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才 李建荣 段银河
(1.云南省马龙县畜牧兽医局通泉镇畜牧兽医站,马龙 655100;
2.云南省马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马龙 655100)
浅谈通泉镇动物免疫存在问题及对策
王建才1李建荣2段银河2
(1.云南省马龙县畜牧兽医局通泉镇畜牧兽医站,马龙 655100;
2.云南省马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马龙 655100)
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目的是预防、控制、扑灭疫病,促进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及人民身体健康。要使畜禽获得免疫,就必须进行免疫注射工作,若畜禽免疫工作做不好,将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通泉镇围绕畜牧业健康发展这一目的,多年来先后开展了春、秋2季计划免疫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按免疫程序免疫等具体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有效控制了动物疫病疫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通泉镇 动物疫病免疫 对策
通泉镇地处马龙县城城区,320国道、昆曲高速公路、沾昆铁路横穿境内,总面积217.77 km2,全镇坝子开阔,山丘平缓,最高海拔2 095 m,最低海拔1 940 m。属“冬无严寒,夏无酷热”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四周山体对日照影响小,年平均日照2 208.6 h。年平均气温13.6 ℃;年平均降水993.4 mm,干湿季节分明,呈现“3月倒春寒,8月低温”的气候特点。森林覆盖率达39.8%。辖乐熙、启秀2个社区,昌隆铺、大龙井、小寨、通泉、让田、杨官田、大海哨、鸡头村、瓦仓、桃园10个村民委员会59个自然村7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13 891户,总人口46 741人,其中:农业人口32 241人,占68.98%;非农业人口14 500人,占31.02%;2010年共完成畜牧业总收入5 210万元,
多年来开展的鸡新城疫、猪肺疫、狂犬病、山羊痘免疫为主的计划免疫、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的畜禽免疫工作,结合黑山羊产业化建设及开发利用等项目要求,加强羊三联四防苗和禽禽霍乱、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的防疫工作。2010年通泉镇生猪存栏32 574头,猪瘟免疫26 863头次,防疫密度(占饲养量的)97.03%;仔猪付伤寒免疫9 418头;口蹄疫免疫注射33 508头只,占应免数337 079的102.9%,禽流感免疫注射,20 336羽次;鸡新城疫免疫21 456羽次,防疫密度(占饲养量的)97.05%;山羊痘免疫6 359只次;猪高制病性蓝耳病免疫注射2.6万ml;畜禽驱虫187 787头(匹、只)次。
通泉镇属典型的半山区农业地区,养殖业呈现出面广、分散、不集中,养殖业整体水平不高,主要依靠广大农村仍以家庭分散为主,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管理粗放。有两个苗族自然村还有一部分农户甚至没有笼舍,禽类栖身于住宅周围的树上,动物生存条件差及保暖条件差。受家庭经济和传统思维的影响,在少数畜禽散养农户的观念中,畜禽养殖仅仅是副业,发生疫病仅是偶然现象,对养殖者个体户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大。在这一观念的支配下,有一部分农户养殖者不重视动物疫病免疫预防,基础免疫难以实施,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和宰杀食用病死畜出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整体防控效果。
没有将动物疫病免疫看做是社会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并没有把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看做是一种社会责任,凸现一种兽医防疫员打防疫针是为了向养殖户收取手续费用来达到赚钱的目的等种种理由和来看待动物疫病防疫的错误观念。因政府统一组织的免疫种类有限,还不能完全满足动物疾病的防病的整体要求,一些群众认为打过防疫针后就能防百病,什么病也不该得,一旦得病就对防疫效果产生怀疑,认为打或不打都一个样的错误观念,也因个别畜禽出现免疫反应等不良反应乃至造成损失而对动物防疫工作有抵触情绪,这是目前实施动物疫病防疫中存在的非常严重而且必须要解决的以个难题。
一部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及村委会对动物免疫的重视程度认识还不够,没有形成大局意识,认为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没有形成通力协作,在免疫实施过程中的宣传、组织、管理上存在不力的现象;动物防疫体系网络不健全,基层队伍存在断层问题。动物疫病预防策略、计划、方案等行政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强制手段不足,不能有效把动物疫病预防落到实处。
通泉镇有村级兽医人员16名,每年承担着30余万头(匹、只)次的免疫注射工作,平均每人承担近2万余头(匹、只)次的防疫任务,重大疫病免疫注射还未结束,常规免疫注射又开始,工作任务重、量大,加之他们家也是农户,有自家的农活要忙,况且国家给予的补助费用太低,防疫人员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中去,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使得动物疫病预防工作难已顺利进行。
部分基层防疫员存在着政治意识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防疫意识不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虚报免疫密度,免疫进度;不按规定保存、发放、使用疫苗,不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山村,群众防疫意识差,虽经多次政策宣传、说服教育,仍有不接受免疫的,导致以猪瘟为主的老疫病有还没有达到100%控制。新补栏动物的免疫工作未能得到有效监管和及时进行补免,留下免疫空档,存在疫病风险。
免疫注射是一项系统、长期而庞大的工程,几乎涉及千家万户,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给予支持和帮助,需要全民都有群防群治的大局意识。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的把动物疫病控制住。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对策可供参考。
通过各级各部门积极争取、帮助、支持,乡(镇)畜牧兽医站要配备必要的化验设备和医疗设备,村级兽医室进一步增加防疫冷藏、注射、消毒器材和设备,保证操作正规化、规范运行。对现有防疫员进行适当调整,对不能胜任防疫工作的及时调换,将符合条件并热爱防疫事业的年轻人充实进防疫队伍,并优化队伍结构,增强其整体素质。对防疫人员定期开展业务技术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
各级政府要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宣传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科学养殖技术进行宣传教育。领导和组织畜牧、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坚决打击私屠滥宰,出售病害畜产品,逃避检疫等不法行为;畜牧部门要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长期不懈地进行动物免疫知识推广普及,提高群众的群防群治意识,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科学理念。村防疫员要边进行免疫注射边宣传和普及动物免疫知识,逐步让群众了解和掌握动物免疫知识,慢慢的主动接受动物疫病免疫注射。
稳定和加强村兽医队伍建设,加强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实行政府和业务部门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政府及主要领导的业绩考核范围。政府要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加大经济投入,对村级防疫员给予合理的动物防疫经费补助。二是建立健全防疫员队伍,做好选拨任用工作,定期对基层防疫员进行业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工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并要求防疫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免疫注射,做好疫苗运输、保管、使用,确保免疫质量和免疫密度。
4.4 严格检疫,建立健全动物免疫档案
切实执行“防检结合,以检促防”,即检疫员对动物实施产地、运输、屠宰检疫时,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把免疫标识作为出具检疫合格证的必要条件,并做好回收免疫证、二维码标识等工作。对实行强制免疫的牲畜实行免疫耳标、免疫证、免疫档案制度,做到“一畜一标一证”,并建立档案保存。要把动物耳标、疫情监测体系、产地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严格的追溯制度和疫情快速反应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治疗为辅”的方针,做好免疫工作是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加强对动物免疫工作的领导,增加经费投入是做好动物免疫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强兽医队伍建设,稳定兽医队伍是做好免疫工作的基础;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兽医队伍素质是做好动物免疫工作的关键;加强体系建设,改善生物制品的运输、保存条件是确保疫苗质量,提高免疫效果的重要环节。