科技设备的技能,不断提高基层测报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二是提升业务能力,通过加强学习交流、现场指导和生产实践,切实提高测报人员对病虫发生流行基本情况调研、基本数据分析、基本规律把握和基本趋势判断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在病虫发生关键时期,市、县站测报员轮流到各基层点针对测报调查内容进行现场调查示范,提高兼职测报员的病虫识别能力,规范调查方法,提高测报数据的正确性,2010年杭州市共举办测报人员技术培训20余次,进一步提升测报人员业务水平;三是提高工作待遇,通过加大测报调查补贴,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提高测报人员待遇,激发测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强职业责任教育,通过对测报人员进行职业责任教育,提高对测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测报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近年来杭州市着力加强病虫测报技术研究,提高病虫发生趋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通过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大技术创新,加快病虫测报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监测与预报水平。各重点区域监测站加强国内外先进实用的新型监测工具和先进监测方法的引进、示范和应用,采用自动诱集测报灯、频振式杀虫灯、孢子捕捉器、黄板诱虫、性诱剂等先进植保实用技术监测主要病虫发生动态,提高病虫害监测水平和预警能力。坚持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掌握各个区域、各个时期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加强对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的研究,密切注意病虫害发生变化的新动向,并结合历史资料、品种布局及气象预报等有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准确发布长、中、短期病虫预报,提出防控和分类指导意见,为政府领导决策和农民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做好调查数据的分类记载和整理工作,建立系统、完整的农作物病虫信息数据库。据统计,至2010年8月全市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112期3万余份,主要针对粮油、蔬菜、果树、茶叶、桑树等作物主要病虫作出发生动态预报,及时指导防治,坚决杜绝因监测预警不到位而贻误最佳防控时期,导致病虫大面积危害成灾。由于测报网络完整,设施先进,手段多样,测报人员工作责任性强,多年来在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上没有出现误报与漏报现象,正确率达98%以上,获得了广大农户的好评。
由于受不利气候影响,2010年杭州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形势十分严峻。一些次要病害在局部地区上升为主要病害,并有潜在突发流行的威胁;部分地区出现新发病害。针对这些新情况,杭州市积极调研,突出抓好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特别是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以及突发性病虫的监测预警工作,全面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病情,提出防控意见,为政府领导决策防控工作当好参谋。如针对今年水稻移栽后阴雨天较多、湿度大,温度适宜,光照少等气象条件十分利于稻瘟病侵入传播等情况,杭州市高度重视,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提出预防意见,指导农户采取措施,稻瘟病病情得到明显控制。针对部分县 (市)水稻发生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新情况,市站及时邀请省植物保护检疫局和省农科院专家,深入发病田块进行现场察看,并取样送浙江省农科院病毒学研究所进行鉴定。确诊后,及时发布《切实做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监测与防控工作》的防控文件,指导各地开展监控。针对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重大迁飞性害虫进行系统监测和重点监测,做到随时掌握其发生动态和趋势,及时指导防控。
杭州市建立并规范了病虫监测预警情报信息管理制度和周报制度,对重大病虫害采用统一测报调查方法、统一汇报内容表格、统一时间向省植保植检局汇报病虫信息。调查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自动处理,并用农民信箱报送。病虫测报工作动态信息和病虫预报除通过传统的信件传递外,还综合运用网络 (如农民信箱、杭州植保土肥信息网、杭州农业信息网、杭州龙网等)、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报刊等快速高效的信息平台和传播工具进行发布,如在杭州植保土肥网设立《病虫情报》专栏;在《杭州日报》开设农业板块进行重大病虫信息发布,显著提高了病虫测报信息的时效性、到位率和覆盖面,充分发挥了病虫测报在服务和指导农业生产、控制生物灾害蔓延中的作用。据统计,至2010年8月全市在网络上共发布病虫预报信息166条,发布电视预报47次,周报完成率和按时报送率达100%。全市病虫测报正逐步实现病虫监测预警数据采集标准化、传输网络化、分析规范化、处理图形化、发布可视化、汇报制度化,全面提升了杭州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水平。
杭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为保障农业生产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成效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测报体系完善,测报技术规范,病虫预测预报及时准确,为正确提出病虫害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控制了杭州市重大病虫草鼠危害,年均挽回农业产量损失达119.03万t;测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掌握了重大病虫发生规律,制定了科学的防治指标,全面做到适时达标防治,减少用药次数,农药减量控害明显,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实现绿色植保和可持续植保的理念,并降低农药成本,提高劳动效率,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利用各种现代技术进行信息发布,极大提高了测报技术的到位率和覆盖面,大大推进了杭州市病虫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进程。
由于耕作制度改变和异常气候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呈加重趋势,测报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植保方针政策,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不断加大对测报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测报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新形势下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灾变规律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监测科技成果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雷达监测病虫技术及测报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处理技术,提高测报技术水平;加强研究现代电子通信在病虫信息传递中的技术应用,不断提升速测、速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病虫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积极推进病虫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进程,全面实现病虫监测预警规范化、网络化、自动化和可视化,推动杭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事业发展,为各级政府组织防控重大生物灾害提供决策服务和为广大农民开展病虫害防治提供指导服务,确保农产品生产丰收。
S 431
A
0528-9017(2011)03-0659-02
文献著录格式:张莉丽,王道泽,王国迪,等.杭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主要做法及成效 [J].浙江农业科学,2011(3):659-661.
2011-01-12
张莉丽 (1977-),女,浙江上虞人,农艺师,硕士,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E-mail:lilyzh_hz@126.com。
(责任编辑:吴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